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浅浏览”到“深阅读”
2012-12-21华西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方野
中国记者 2012年5期
文/《华西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 方野
在成渝高速成都收费站出口处,从厕所出来的司机发现汽车坏了。一个小伙儿主动询问并帮忙修车。修好后,司机被要求必须支付两千元左右的修车钱。为什么上个厕所出来,车就坏了?为什么车坏了,马上就有“好心人”帮忙修车?近一年来,这一幕不停上演。《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数次暗访、蹲守,终于破解了隐藏在收费站旁边的“修车骗局”。(《华西都市报》4月16日头版)
站在全媒体和快阅读时代的当口,报纸应当如何持续创新?文本表达形式的创新是重要路径之一。4月16日,中国创办最早的都市报之一《华西都市报》再次改版。当天的头版主图“修车骗局”是此次改版追求“图示常态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力求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视觉表达的突破。对于成渝高速路口“修车诈骗团伙”先把车弄坏,再收取高额修车费用这一新闻,常规的摄影图片很难对细节进行表现,更不要说完整表述。而《华西都市报》通过7幅新闻制图的拼接,则形象、完整、生动地展示了事件全貌,实现了视觉信息传播的全景、全过程呈现。
二是文图比例的突破。在此次创新改版中,《华西都市报》将封面版升级为视觉“画报”,注重读者的视觉阅读体验,大幅提高图片在版面中所占比重,提升视觉形态的“画报个性”。以此为指导,“修车骗局”制图在当天的一版营造起强烈的视觉中心。
三是阅读效果的突破。在信息传播快阅读时代,读者通过读题或读图来选择新闻的倾向愈加明显。报纸必须营造视觉中心和视觉愉悦,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导读者“快速浅浏览”,进而实现“选择深阅读”和“愉悦深阅读”。“修车骗局”制图刊发当天,在《华西都市报》微博上和网络上被大量转发,给当日的新闻影响力带来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