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学关键词:摆脱自己、解读灵魂、隐秘的直觉

2012-12-18本刊编辑部

延河 2012年1期
关键词:谢尔斯特罗姆托马斯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不断发现创作的新道路。他曾经告诫过诗人同行们:瑞典诗人“不要成为自己的学舌者”,“那些很快形成个人风格的作家也很容易抱残守缺”。他强调,诗人每一次写诗都应该创新。“求新不应该是读者的第一要求,而应该是作者的第一要求”,“诗人创作的过程应该是不断摆脱自己过去的过程”。

瑞典著名诗人、瑞典文学院院士谢尔•埃斯普马克把托马斯称之为“缓慢变化中的宇宙”,“试图解释灵魂”。诗的宇宙肯定不能一目了然并系统地描绘出来。严格地说灵魂是不能解释的,但是当人们仔细阅读他的作品时,也会发现他的诗歌与现实有着一种内在的和谐关系,它们像一个乐队里两种乐器的演奏者。谢尔•埃斯普马克告诫读者不要把他的诗歌当作他的“自传”或者当作“现实的爱情史”。托马斯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风、雨、日、月、天、地——与文学和哲学的推动力以及社会经验加以熔化,然后铸成一种独立的整体——诗歌。

隐喻、深度意象,在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中是对存在的直觉,是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无忧无虑者对自然和日常生活的直觉,沉思,他的感受是本源的,与他的生活世界和对世界的态度息息相关,他想象世界,但不是空想世界。托马斯是真正的诗人,他是不可模仿的。

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始终在讲述隐秘的现实世界,它们在描述“权力”占领生活中的空隙,表达了对这一状态的内心感受,即:封闭的自由在缺少行动时,必须向内心、向具有色彩和童年的下意识寻求。特朗斯特罗姆最独特的才能是对意象——诗的最大奥秘的处理。他被称做“隐喻大师”。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句使神秘突然降至,无形的变得有声有色,可触,可及。

猜你喜欢

谢尔斯特罗姆托马斯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微言大义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画与理
爱心树(上)
孤独
反转人生 伊塞亚·托马斯
捉月亮的网
记忆看见我
黑色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