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时代的镜像
2012-12-18
综艺报 2012年13期
当陈凯歌看到《搜索》的原著小说时,不知脑际是否闪现出多年前的“馒头”风波,高高在上的大导演面对无名小辈的网络视频吐槽颜面顿失,恍然间定然生出“时代不同了”的愤懑和惆怅。
在这个网络的时代,一个真实而虚幻的场域之中,人性的自由一边被空前激活,一边又被轻易地放任和曲解。《搜索》讲述的便是这么一件因网络关注和参与而被发酵变味儿的故事。
某种意味上,《搜索》仍旧保持了陈凯歌电影惯常的角度——讲述“时代囚徒”的母题,正如程蝶衣至死仍困惑于政治和性别的迷局,梅兰芳一生挣扎在新旧时代的夹缝之中,程婴无可选择之中背负起抚育赵氏孤儿的重担,《搜索》中的叶蓝秋和他们一样可怜。只是这次,囚禁她的是无处不在的媒体挟持和网络暴力,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天然民意”。吊诡之处还在于,那些通过互联网触角一逞口舌之快,肆意发泄着所谓公义的民众们,也在不经意间坠入了媒体精心构筑的陷阱。仅仅是媒体?仅仅是网络?不!它所指向的是这个时代的病灶,指向每个人内心隐秘之处被百般装点之后粉墨登场的暴力基因。“我的故事,或许就是你的故事”,这句在不同场合不断重复的广告词,有如谶语一般直指那些在受害者和帮凶的身份间转换自如的——我们!
出于这一用意,陈凯歌在影片中使用了很多镜像——隔着的玻璃、镜子的反射⋯⋯像是时不时在提醒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你看到的就是真相吗?真相仅仅是看到的那么简单吗?如是这般,在我们这个被无数可见或不可见的“镜子”所包围的世界之中,真相变成最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但是在这整体性的象喻中,在通篇给予叶蓝秋一种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同情之余,影片在结尾段落,也让陈若兮、杨佳琪等人实现了自我的成长与升华,使得影片在一个悲剧性的落点处,升腾起一些温暖人心的力量。
犹记得十年之前,陈凯歌也曾执导一部染指现实的《和你在一起》,引发过一场关于“贵族与平民、性情与利害”之争。《搜索》尽管关注现实直指当下,但高度戏剧化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架构,以及表现手法的不相匹配时常令人心生憾意。原本应该烟火气扑面的公交车厢,却呈现得如同小品舞台一般夸张失度;一场偶然的街头围殴,也仿若港式行活儿见招拆招;内地和台湾、影视与舞台种种表演体系的不尽统一,亦难免让人出戏,这些多多少少都影响到影片的完整性。
陈凯歌或许想借现实的由头拍出一部脆生生的都市商业电影,但他骨子里是一个云端之上的人,强努着劲儿贴近现实、靠近时尚,所致的结果要么是摇摆不定,要么是过犹不及。各种掣肘之下,《搜索》呈现出如此一副不尽浑然之态或许是命中注定。即便如此,对于“凯爷”此番向现实的突围之举,笔者仍致以真诚的敬意——我们的时代不应在银幕上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