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类型片
2012-12-18
综艺报 2012年13期
“王小帅们”埋怨观众,影院经理们抱怨或同情王小帅们,观众则舍弃王小帅们。这样一个路线图令国产电影陷入迷阵。国产片到底怎么了?
恰在此时,某娱乐周刊推出一期“香港导演七宗罪”的“重磅”报道——认为香港导演到内地参与合拍片的近几年,虽然票房上有所交代,但是在诚意、能力和态度上大有问题,甚至连故事也出了问题。长长12页的报道令香港影人好生纳闷,虽然他们并不否认有些香港导演的确表现尔尔,也有导演是在吃老本。但与香港合拍的影片毕竟仍是众多内地电影企业能够继续投资拍片的信心保障之一。
原因很简单:香港导演擅长类型电影。
电影市场主要靠什么?类型片。
但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国产片都不是类型片。这成了国产片最大问题之一,而且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好莱坞这头狼靠什么?类型片。细分析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那些好莱坞影片,能够轻松赚取高票房的无不是类型电影。偏偏,国产电影中类型片先天不足。我很奇怪,业内有不少人把《失恋33天》成功制造票房神话的原因归纳为“接地气”。呵呵,执笔写本稿正值父亲节,可影片中的男男女女全都是“孤儿”——一个个没有家人,没有亲戚,那怕是只接了母亲或爷爷一个电话交代一声“今晚回不来吃晚饭了”也没有的王小贱们,一个个就像来自火星,那来什么“地气”?《失恋33天》的出现纯属偶然,不可复制。但类型片则大可不断被复制,还是老例子:为什么《黄飞鸿》拍了100多部还有可能拍下去?还可以复制?简单而言,因为它是类型片。它之所以卖座,并可以被一拍再拍,才真正是因为“接地气”。《泰坦尼克号》不过是加了3D而已,中国内地竟成为全球最卖座的市场,就是因为它是典型的类型影片,典型的可复制产品。人们对年底的《一代宗师》抱着期盼,为何?一方面是因为王家卫这个品牌,另一方面,因为它拷贝自《叶问》,是类型电影。
可是王小帅们就是瞧不起类型电影,也瞧不起喜欢类型电影的观众。
当然,这也不全怪王小帅们,谁让我们内地的院线完全同质化?为什么偌大的中国就只有一家百老汇电影中心(以放映“艺术电影”,即非类型电影而知名)啊!
要救国产片,只有两途:一是鼓励多拍类型电影,也让类型电影多样化,武侠、警匪、惊悚、功夫、灵异、谍战、魔幻、爱情、古装、励志、校园、喜剧、灾难、惊险等各种类型电影都可大拍特拍。只有多拍,才会培养出一批批类型片导演,而不是只靠香港导演。
二是在政策上对非类型电影(一如王小帅们所拍的那些)多些优惠,例如在院线策略上,指定京、沪、穗等一线城市至少有两至三家像百老汇电影中心那样的电影院组成非类型片院线,给予一定的税务或奖励优惠之类。事实上,只有一线城市才可能为非类型电影提供观众基数。
是的,只有这两样做到位(前者则是根本),国产片的明天才能一片阳光灿烂。否则,我们仍然只能在口号中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