巨尾桉叶中皂苷的提取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2012-12-22刘雄民黄丽葵陈华玲黄红铭
黄 增,刘雄民,黄丽葵,陈华玲,黄红铭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宁530004
桉树属树种有900余种,其中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 x E.urophylla)是巨桉和尾叶桉杂交的速生树种,为我国主要种植树种之一。桉属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集中在挥发油成分[1-3]。亦有文献[4]指出,蓝桉等多种桉属植物中含有三萜类皂苷。陈婷等[5]对桉叶中抗菌有效部位进行了初步研究,陈海等[6]指出桉叶中多酚具有抗氧化性。但有关巨尾桉叶中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仍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以水为溶剂,开展从巨尾桉叶中提取纯化皂苷的工艺研究,探讨提取物中皂苷的含量对抗氧化性的影响,为巨尾桉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巨尾桉桉叶:采摘于广西大学校园。
齐墩果酸、石油醚、抗坏血酸、双氧水、三羟甲基氨基甲烷、邻苯三酚、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浓盐酸等,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 UV-25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等。
1.3 实验方法
1.3.1 皂苷的提取
新鲜桉叶经水洗烘干后粉碎,过60目筛。称取一定量的原料,用适量石油醚在70℃水浴中回流3 h脱除叶绿素,自然挥发溶剂至干,加入适量水,于一定温度条件下浸提后,离心,上层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将提取液浓缩后干燥,得到皂苷粗提物。
1.3.2 皂苷的分离纯化
1.3.2.1 有机溶剂萃取法纯化
将粗提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用等体积的乙醚溶液萃取3次,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6次,将上层正丁醇相合并并且浓缩,得到皂苷纯化液,测定皂苷含量。
1.3.2.2 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筛选出对皂苷具有较好纯化效果的HPD300型树脂,称取100 g经过预处理的HPD300型树脂,湿法装柱,室温下将浓度为6.76 mg/mL的粗提液以1.00 mL/min的流速通过大孔树脂柱,待树脂吸附饱和后,用蒸馏水洗柱至流出液无色,用2倍上样量体积的9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测定含量。
1.3.2.3 大孔树脂-丙酮沉淀联用分离法
对粗提液进行离心后,过0.50 μm膜进行大孔树脂上柱前预处理。称取100 g经过预处理的HPD300型树脂,湿法装柱,室温下将浓度为6.76 mg/mL的提取液以1.00 mL/min的流速通过大孔树脂柱,树脂吸附饱和后,蒸馏水洗柱至流出液无色,用2倍上样量体积的70%乙醇洗脱,减压浓缩洗脱液,再加以少量的甲醇溶解,缓慢加入丙酮,将产生的沉淀离心后弃取上层清液,多次沉淀直到上清液基本无色。用适量去离子水溶解,干燥即可回收纯度较高的皂苷。
1.3.3 皂苷的分析方法
1.3.3.1 皂苷的定性分析方法
采用皂苷的泡沫反应、与乙酸酐-浓硫酸的颜色反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液相色谱进行检测分析。
1.3.3.2 皂苷含量的测定
按文献[7]的方法,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分光光度法,以A548nm对齐墩果酸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得线性方程为Y=2847.7X-0.0326,相关系数R2=0.9989。取一定体积的皂苷提取液按该方法测定吸光值,用线性方程计算提取液中皂苷含量。
1.3.4 皂苷的抗氧化性能
配制一定皂苷浓度的桉叶粗提液、大孔树脂纯化液和大孔树脂吸附-丙酮沉淀纯化液,同时以抗坏血酸(VC)作为对比液。按照文献[8]的方法,分别测定各溶液对DPPH自由基、过氧化氢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巨尾桉叶中皂苷的定性分析
2.1.1 皂苷的泡沫反应[9]
取样品适量,加入少量水溶解并煮沸10 min左右,将提取液于试管中强烈振摇,提取液有蜂窝状泡沫产生,并持续15 min以上,而空白对照液产生的泡沫在1 min内消失,该实验现象表明存在皂苷。
2.1.2 皂苷的颜色反应[10]
取样品适量,溶于乙酐中,缓慢滴加1滴浓硫酸,观察到溶液由黄色变成红色,之后变成浅绿色,最后逐渐褪去颜色,该实验现象表明存在三萜类皂苷。
2.1.3 皂苷的紫外可见光谱及液相色谱特性
图1 试样的紫外可见光(a)及HPLC(b)色谱分析图谱Fig.1 UV absorption(a)and HPLC(b)spectrum of samples
紫外可见光光谱如图1(a)所示。经过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后,齐墩果酸标准品与纯化样品在548 nm处均有较强吸收。液相色谱特性如图1(b)所示,在色谱检测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100A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5∶5,检测波长210 nm,流速0.80 mL/min,柱温30℃。此条件下齐墩果酸标准品与样品出峰时间基本一致,推断样品中可能有三萜类皂苷物质。
2.2 提取条件对皂苷得率的影响
2.2.1 提取温度对皂苷得率的影响
称取10 g经预处理的桉叶粉,加入适量水使得液料比为20∶1,设置提取时间为6 h。考察温度分别在30、40、50、60和70℃下对皂苷得率的影响。由图2(a)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皂苷的得率增大。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使得分子的热运动加剧,细胞壁受到破坏致使内部的皂苷浸出。为避免消耗更多能量,提取温度以60℃为宜。
2.2.2 提取时间对皂苷得率的影响
称取10 g经预处理的桉叶粉,加入适量水使得液料比为20∶1,设置提取温度为60℃,考察提取时间分别在2、3、4、5和6 h下对皂苷得率的影响。由图2(b)可知,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皂苷得率逐渐增大,之后皂苷的得率几乎不变,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皂苷在提取5 h已经充分溶出了。另一方面,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皂苷可能少部分降解了。综合考虑,浸提时间选择为5 h。
2.2.3 提取液料比对皂苷得率的影响
称取10 g经预处理的桉叶粉,设置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为5 h,考察提取液料比分别为12∶1、16∶1、20∶1、24∶1和28∶1下对皂苷提取得率的影响。由图2(c)可知。随着液料比的增大,皂苷的溶出率也在增大。当液固比大于20∶1时,皂苷得率增加幅度不大。从保证提取效果和降低浓缩负荷方面综合考虑,液料比以20∶1为宜。
图2 提取温度(a)、提取时间(b)、液料比(c)对巨尾桉皂苷得率的影响Fig.2 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a),extraction temperature(b)and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c)on yield of saponin
2.3 响应面法优化回流提取的工艺
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液料比这3个对桉叶皂苷得率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皂苷的提取工艺,如表1所示。
表1 Box-Behnken设计实验因素水平及编码Table 1 Factor level and coded of Box-Behnken design
表2 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Table 2 Box-Behnken design matrix and response value for the yield of saponin
1 1 0 -1 1 4.0 5 1 2 0 1 1 4.1 0 1 3 0 0 0 5.5 5 1 4 0 0 0 5.6 0 1 5 0 0 0 5.4 2 1 6 0 0 0 5.4 0 1 7 0 0 0 5.5 1
以皂苷得率为响应值(Y),响应面试验设计与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中,1~12是析因试验;13~ 17是中心点重复试验用来估计试验误差。
应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选择对响应值显著的各项,可得桉树叶水提液中皂苷的得率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为:Y=5.500+0.160A+ 0.025B+0.061C+0.025AB+0.003AC+0.025BC-0.450A2-0.750B2-0.720C2。
对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桉树叶水提液中皂苷提取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Table 3 ANOVA for the response surface quadratic polynomial model
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相关系数R2=0.9942,P<0.0001,表明回归模型显著,拟和程度好。对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表3),由F值可判定对指标影响的显著性依次为A>C>B即温度>料液比>时间,优化后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1.81℃、提取时间5.02 h,液料比为20.09∶1,在此条件下桉叶中皂苷的得率为5.51%。
2.4 巨尾桉叶中的皂苷分离纯化结果
表4 三种不同分离纯化方法的纯化效果Table 4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ethods
由表4可知,经有机溶剂萃取纯化后,桉叶中皂苷的含量由16.22%提高到20.11%。其回收率为54.34%,此方法需要消耗较多的溶剂,纯化周期较长,但纯度较低。经过HPD300树脂一次纯化后可得到为含量为 31.64%的皂苷,其回收率为72.18%,周期较短,回收率也较高,但纯度较低。而采用大孔树脂-丙酮沉淀联用分离法可得到为含量为50.35%的皂苷,其回收率为65.41%,纯度较高。
2.5 皂苷抗氧化性质研究
2.5.1 皂苷清除DPPH自由基的测定
为确定各试样对DPPH·的清除效果,考察各试样在0.01至0.60 mg/mL浓度范围内的清除率。由图3(a)可知,在较低浓度时,抗坏血酸、粗提物、大孔树脂纯化物和大孔树脂吸附-丙酮沉淀纯化物对DPPH·均有较高的清除率。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粗提物和大孔树脂纯化物均在浓度为0.50 mg/ mL时有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3.02%和84.20%。大孔树脂吸附-丙酮沉淀纯化物在浓度为0.60 mg/ mL时有最大清除率,为85.62%。
2.5.2 皂苷清除过氧化氢(H2O2)的测定
为确定各试样对H2O2的清除效果,考察各试样在0.01至0.50 mg/mL浓度范围内对H2O2的清除率。由图3(b)结果可知,粗提物对H2O2的清除效果较明显,两种纯化物对H2O2的清除效果稍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粗提物、大孔树脂纯化物和大孔树脂吸附-丙酮沉淀纯化物均是在浓度为0.50 mg/ mL时有最大清除率,其清除率分别为80.10%、55.02%和48.21%。
图3 不同浓度试样对DPPH·(a)、H2O2(b)和O(c)的清除曲线Fig.3 DPPH free radical(a),Hydrogen peroxide(b)and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c)scavenging rates of different samples
3 结论
3.1 进行了巨尾桉叶有效成分的定性鉴定,结果表明,巨尾桉叶中所含的皂苷为三萜类皂苷。
3.2 进行了皂苷提取工艺优化研究,确定提取巨尾桉叶中皂苷的较优条件为:提取温度61.81℃、提取时间5.02 h,液料比为20.09∶1,在此条件下皂苷的得率为5.51%。
3.3 对粗皂苷进行了分离纯化方法的探索,采用溶剂萃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以及大孔树脂吸附-丙酮沉淀联用分离法分别对桉叶水提液进行分离纯化,经过对比得出较优的分离方法为大孔树脂吸附-丙酮沉淀联用法。该方法可得到含量为50.35%的皂苷,其回收率为65.41%。
3.4 开展了对桉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指出,提取物对DPPH·有明显的清除作用,随着皂苷含量的增大,对DPPH·的清除率也相应增大,但未见显著差异;在清除H2O2和O体系中,随着试样中皂苷含量的增加,试样对H2O2和O清除能力有所下降,由此可知巨尾桉中皂苷对H2O2和的清除作用不显著。
1 Tian YH(田玉红).Chemical composition,antimicrobial and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from leaves of Eucalyptus growing in Guangxi.Guangxi:Guangxi University (广西大学),PhD.2006.
2Tian YH(田玉红),Liu XM(刘雄民),Tao MY(陶明有),et al.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constituents of leaves from E.grandis×E.urophylla.J Guangxi Acad Sci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466-468.
3 Liu XX(刘小香),Chen QB(陈秋波),Wang ZH(王真辉),et al.Allelopathic effects of essential oil from 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on pathogenic fungi and pest insects.Chin J Ecol(生态学杂志),2007,26:835-839.
4 Fu WW(付文卫),Zhao CJ(赵春杰),Pei YP(裴玉萍),et al.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logic activies of Eucalyptus.World Phytomed(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3,18(2):51-58.
5 Chen T(陈婷),Lin HY(林红英),Zhang JD(张继东).A-nalysis of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ive parts and active components in G9 Eucalyptus leaves.J Tradit Chin Vet Med(中兽医医药杂志),2010,29(2):5-7.
6 Chen H(陈海),Tian H(田宏),Xiao SY(肖苏尧),et al. Research on extraction of antioxidants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Eucalyptus leaves.Hunan Forest Sci Technol(湖南林业科技),2009,36(2):25-29.
7Tang QT(唐青涛),Qiu HY(邱海燕),Liao WL(廖伟玲),et al.Determination of total saponins in pericarps of Sapindus mukorossi Caertn by spectrophotometry.Nat Prod Res Dev(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suppl):84-86.
8 Liang QX(梁秋霞).Study on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bioactivity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from Cinnamon.Guangxi: Guangxi University(广西大学),PhD.2010.
9 Dong WC(董万超),Sun X(孙先),Liu CH(刘春华),et al.Comparative studies on saponines from germplasm resource of Ginseng.Pri J Chin Mater Med(基层中药杂志),2001,2:3-6.
10 Lu WL(禄文林),Li XX(李秀信).Study on extraction of Toona sinensis saponin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J Inner Mongolia Agric Univ(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29: 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