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韵兼具 再现时代——李少川《柯克亚往事》品赏

2012-12-18赵理敬

克拉玛依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韵味文学作品散文

赵理敬

(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李少川①发表在2011年第三期《新疆石油文学》上的《柯克亚往事》是一篇叙事性的文学散文。虽没有张扬的抒情,但每个字都有她的体温,每句话都有她的生命;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甚至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却折射出了那个曙光初现的新时代序幕掀开那一瞬间的复杂心态。

一、真情实感,叙写生命体验

文学作品要求内容真、生活真、思想真、感情真,即所谓真情实感,对散文的要求更严格。

作者在写到她们第一次招工出发时的情景,真实地表现了少男少女们天真无邪、善良纯真、富有同情心、涉世未深的情感:

“吃过早饭,我们五六十个新工拿着十字镐、铁锨陆陆续续地上了两辆解放牌大卡车。我不明白为什么有四个人没和我们一起上车。他们落寞地在车下站着,仰头看我们,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站在车上,我居高临下地望着这四个人,心里有些同情。我们这么多人一起热热闹闹地走了,单单留下她们几个人看院子。我对旁边的青儿说,她们太可怜了。青儿说:‘就是’。”

在对往昔那段生活的再现中,浸透着作者的浓浓深情及女儿家的柔绵的情怀,清纯烂漫的心灵多晶莹透亮。如果没有真情,是写不出的,也打动不了读者。

毫无遮掩的内心暴露是作家的闪光点。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往往是通过自由自在地抒发真情实感的作品,也最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

从上边李少川的文字中可见叙事的每一朵浪花中都有思想在闪烁,叙事的每个场景中都有情,叙事与情无法分离。

二、韵味十足,透视内敛品质

好的文学散文能感受到韵味。只有艺术品才有生命,才能感染人、打动人,才有韵味。因为文学语言有质感、有弹性,于是时空、色声、动静、冷热、软硬等等都赋予了生命质感。读一篇好的文学作品总给人“曲终韵留,余味缭绕”的感受。《柯克亚往事》就是这样一篇韵味十足的文学散文。

作品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压抑的人性得到了一点解放。例如人们的发型都是差不多的,女人不敢烫发,因为烫发是资产阶级的作风要受批判的。然而,八十年代初,虽坚冰未化,但能感到温暖的春风了。

“……大燕每次洗完头,就把火钳子放在火炉上烤,烤热后捋起一撮头发用火钳子从发梢卷到发根,这么周而复始,一会儿一头齐肩的大波浪就烫成了。”

过来人都知道,当时边远的地方还没有烫头的理发馆。

“在我有限的美女词典里,我能想到的是一个叫米拉的姑娘,她是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的主人公,留着和大燕一模一样的齐肩大波浪。”

的确,当时人们的衣服就那么几种颜色,那么几种款式。真正的漂亮姑娘只有电影里的性感的美蒋女特务。

倘若把上边叙事的文字变成非文学性的说明文字就失去了韵味。当然,文学的韵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写出来的,不仅需要技巧、功力,更需要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精神境界滋养的内敛品质。

三、语言熔铸思想,再现时代特征

文学是用语言构筑的艺术世界。有的人虽学富五车,但没有驾驭文学语言的能力,所以写不出感人的文学作品。正如伟大的哲学家认为,有的人对人类的语言学得很精到,他只能编撰百科全书,但他不能成为诗人。所以语言是文学的基础。李少川《柯克亚往事》的可读性强,主要得力于其驾驭文学语言的能力。

虽说已经改革开放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身处边远荒凉地方的青年石油工人,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连跳交际舞都被禁止,甚至被领导批评。然而,青春的萌动,文化的饥渴,就像巨石下曲折生长的藤蔓,在生命的挤压下依然探头张望。作者用动人的文字记下了那段难忘的往事,以及心灵被类似宗教的洗涤后一个已有一点启蒙的少女羞涩的心态。

“可是,我管不住自己这颗飞舞的心。关键是我在跳舞的时候并没有感到龌龊与不安,只有一种青春律动的美好情愫在我心中荡漾。”

这不事雕琢、返璞归真的文字,洗练简洁,坦然酣畅,像洪水一样,猛烈地冲击着多年被禁锢的思想牢笼,荡漾出青春律动的旋律,折射出作品渴求思想解放的霞光,给散文增添了一抹亮色。

《柯克亚往事》冷静的叙事中不乏睿智的闪光,活泼的场景寄寓着无限的感慨,调侃的笔墨里潜流着对世风的嘲讽和面对命运的无奈,某些当时鸡毛蒜皮的事,回头一望具有了触目惊心的时代意义。没有思想的文学作品,就等于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决不能理解为狭隘的“政治思想”。文学作品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思想,如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历史的、哲学的和宗教的,所有人类的思想无不反映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里。“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常是综合的,特别是大型叙事作品,常能对社会生活作所谓‘百科全书’式的反映,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综合性描写。”[1]各种思想都在文学作品里通过语言构建的艺术世界或明或暗地折射出来。李少川的《柯克亚往事》正是用语言熔铸了思想,再现了时代特征。

作品丰富的内涵和下笔时谨慎的分寸感,使人感到深刻隽永,耐人寻味。无疑,《柯克亚往事》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佳作。

注释:

①李少川系《新疆石油报》编辑室主任。曾发表过新闻特写、文学散文等大量作品。

[1]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7.

猜你喜欢

韵味文学作品散文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秋之韵味
秋的韵味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