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任何电影都适合“全产业链”
2012-12-18
综艺报 2012年13期
用一部电影来做一个品牌的“广告”,虽然看起来有点贵,但确实创造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现在看来,《魁拔之十万火急》这个‘电影广告’投得蛮值的。”武寒青说。
2011年春,讲述《魁拔之书》的入门图书《魁拔之书》发行泡汤,之前策划好的图书、音像、电视版以及游戏等“全产业链”格局在疑惑的目光中一一遭到拒绝。2011年7月8日,《魁拔之十万火急》国内上映,最终以350万元票房匆匆收场。
第一部动画电影出师不利,让规划五部《魁拔》系列电影以及一系列围绕这一品牌开发的周边市场蓝图蒙上了一层阴影。“但《魁拔之十万火急》上映本身成为了业内外的一个事件,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魁拔’,仅仅一个月内,8家获得播映权的视频网站的点击量超过3000万。”武寒青说,“在影片上映期间,就有投资商、发行商、出版商、衍生品和游戏开发商等开始主动找上门来与青青树谈合作。”
在外界看来,“魁拔”可能仅仅是一部电影,而在武寒青的最初设计中,“魁拔”就是一个品牌,可以延展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动画电影只是这个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我们用电影的方式把‘魁拔’的品牌传递给大众,计划通过后续的一部又一部电影的上映逐渐形成品牌影响力。”
“最健康的动画产业应该是由一部电影带动游戏、图书、主题公园以及其他周边衍生产品的开发。”武寒青的参考对象是迪士尼,“先用第一部电影让大家知道‘魁拔’,第二部电影初步打造起品牌,品牌打响之后,电影的周边产品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用一部电影来做一个品牌的“广告”,虽然看起来有点贵,但确实创造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魁拔》第一部上映后不久,它的番外小说很快就销售一空,盛大文学买走了它的网络版权,漫画除了盛大外,还有《漫画SHOW》在连载。”
武寒青告诉记者,“魁拔”这个品牌的运营精选了全球不同行业的多家优质公司合作。如面向动漫迷的一系列产品授权给台湾木棉花公司设计和销售;“魁拔”手办系列产品的研发则由日本老牌手办公司锹型会社来操盘;而负责“魁拔”系列首饰及家居类纺织品的设计和销售则是一家英国公司。现在,《魁拔》电影的海外版权已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是“由当初到处寻求合作无人问津,变成了现在可以精挑细选最心仪的合作伙伴。”而且这些变化无形中对青青树动画企业的形象起到了提升作用,“《魁拔之十万火急》上映后的这一年来,青青树的定制业务增加了不少。”
武寒青向记者介绍,“定制业务”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动漫企业常规的生存模式,“能为企业带来稳定的现金流。青青树会用用这部分收入来投入原创产品的研发。”电影的后产品开发则蕴含着巨大商机,“通常动画电影票房收入有三大块:节目发行、图书音像、衍生品开发,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2:9。”武寒青告诉记者,青青树做“魁拔”品牌,正是锁定“9”的巨大潜力。“单靠一部电影实现盈利很难。动画电影不像真人电影那样是快消品,它是慢消品,需要慢慢积累的过程。”当然,不是任何电影都适合做全产业链,“做全产业链,要有长远规划、战略眼光和前瞻性。团队还得具备各方面的专业能力,资金也不可缺少。”
“青青树已经走过20年,其中15年都是通过定制业务进行全方位的积累。”武寒青告诉记者,青青树正是用这15年的业务练本事,一边从国内外不同的定制业务中学习,一边积累经验,孵化自己的原创项目。“《魁拔》就是在几十个原创项目中水到渠成,最先投放市场的。”“积累”很重要,“真正‘画’《魁拔之十万火急》,只用了一年多时间,而前面几年时间都在培训人才,搭建创意工业化平台。”她表示,很多日韩同行曾建议青青树把《魁拔》业务外包给他们,这样可以节省成本,但这样一来,“自己的人才就永远带不出来,手艺永远练不出来。”
目前,优酷、奇艺、乐视等8家视频网站,新世界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盛大文学等9家图书出版商,5家海外电影发行商,3家国内发行商,5家游戏、多家漫画及衍生品开发商,2家演出公司和1家主题公园已经加入到“魁拔”品牌的合作中来。“这些合作都是基于产业链的长线战略合作。”
“魁拔”的枝干已经伸展开来,图书发行、游戏开发、网络播映以及10集电视动画在40个电视台的即将上线,将为《魁拔2》在下半年的上映推波助澜,“这将为产业链条上的其他环节起到助推作用。产业链上的营销整合就是这样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