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蚁族”
2012-12-22邹满玲
国外“蚁族”
国外存在类似中国“蚁族”的现象,说明低收入大学生群体在各国存在一定共性,但中国表现出来的个性更鲜明一些。
美国:叫青年打工者(young workers)。美国的Peter Hart Research Associates曾经对这个群体从1999年至2009年做过一项跟踪调查,他们发表了一份报告,题目为“Young Workers ——A Lost Decade" (青年打工者——迷失的十年)。报告反映的情况与我们的“蚁族”面临的困惑和挑战是相似的。
俄罗斯: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一些情况,博士毕业的伊琳娜女士工作两年,才有1000多美元的存款。
英国:类似的群体被称为“ipod”,其解读令人心酸:i代表“不安全”(Insecure),p代表压力太大(Pressurised),o意味着税收过重(Over-Taxed),而d则是负债累累(Debt-Ridden)。
韩国:韩国没有“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分,外地人不会因户口问题受到有别于当地人的待遇,更加剧了人口的集中。韩国人口相当集中,特别是地方出身的年轻人极力想考入首尔的大学,毕业后也留在首尔工作,地方大学毕业生也纷纷涌入首尔。韩国的工作大体上分为“正规职”和“非正规职”两大类,而这些“非正规职”多为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
日本:东京有大量“1K”,即“卧室+厨房+卫生间”的小房子,面积是30―50平方米。有一个人住的,也有与女友或老婆同住的(日本的“胶囊旅馆”是失业者或低收入者的最佳选择地),而日本人从未发明过类似“蜗居”或“蚁族”等词语。在日本,把婚姻和房子挂钩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没有一个人是大学一毕业就想要买房的。住在“1K”小屋里踏踏实实地工作10年左右,把钱攒到有信心之后,才打算去买房。也很少有日本年轻女孩子把男人有没有房子作为嫁人的标准。在这一点上,恰恰真实地折射出我们现在社会的集体价值取向存在崇尚物欲、功利和浮躁。
( 文:邹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