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绿色保特色护生态
——关于白沙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2012-12-20马飞
□马飞
增绿色保特色护生态
——关于白沙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马飞
“十二五”是推动白沙又好又快发展极为重要的机遇期。如何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大格局下突破困局,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特色发展之路?笔者认为,白沙在未来发展中必须按照“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实施“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县、产业富县”战略,以生态和文化为依托、以旅游业为突破口、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走一条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立县之基保护和营造特色生态
白沙县地处海南中部,是海南省最重要的核心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境内拥有三个自然保护区,是南渡江、昌化江、珠碧江等大江河的源头,松涛水库70%的水源和80%的集水面积都来自白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白沙最大的优势,也是白沙发展的最大资本。白沙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主要表现在: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一级水平,全国领先;森林覆盖率达到83.17%,位居全国及全省各市县前列;境内保护区较多,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山川秀美,江河湖泊众多,水资源极为丰富,多数河流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与全国多数省市和海南多数市县相比,白沙具有较大的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这些生态资产的健康价值、市场价值巨大,未来升值潜力无限,它既是白沙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依托。
当前白沙县的生态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农民和经济组织砍伐和蚕食原始林种植橡胶的现象屡禁不止,经济林不断蚕食挤占公益林,尽管在短期内可能提高农民收入,但却造成森林的品质不断下降,原始林、公益林的面积不断缩小。再加上核心生态区范围内有几十万亩桉树林代替了原来的灌木生态林,生物的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持也造成了不利影响。正所谓:“多了绿色,少了生态”。同时,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当地胶农普遍采用粗放的淹胶技术制作胶片,在此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加上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最终都将造成对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的污染。权威检测结果显示,白沙的一些河流水质已经出现恶化趋势。而随着城镇建设的加快、加工工业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加,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来水、抽水马桶的越来越多的使用、牲畜养殖的扩容,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大增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形势不容乐观。
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好当前白沙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正确处理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矛盾,打造生态农业和生态乡村。要对全县公益林进行拉网式核查盘点,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加强护林执法,以铁腕手段严厉打击各种毁林违法犯罪行为。稳定橡胶种植面积,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点引向利用科技、提高单产和改善种植结构上来。要设法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些企业承包山林农地面积过大、时间过长、租金过低问题,有计划地恢复和强化一些山林的生态功能。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行政干预等措施,促使橡胶企业由收购胶片转向直接收购胶水进行集中加工和集中进行废水处理,引导农民由卖胶片转向卖胶水,以减少和杜绝农业生产中的污染排放。
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推动农村的环境整治,将环境管理延伸到乡村,不让农村成为环保死角,在农村因地制宜建设类似蚯蚓滤池等生化治污和生态治污设施。要加大农村改厕工作力度,推行农户粪便的三格式密封和生化处理,全面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建立“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加快乡镇垃圾填埋场建设步伐,推动生活垃圾处理向“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方向发展。
2、正确处理工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矛盾,打造生态工业。当前白沙经济总量较小,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发展经济的呼声非常强烈,因此,在邦溪、荣邦等非生态核心区集中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对于改善白沙产业结构,扩大经济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即使在各市县都在比拼GDP的大环境下,白沙也要坚决顶住压力和诱惑,坚定不移地实施经济生态化战略——凡是对生态不利的项目不上,对环境有害的企业不批,在招商引资中,要按照“污染企业进不来、进来企业不污染”的要求,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如果是开发水平和能力不高,宁可不开发,也决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指标而破坏了生态,丢了长远发展的本钱。同时加大对低碳环保企业的引进支持力度,走绿色发展道路。
3、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打造生态城镇。城镇建设决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城镇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生态环境评估。一是实施碧水工程。加紧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排放标准,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截污纳管工作和邦溪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进一步加大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二是实施蓝天工程。逐步解决废气和粉尘排放污染问题,逐步消减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加快城市管道燃气项目建设步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太阳能,使白沙的天更蓝。三是实施洁净工程。加强城市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必须严格城市环境管理和执法,深入开展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结合文明大行动,进行城乡卫生环境大整治,把白沙打造成海南“净界”。四是实施宁静工程。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加强企业、餐饮娱乐服务业噪声的治理,坚决整治超标扰民的噪声源,使白沙成为海南“静界”。
4、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开展绿化白沙大行动。不仅要注重生态保护,更要注重生态建设。要配合全省绿化宝岛大行动,积极部署开展绿化白沙大行动。这一绿化造林行动有三个重点:一是县城和各乡镇所在地的绿化美化。全面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学校、绿色工地、绿色人居、绿色企业等“绿色”创建活动。二是白沙主要交通要道和旅游廊道沿线的绿化美化。特别是要围绕规划中的生态旅游百里长廊,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构建生态景观节点,打造南国绿道。三是动员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植槟榔、芭蕉、竹子、花梨等经济作物,绿化家园,发展庭院经济,同时美化乡村环境。
兴县之魂挖掘和弘扬特色文化
白沙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白沙有黎苗等11个民族。黎苗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和生活习俗,同时,也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以“三月三”“嬉水节”为代表的民俗节庆文化,以“竹竿舞”“劳动歌”为代表的黎族歌舞文化,以“双面绣”为代表的黎族织锦文化,以“船型屋”为代表的黎族建筑文化,以及以鼻箫、哩咧、树叶演奏等特有民间艺术文化等,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白沙是海南红色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著名的白沙起义发源地,是琼崖纵队机关所在地,一度是琼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境内红色革命遗址众多,包括白沙起义旧址、琼崖特委、琼崖纵队驻地旧地、牙叉会议旧址、保加战斗遗址等。
白沙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传说、历史故事、历史佳话、历史遗存。如新村遗址、印妹遗址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都是白沙宝贵的资产,是白沙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依托,也是白沙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白沙是一个经济小县,在相当长时期内还无法和别的市县比拼经济硬实力。于是,利用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保护、提升弘扬白沙的本土文化,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打造“黎苗原住民文化风情体验区”,构筑“文化高地”,突出文化特色,彰显文化魅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就成为白沙另辟蹊径、突破困局的现实选择。要彻底打消做文化就是劳民伤财、就是搞形象工程的错误观念,树立“抓文化就是打基础、就是抓经济、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机遇”的理念,做好做活白沙特色文化,以文化撑起白沙发展之魂。
当前白沙在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民族建筑文化特色在弱化,城镇建设和乡村民房改造中较少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建筑风格特色不鲜明,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些民族文化遗产存在灭失的危险。黎族织锦和黎族服饰是黎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双面绣更是白沙重要的文化品牌,但现在白沙能够制作黎族织锦的人已经很少,懂双面绣织染的人(主要是老人)全县可能不到10人,平时几乎没有人还会穿戴黎族服饰。一些黎族传统技艺已经失传。一些重要的文化品牌资源遭到“哄抢”。现在周边的保亭、五指山、昌江等地都在大打民族文化牌,争抢文化资源,特别是保亭已经远远走在前面,如果白沙不奋起直追,白沙在文化领域就会如同在经济领域一样将再次被边缘化。针对上述问题,白沙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抢救和保护,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强对黎族织锦文化的挖掘研究,筹建白沙民族文化博物馆,保护双面绣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建设黎苗文化传承村,培养黎苗文化传承人。要制定政策鼓励吸引稀缺织锦技术人才回流白沙,采取政府+企业+农民的模式,组织黎族织锦技术培训,把文化传承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双面绣为代表的织锦的研发、培训、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发展黎族织锦产业。积极举办黎苗民族节庆活动,在白沙政治活动和民间节庆活动中鼓励穿戴民族服装。
2、结合城市建设和城镇改造,做精做美一批黎苗文化风情镇。城镇建设要在“特”字上做文章,而不能在“高”和“大”字上做文章。城镇建设追求民族化而不追求现代化,要充分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弘扬提升黎苗建筑文化。城镇规划和建设要明确把民族特色作为统一的风格,否则就会因风格各异而没有风格,显得杂乱无章,失去协调之美。坚决做到“特色不鲜明的规划不审批,风格不协调的建筑不报建”,同时要对原来的老城区进行改造,进行“穿衣戴帽”,强化黎苗风情特色。
3、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打造一批民族文化风情村。在新农村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建设中,要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类似“天上黎家”“润黎水寨”“哈黎之家”“苗家山寨”“黎苗客栈”等各具特色的黎苗文化旅游村。在南开、青松、细水等山区,要注重挖掘保护本地优秀特色文化,突出原生态黎苗建筑特色。农家乐、乡村旅馆的建筑也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把白沙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民族特色鲜明,文化魅力独特”的美丽乡村。
4、分期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工程。主要包括一个生态文化广场、一条民族文化风情街、一台品牌民族歌舞剧、一个民族节庆活动、一部动漫宣传片、一批文化城市雕塑、一批民族绘画作品、一座民族文化博物馆、一批民族文化元素建筑群、一批文化景观道和景观桥。
5、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保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稳定,搞活市场性文化单位经营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歌舞演艺产业和黎族织锦两大文化产业。
强县之路推动和拓展特色旅游
白沙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概况起来有五大资源:
一是山水风光资源。白沙堪称海南高地,海南离天最近的地方,境内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20多座,著名鹦哥岭海拔1800多米,为海南第二高峰。白沙还是大江大河源头,瀑布深潭星罗棋布,江河湖泊众多,著名的松涛水库上游岸线资源丰富,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二是森林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83%以上,境内有三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三是特殊地质资源,有著名的陨石坑、温泉冷泉、南开石壁等。四是民族风情资源。境内有11个民族,文化资源独特而丰富。五是红色文化资源,拥有白沙起义发源地、琼崖纵队机关所在地、牙叉会议旧址、保加战斗遗址等众多红色资源。具有开发森林观光、密境探险、休闲养生、风情体验、红色寻根等特色旅游的良好条件。同时,因生态保护的需要,白沙第一产业占比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因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就成为白沙突破发展困局的必然选择。
经过全县上下艰苦的努力,白沙旅游在2010年终于实现零的突破,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旅游过夜人数大幅增加。2010年,白沙旅游过夜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次,同比增长30%以上。2011年预计将到达13万人次。二是一批旅游规划编制完成或接近完成。白沙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通过省旅游委审批。白沙生态旅游百里长廊规划已编制完成,还有一批重要的旅游规划正在编制中。三是一批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天涯驿站罗帅村、金凯大酒店等项目已建成营业,芭蕉湖度假区、生态文化广场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还有一批重量级项目如阜许温泉养生度假区、木棉湖旅游度假区项目已接近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动工。
白沙的旅游刚刚起步,基本上还是一张白纸,没有破坏性开发、低水平开发和低文化开发。白沙要依托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突出特色,找准定位,搞好规划,稳步实施,坚持以生态旅游和养生度假为主体,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精心开发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努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中国最佳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两个品牌名片,带动白沙旅游业全面升级,推进白沙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此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精心做好旅游规划编制。首先,加快编制和完善以下几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点规划:白沙生态旅游百里长廊总体规划,陨石坑和松涛湖(白沙段)地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牙叉、邦溪、七坊等12个风情小镇规划,近期要重点建设的100个旅游风情村规划;其次,要加快推动陨石坑国家地质公园、鹦哥岭生态旅游区、木棉湖旅游度假区、芭蕉湖休闲度假区、阜许温泉疗养度假区、白沙绿茶品茗文化苑、九架岭南高岭观光休闲度假区、仙婆岭红山外生态度假区、红坎瀑布与红坎河谷旅游区、南开河谷生态考察和探秘旅游区等十大项目规划。
2、精心实施“美丽乡村”计划,打造“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要对全县村镇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建设,集中实施道路联网、景区连片、房屋改造、环境美化、文化提升等工程。把整个县域(包括县城)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每一个村庄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每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致力于环境、空间、产业、文化、旅游相互支撑,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衔接,形成具有白沙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二是推进民房旅游化改造。通过“政府+企业+农户+银行”等模式,用5年时间改造230个村庄,再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部农村民房改造。民房改造要充分融入黎苗民族文化元素和旅游元素,建成一批独具特色的黎苗文化风情村,作为乡村旅游的主要支撑。三是加强农村环境整治。要实施碧水工程,搞好农村污水处理;实施洁净工程,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施绿色工程,绿化美化农村环境。四是做好文化包装和文明提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包装,“造谣”“造势”“造景”,穿民族服装、搞民族节庆、演民族歌舞、品民族美食,千方百计增添文化氛围,同时结合全县文明大行动,在农村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提高村民素质。
3、精心打造一批旅游文化产品。坚持以生态旅游和养生度假为主体,以特色乡村旅游为突破口,精心开发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森林观光、密境探险、风情体验、“天外”露营、地质考察、红色主题观光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旅游产品要“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坚持走差异化的道路,例如“风情白沙、润黎小镇”“秘境山水、特色农家”“天外露营、南国绿道”等,都是很有特色的旅游吸引物。
4、精心建设一批旅游项目。当前,主要是要围绕白沙生态旅游百里长廊,着力推动十大项目的招商和建设,构建白沙旅游的支撑框架。即陨石坑国家地质公园、鹦哥岭生态旅游区、木棉湖旅游度假区、芭蕉湖休闲度假区、阜许温泉疗养度假区、白沙绿茶品茗文化苑、九架岭观光休闲度假区、仙婆岭红山外生态度假区、红坎瀑布与红坎河谷旅游区、南开河谷生态考察和探秘旅游区。
富县之本培育和振兴特色产业
白沙的发展存在“三个优势和三个不足”,即先天条件不足,后发优势明显;产业基础不足,生态优势明显;经济总量不足,资源优势明显。其中最关键的不足就是产业基础不足,最明显的优势就是生态资源优势。为此,必须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实施“产业富县”战略。这一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依托白沙丰富的生态资源,突出特色,找准定位,搞好规划,集中布局,稳步实施,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突破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海南西部农林产品加工贸易基地为抓手,实施产业调整和产业互动战略,培育并做大做强一批战略性特色产业群,推进白沙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产业调整战略。白沙目前的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接近5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育严重不足,比重过低。而第一产业发展又过分依赖橡胶,一旦橡胶价格出现大的波动,必然会对白沙经济造成较大影响,风险很大。为此,必须加快产业调整步伐。
一是稳步发展第一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打响生态农业品牌,着力发展橡胶、绿茶、竹子、生姜、南药等白沙较具资源优势和竞争潜力的五大特色产业,配合“生态旅游百里长廊”建设,沿邦什公路着力打造“百里绿色经济长廊”或“百里生态农业长廊”,加快橡胶、绿茶、竹子、生姜、南药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广泛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是突破发展第二产业,建立农林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橡胶、竹子、生姜、南药等农特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要打生态工业牌,坚决拒绝和淘汰污染型工业。
三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要充分拓展旅游业的效应,结合风情镇建设和旅游度假区建设,突出发展房地产业、酒店服务业、餐饮商贸业、金融服务业等,大幅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房地产业发展要突出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以休闲度假地产、养生旅游地产为主,目标是为岛外岛内“候鸟”提供第二居住地。
2、产业互动战略。精心筹划和推动“一产接二连三”战略,使一、二、三产业联动起来,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群。比如说竹子种植是第一产业,可以生产竹笋、竹竿等农林产品,提高农民收入。而竹子深加工则是第二产业,竹子可以制成竹笋包装食品、竹根雕、竹凉席、竹胶版、活性竹炭、竹纤维纺织品、竹制家具、竹叶黄酮等系列产品。更重要的是,竹业还可以延伸到第三产业,竹子是非常优质的生态和旅游资源成片竹林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可以发展竹海旅游。正所谓:“万般竹海万般景,不卖山水卖风光”,游客可以到竹园里赏竹林景、跳竹竿舞、吃竹筒饭、住竹木屋。
白沙的茶、橡胶、南药都可以做成“一产接二连三”的大产业,人们可以种茶、制茶、品茶、搞茶园观光、国际茶庄旅游度假等;可以种胶、加工胶片、橡胶制品、胶园观光;南药可以栽培、种植、加工成饮片和制剂、还可以结合中药园区搞健康养生旅游。
3、产业布局战略。白沙产业布局必须从各地区资源条件和经济环境出发,必须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总体规划,必须符合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包括县城在内的白沙中部、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总体上处于海南核心生态区和水源保护地,必须坚持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主要发展生态型农业、生态旅游和休闲服务业。而西部的邦溪和荣邦则不属于核心生态区,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距离洋浦港和未来的王五机场也比较近,交通条件比较优越,处于西部工业走廊的中心地段,具有发展加工工业和商贸服务业的良好条件。尤其是邦溪,那是白沙的门户,要以邦溪农林产品加工园区为依托,集约发展加工业,把邦溪建成海南的西部工业重镇和白沙的经济中心。◎
□责任编辑:王群存□编辑信箱:wangquncun@163.com
(作者系中共白沙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编辑:王群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