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周清原”非彼“周清原”
——《西湖二集》作者问题考辨

2012-12-17··

明清小说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武进西河博学

··

周清原是明末拟话本小说集《西湖二集》的作者,他的生平事迹,不见于正史,其他文献的记载也极其稀少。已故著名作家阿英当年校点《西湖二集》时,颇以不得“周清原史实为憾”①。近几年,有论者根据谈迁《北游录》、陈康祺《郎潜纪闻》、徐熙龄《熙朝新语》、王椷《秋灯丛话》、法式善《清秘述闻》、董潮《东皋杂抄》、戴璐《藤阴杂记》等书的记载,对周清原的生平事迹作了这样的叙述:

周清源,本名稚楫,又字浣初,号济川子、蓉湖。原籍武进,后家于杭州。……万历末,最迟天启初,师从虞淳熙长孺。……清初流落江湖,顺治十一年(1654)尚当值西河书肆;后入太学。太学肄业后,回到杭州。康熙十七年(1679)为应试博学鸿词科,于西湖于祠祈梦,并于当年入都谒侍讲董讷。董讷“留馆其家”,并推荐周清源参加鸿博试。清源考取一等第九名,因无仕宦经历,受检讨,纂修《明史》,预修《于忠肃传》,为之力争易储事。周清源既得出身,又有亲戚在京为国子监祭酒,故得与文人燕集,为毛西河妾曼殊撰长诗《续长恨歌》。后授赞善,出任山东考官,转浙江提督学政,再迁工部侍郎。奉诏重修《历代纪事年表》未竣而亡。②

经这一综述,周清原的生平事迹似乎清楚了,实际上却把两个周清原牵合为一人,殊为不妥。现略作分辨。先说武进人周清原,光绪《武进阳湖合志》卷二十六《人物志·文学》云:

周清原,字雅楫。性至孝。英敏好学,尝言盛世文章当高华沉博,不屑碎文璅语。康熙己未,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与汤文正斌论学,犁然有当。越数年,复相论辩,斌叹曰:“旧业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不虚也。”视学浙江,端士习,正文体,振拔单寒。历迁副都御史,迎驾潞河,圣祖仁皇帝尝顾谓亲王曰:“此朕新授副都御史也。”事亲极孝,疏请清狱省刑,又请直省遵京师例,设立育婴堂,俱报可。迁工部侍郎,命修《历代纪事年表》,未竟卒,复命其子嘉梓续成之。③

博学鸿词考试是清政府举行的制科之一。为彰显文治,笼络汉族士大夫,康熙十七年(1678)一月,下诏举博学鸿儒,“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不论已仕未仕,令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录用”④。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三月初一,一百四十三人参加了在体仁阁内举行的考试,试题为《璇玑玉衡赋》及《省耕诗》五言排律二十韵。试后,经反复斟酌,共录取五十人,一等二十人,二等三十人,俱授翰林院官职,进入史馆,纂修《明史》。《东华录》卷十一载:

(康熙十八年)三月丙申朔,试博学鸿词,授彭孙遹等五十人翰林官有差。按召试一等:彭孙遹编修、倪灿检讨、张烈编修、汪霦编修、乔莱编修、王顼龄编修、李因笃检讨、秦松龄检讨、周清原检讨、陈维崧检讨、徐嘉炎检讨……。⑤

周清原既然是应试者之一,故《鹤征录》卷一有他的传记:

周清原,字浣初,一字雅楫,号且朴,江南武进人。国子监生,由左春坊左中允董讷荐举授检讨,官至工部侍郎。著有《雁宕山游记》。

法式善《清秘述闻》卷十《学政类二·浙江省》又载:“周清原字稚楫,江南武进人,康熙己未鸿博,二十七年以赞善任。”⑦周清原任浙江提督学政时,毛奇龄作《周春坊新简两浙提督学院贺屏序》以赠之,文见《西河集》卷三十八,中云:

予同年生周君主文山左,升书最第一。甫竣事,即有视学两浙之命。……曩者制科之兴,实系旷典,然亦汉唐以后故科目耳。乃君以贾傅之年应天子召试,拔居高等。……故事学使君至,凡在受治,分应进一言为贺,因应诸君请而序之如此。⑧

《鹤征录》卷一周清原的传记中节录了这篇序文,并改题为《周春坊督学两浙序》。这段文字,最值得注意的是,毛奇龄说自己与周清原“同年生”。毛奇龄字大可,号齐于,人称西河先生,浙江萧山人。明末诸生,南都倾覆时曾以布衣参鲁王军事,兵败后变姓名亡命江湖。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列二等,授翰林院检讨。二十四年(1685)充会试同考官,寻引疾归里,得痺疾,遂不复出,著有《西河文集》、《西河诗集》等行世。毛奇龄与武进周清原为同举博学鸿儒之人,说周清原与自己同龄,当属可靠。毛奇龄的生年,有两种记载,一是《清史列传》卷六十八《儒林传下》,云:“(康熙)五十二年卒于家,年九十四。”⑨据此逆推之,则生于泰昌元年(1620);二是《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儒林二》本传,云“(康熙)五十二年卒于家,年九十一。”⑩据此逆推之,则生于天启三年(1623)。武进的周清原既然与毛奇龄同龄,那么,或生于泰昌元年(1620),或生于天启三年(1623)。

武进人周清原的早年事迹,地方文献也有记述,乾隆《武进县志》卷十四《摭遗》:

周司空清原少随父任粤西,降乩仙,书一联云:“月明有水皆成影,风静无尘别递香。”当时不解所谓。后游京师,董总宪讷集名士赋白丁香诗,周即书前二语,众皆阁笔。由是知名,以董荐登博学鸿儒科。又司空少时,曾祈梦锡山于忠肃庙,梦游西湖,舟子唱“一片冰心在玉衡”。周曰:“玉壶。”相争不已。适忠肃出,周前诉之,忠肃曰:“‘玉衡’者是。”临别曰:“你的事我知道了,我的事借重你。”后试题为《璇玑玉衡》,授检讨,纂修《明史》。《忠肃传》,适周手定。后督学浙江,游西湖,宛如昔梦。

“祈梦于忠肃祠”一事,后被清代作家王椷写入《秋灯丛话》,文字略有增饰:

毗陵周蓉湖先生未遇时,祈梦于忠肃公祠,梦忠肃盛衣冠降阶款迎,揖就坐,庄容相对,默然无语。有童子立户侧,朗诵“一片冰心在玉衡”者三,窃讶之,不敢问。顷辞出,忠肃送及阶,握手言曰:“余事在汝,汝事在余,其谨识之。”觉后不解所谓。及入都,谒侍讲董公默庵,公一见如素,馆于家。先是,董公梦忠肃投刺拜访,意若有所嘱,未及询而寤。凌晨,阍人报周至,故异而优礼之。康熙己未开博学鸿博科,遂荐周于朝,赋题乃“璇玑玉衡”句也,恍悟前梦,文思沛然,有若夙构,遂中选,授职检讨,分修《明史》。适周分得《于忠肃传》,同官有以易储事议之者,公力辨其诬,论始定。初,周廷试后,有山人平韩卿者,精于数,董公使为周占之,曰:“当得祭酒。”董以为官太尊。曰:“否则助教。”又以为太卑。及命下,谢恩章服未具,周某戚官祭酒,平原张良哉官助教。朝服假诸戚,补服朝帽则假诸张,始知平言有验也。后周督学浙江,重修于公祠,官至工部侍郎。

这则轶事,亦见李调元《淡墨录》卷四、徐锡龄《熙朝新语》卷七。《淡墨录》自称本自《秋灯丛话》,而《熙朝新语》在序言中自述此书“多采诸前人著述”。据整理者的检核,此书“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条目可以初步判明转录的出处”。当年阿英在《熙朝新语》中发现这条轶事时,认为“此则所记,虽为传奇说怪,但论及周氏史实部分,当不致有误”。然而这则轶事却与杭人周清原无涉。文中提及的“董公默庵”,即董讷,字兹重,号默庵,山东平原人,康熙六年(1667)探花及第,授编修,历任中允侍讲、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等,官至兵部尚书、江南总督,《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九有传。

现在来说杭人周清原,《西湖二集》明刊本署“武林济川子清原甫纂”,“武林抱膝老人谟甫评”,书后附《西湖秋色一百韵》,署“武林周楫清原甫著”。据此可知,杭人周清原名楫,字清原,武林(今浙江杭州)人。他的生平事迹,最常见的文献记载当属《西湖二集》卷首“湖海士”所作的序。据序可知他是一个“旷世逸才”,“胸怀慷慨”,“才情浩瀚,博物洽闻,举世无两”,但他家境贫寒,“蹭蹬厄穷”,以至愿为优伶,怀琵琶以求知于当世,而且愿“生生世世为一目不识丁之人”。此外,已故著名学者戴不凡先生在《〈西湖二集〉取材的来源》(载《小说见闻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一文中曾说自己经多年搜寻,得到杭人周清原的两条材料,其中之一便是谈迁《北游录·纪邮上》“顺治十一年七月壬辰”条中的记载:

观北京西河堰之书肆,值杭人周清源,云虞德园先生门人也。尝撰西湖小说。噫,施耐庵岂足法哉!

谈迁,字孺木,浙江海宁人,清初著名史学家。顺治九年(1651),谈迁第二次完成了史学巨著《国榷》的初稿。为提高书稿质量,他颇思至北京搜集史料,实地考察历史遗迹,走访与史事相关的人物。顺治十年(1653),义乌人朱之锡官弘文院编修,服满进京供职,聘请谈迁作书记。这年闰六月,二人同路从运河坐船抵达北京。谈迁居京二年多,顺治十三年(1656)经淮阳南返。《北游录》一书即记此数年间的游踪和留京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当时所写的诗文,全书共九卷,内《纪程》、《纪邮》、《纪咏》、《纪闻》各二卷,《纪文》一卷。《纪邮》是他在京时的日记。据谈迁的记述可知,周清原为虞德园的门生,顺治初年尚在世。虞德园即虞淳熙,字长孺,一字澹然,号德园,浙江杭州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兵部职方司主事,迁礼部主客司员外郎,官至吏部稽勋司员外郎,以党争削籍归里。著有《虞德园先生集》、《孝经集灵》等。明人黄汝亨《寓林集》卷三《吏部稽勋司员外郎德园虞公墓志铭》云:

吾友司勋虞公长孺讳淳熙,以万历癸巳去官归钱塘,偕弟僧孺隐南山回峰下,已迁李茇之飞仙里,采莼行乐,啸咏惟适,栖寂课玄,六时不辍。足迹不窥官府,虽台府大吏及四方之客游武林者,怀刺造庐,欲一识其面,亦戒门以绝。天下知与不知,语及虞司勋,辄曰:“异人,异人!”云。如是者三十年,天启元年六月坐而没。……公生于嘉靖癸丑。

杭人周清原既然师从虞德园,那么成为其门生的时间,必在天启元年(1621)以前。而武进的周清原与毛奇龄同年生,那么如生于天启三年(1623),虞淳熙已经去世,不可能成为其门生;如生于泰昌元年(1620),那么至天启元年(1620),虚龄甫二岁,也不可能成为其门生。因此,《西湖二集》的作者周清原与参加康熙十八年(1679)博学鸿词科考试的周清原时代不相及,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注:

② 陈国军《〈西湖二集〉叙事品格的生成》,《武警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③ 光绪《武进阳湖合志》,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

④ 《清圣祖实录》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清实录》第4册,第910页。

⑤ [清]蒋良骐《东华录》卷十一,中华书局1980年标点本,第186页。

⑥ [清]李集、李富孙、李遇孙《鹤征录》卷一,《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嘉庆十五年(1810)刊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2辑第23册,第571页。

⑦ [清]法式善《清秘述闻》卷十,中华书局1982年标点本,第331页。

⑧ [清]毛奇龄《西河集》卷三十八,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2005年影印本,集部第441册,第676-677页。

⑨ 《清史列传》卷六十八,中华书局1987年标点本,第17册,第5457页。

⑩ 《清史稿》卷四八一,中华书局1977年标点本,第43册,第13176页。

猜你喜欢

武进西河博学
目标明确
Listing Tables:a Strategy of Problem Solving in Maths from Image Thinking to Logical Reasoning
立足武进 侨连海外
昆楚高速公路 西河特大桥上跨成昆铁路成功转体
大西河,冷色调的生命
大西河,冷色调的生命
烟雨蒙蒙青西河
武进甲先生飞澳洲,是夜雨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