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国产动画

2012-12-18

综艺报 2012年13期

  影片质量普遍不高,并非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原因;国产动画电影要发展,学校教育和业界及市场不能脱节;当前动画电影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秩序,都亟须理顺
  我觉得目前中国电影人整体没有战略眼光,为了创作而创作。动画电影人也不例外。”今年年初履新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的孙立军(兼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这样表达自己对国产动画电影现状的看法。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以下简称中传动画学院)路盛章亦直言:“2000年我刚踏入动画圈时,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张松林先生羡慕我‘赶上了中国动画腾飞的好时代 ’,但12年过去了,未见到期盼中的辉煌。”
  从业者状态浮躁,创作上盲目跟风,高校教育与动画业界衔接度不够——这是两位动画人对国产动画电影当下症候的一致看法。面对影片质量普遍不高的评价,两位一致认为并非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原因。路盛章向记者介绍,中传动画学院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用于教学;孙立军则表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对专职师资要求非常严格,与国外高校技术交流频繁。“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二人如此描述国产动画电影的未来。
  动画教育与市场
  曾任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创意总监和副总经理的路盛章是国内第一代知名广告人,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成立动画学院,他出任第一任院长(至2005年),开启了动画教学之路。“半路出家”,令路盛章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将传播和市场与动画教育结合起来,从更宽泛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不要将动画教育简单地变成职业教育,这是路盛章关于高校本科动画人才培养的最核心观点。他表示,培养学生对动画的审美和感知能力非常重要,无论他们今后是否从事这一行,这都是动画创作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有助于培育一个好的观众群体。他还认为,向欧美、日本等动画强国学习必不可少,但也不能忽视对传统优秀元素的继承与发展。
  路盛章以中传动画学院在教学课程设置上的尝试为例,向记者介绍目前培养动画人才的一种模式:学院不断优化动画专业课程,陆续开设了如中国古典文学、中国书画、欧洲文学史、剧本创作、故事写作、表演、广告创意与表现等关联性课程,并与德国方面合作设立了“创意学院”,以让学生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创意能力,吸收更多领域的知识。
  孙立军这个名字,对不少关注国产动画电影的观众来说,其更多是与2011年上映的《兔侠传奇》联系在一起的。饱受质疑的投资额、几经调整的档期、仓促上马的营销宣传、引发争议的3D效果⋯⋯作为孙立军执导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面向全国市场的动画电影,“兔侠”的影市之路可谓曲折。“其实‘兔侠’是我的第五部动画电影,前四部除了《快乐奔跑》在北京地区上映过(2009年8月21日),几乎都与院线无缘。所以,至少‘兔侠’是我在商业片上的真正尝试。”
  时隔一年,除了按原定计划制作中的《兔侠传奇2》,孙立军现在同时运作着几个投资相对较小的动画电影项目,且目标都是盯着市场。在外界看来,一个学院派的教授,带领着一群或毕业或在读的学生,更多时候自掏腰包地创作商业动画电影,无疑是自讨苦吃。孙立军却很清醒:“国产电影去年也就60多亿元的产值,还不如一个房地产商的一个项目,所以行业和行业之间不能仅用钱来衡量。电影还有其文化属性和行业引领作用。国产动画电影要发展,学校教育和业界及市场不能脱节。”但他同时也表示,“从2000年全国高校开始创办动画专业,中国动画教育高速走了12年,但实际上从高校毕业的动画人真正走入这个行业的并不多。”
  路盛章也表达了对目前国内动画教育的担忧:“十年前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时至今日,全国约有450所高校有相关课程、近五六十万动画专业在读学生。但实际上,很多高校甚至都不具备开设动画专业的师资与设备就匆忙‘上马’,这样的人才培育乱象,值得深思。”
  批判,要理性
  面对记者的来访,孙立军首先谈的不是自己的动画电影项目,而是近段时间引发媒体热议的《戚继光英雄传》。该片号称投资1200万元,但制作水平却被业内人士斥为“刷新了动画电影底线”。“只看海报我就觉得该片制作比较粗糙,达不到工艺标准,投资方是有责任的;反过来,网上的谩骂和批评也应该理性一些,现在一部电影的宣发费用占比越来越高,上千万元的投资中如果含了500万元的宣发费,其制作投入有限,何谈‘精耕细作’?批评也好谩骂也罢,可以理解,但是不够理性。”
  理性批判的前提是找出行业目前出现的问题。
  孙立军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行业模式泛好莱坞化,缺失自己的市场规则。国产电影从制片、运营到电影院建设的模式等都过于以好莱坞的标准为标准,但在核心内容上又没有真正理解好莱坞的内涵,包括观众。国产动画电影尤深受其害。很多投资人、制片人、导演、甚至演员急功近利,为了创作而创作,进市场就是押宝似的“赌”,不具备完全商业化的规范模式。第二,产业秩序不规范。盗版严重、票价不合理⋯⋯很多老生常谈的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遏制或解决。第三,国家对国产(动画)电影的保护和扶持还有待完善。进口片大有倾销之势,但国产动画的放映空间并不理想。“如果抛开这些认识,单纯说国产动画电影不好看或者全面惨败,是不理性的。”
  “低幼化”的根源
  针对国产动画电影大多定位“低幼化”的现状,孙立军的回答很笃定:“不能全说是创作上的误区,起码对我来讲没有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环境仅限于低幼这个市场。”他举例说,几年前,院线、影院只要排动画影片,不论进口还是国产的,大都排到白天档,认为这就是给孩子看的。2008年《功夫熊猫》打响市场,他们这才逐渐转变观念,扩大动画影片场次。到了2011年《功夫熊猫2》上映,影院方面已经完全把它当成一个大片来排映了。
  与终端方对动画电影的“逐渐认知”相比,国内观众的态度更直接——对国产动画电影有着先天歧视。“就像吃东西一样,观众吃惯了面包,你让他换个馒头或花卷来尝尝,很多人就不乐意了。”孙立军表示,目前国内高校的动画教育并不逊色于国外,“难道我们的故事创意、技术手段不能制作出全家欢式的动画电影吗?只能说很多制片方瞄准低幼受众市场是一个无奈之举。”
  在整个国产电影市场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动画电影要有所作为很难。前期融资难度大,后期宣发费用更是捉襟见肘,为了尽可能降低市场风险,很多动画公司都会优先选择受众相对稳定的低幼题材、压缩制作成本。再者,现有的动画电影配套制度在题材、内容等方面也大都是按低龄受众的标准来审核动画电影的。“这反过来又印证了‘先天性歧视’——即国产动画影片制作水平不高、题材低幼。”
  小成本,一种突破方向
  一直坚信“好的动画电影可能只是需要时机”的孙立军,并不迷信只有大投入才能出好作品。他介绍自己目前带了4个创作团队,除了运行中的《兔侠传奇2》,《糯米的午餐》《天坑》《雪域獒王》等项目也已提上日程,后三者有个共通点,就是投入成本不高、项目筹备时间较长。
  “在目前的环境下,不要动不动就上马大投资的项目——高投入低产出甚至市场惨败,会严重打击投资人的信心,加重‘先天性歧视’。国内动画人需要学习的方面还很多,可以先尝试一些投资制作相对小的动画电影,以积累更多的市场实操经验。” 船小好调头,小成本动画电影项目可以在题材、类型、表现形式、技术运用等方面做更多尝试创新。
  以《糯米的午餐》为例,主要投资方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包括宣发费在内的投资额为1500万元左右,由孙立军带领的一个创作团队承制。该片从2009年开始策划,采用二维技术制作,预计2013年4月完成,电影定位“时尚都市影片”,讲述一个职场小人物喜怒哀乐的故事,目标受众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届时会利用微博、网络游戏等方式宣发。用孙立军的话来说,就是“创新题材,突破低幼化定位;没钱,宣发就要搞差异化。”
  《天坑》则主打科幻元素,主角机械化的造型会吸引男性观众的目光,目前已面向公园等机构售出实体雕塑版权,预计2015年完成制作;《雪域獒王》讲述藏獒的故事。“这几个故事都筹备了好几年,期间没钱了就停下来揣摩,等到有了钱又再启动——先做几十秒的样片,不断改动、调整,再带着样片去寻求投资。”孙立军说,“我带的每个团队都有执行导演,团队中不乏在校学生,这也是一种人才培养途径。”
  量和质
  同样成立了动画工作室的路盛章向记者表示,“国产动画在面向市场创作时一定要有精品意识。”据他介绍,近两年每年都会有上百部国产动画电影向相关部门报批,但真正进入市场跟观众见面的很少,能给观众留下印象进而产生影响力的更是寥寥无几。而据官方公布的资料,早在2010年我国国产动画片的年生产量就已经达22.5万分钟,如此庞大的数字反映出很多动画生产机构在追求“量”的过程中忽略了对“质”的要求。“做出来的动画片如果不好、不播、不映,就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对整个产业发展也毫无益处。”
  路盛章认为目前国内动画基地数量的泛滥也是加剧这一现象的原因。“全国这么多动画基地,为什么好影片还这么少?这个问题值得研究”。路盛章说,“据说,很多项目并非专款专用。有不少人只是拿政策补贴的部分资金用于创作,有的甚至只用1/3用于制作,试想这怎么能生产出好的作品?”扶持政策没有错,表现了政府的重视与决心,但必须加强相关的监管力度。当然,动画从业群体的急躁心态是造成国产动画难出精品的主要原因。“很多动画人是抱着非常功利的心态去创作的,他们也考虑市场,但更多是想在短期内收获利益,许多动画电影项目前期筹备阶段都没做好就急着上马,有的动画电影,一两年甚至更短时间就做出来了,这种情况下何谈质量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