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里看花:事业单位的工资条

2012-12-21张静

人民周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编内工资制度工资

◎张静

年终晒工资条、晒年终奖,成为网友热议焦点,并掺杂着各种“羡慕嫉妒恨”。

一条被转发万次的微博,真实性待考,似折射出事业单位内部三六九等身份的不同待遇:“俺们单位30多人,其身份有公务员、参公人员、全额事业、差额事业、自收自支事业、参公工人、事业工人、干部编制工人、技术聘请、临时聘请。每次开工资会,财务都要费尽心思来解释身份,绝对让人听晕……”

手捧铁饭碗、泥饭碗和沙饭碗的人们在一个庞大系统内工作,事业单位内“编内”和“编外”的差距,如同在金字塔的顶端和末端。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历史

我国现行多元化的薪酬制度源于1993年第一次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当时,事业单位根据其特点和经费来源的不同,分成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何凤秋主任说:“第一次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工资里是允许有一部分搞活的,比如三七开,30%可以灵活分配,这算是绩效工资的前身。但由于灵活操作的比例较少,许多事业单位在操作过程中最后还是把这部分变成了固定发放,变成了我们所说的档案工资。”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真正大刀阔斧推进,是2006年第四次工资制度改革,这次改革正式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新一轮工资制度改革分了三步走:2009年1月1日起,率先开始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绩效工资;2009年10月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2010年1月1日起,所有事业单位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编内”“编外”同工不同酬

我国现有126万个事业单位,约3000万人,分布在教育、医疗、卫生、科研等基本公共服务行业,这是知识分子集中的领域。推行绩效工资、规范津贴补贴曾被许多专家认为是事业单位改革向深水区推进的做法。

上海市某区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一位基层“编内”工作人员说:“早就听说我们要推绩效。到2011年底还没见到方案,具体怎么评,领导都不知道。”

上述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向记者晒了他的工资条,除去还没推行的绩效工资,他的工资条上就有基本工资,外加“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地方岗位津贴、行业津贴、物价补、交通费、伙食补,和一些七七八八的小项目奖金。那些没有编制的,就只有基本工资,这就少了一块。”

编制是造成工资条目不一样的一个直接原因,“单位内部的管理方法,很有可能同工不同酬。”何凤秋主任举例,高校管理工作者的工资制度参公后,按照公务员的工资制度管理,按行政职务层级发。其他在编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按岗位绩效工资发,“还有一种编外聘用、在岗不在编的老师,可能他干的活跟在编的老师一样多,待遇可能有差别。”

“咱们现在的很多编制都是上世纪80年代制订的。近些年的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单位都在超编运行,这次清理规范事业单位的编制有利于核定工资总量的时候一并考虑各种人员的状况。”何凤秋说。

体制机制上要有突破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分配方式也各不相同。

“我国事业单位‘绩效性质的津贴’占总收入的比例大多为30%~60%,有些经济效益好的单位甚至为80%,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岗位工资的主体作用,从而误导一些事业单位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基本的公共服务。”何凤秋说。

在何凤秋看来,出现绩效工资分配混乱的情况,归因于一些单位内部管理。“如果考核制度相对公平,内部矛盾就会少很多。”何凤秋说,“绩效工资的推行,一是考验政府部门的执行能力,二是考验其管理能力。”

“一些事业单位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只顾出台考核方案,拿方案去发工资,但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前期的制度没有配合好,最后的问题一定出现在分配上。”何凤秋说。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虽然走在前面,但整个事业单位的改革也要和分类改革、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养老薪酬体系的建立等共同推进。“光靠工资制度改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有体制机制上的突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

2011年4月,中央确定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到2015年,中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按照社会功能,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将承担行政职能的变为行政机构;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转为企业;保留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在汪玉凯看来,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与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显著进展。

猜你喜欢

编内工资制度工资
编内编外大爆料
编内编外大爆料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编内编外大爆料
编内编外大爆料
国外工资制定机制对我国公务员工资调整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说说索要工资那些事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绩效工资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的影响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