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传统精髓 融通时代血脉——记济南宝明斋新掌门人何承哲
2012-12-15傅维摄影张跃
文 傅维 摄影/张跃
何承哲在眼镜行业二代“少东家”行列中,是一位“淡定哥”。在宝明斋眼镜,他整整做了10年内部管理和营运——10年时间,洗尽了无数浮躁铅华,逐渐养成了谋定而后动的淡定性格。10年后,父亲何汝贤董事长彻底地交班了,现在何承哲是宝明斋名副其实的一把手,他所表现出的既没有不知所措的惶恐,也没有立马就要展翅高飞的豪情。在何承哲看来,眼镜零售做的就是一份淡定,如同他天天最喜爱的一件事情——喝茶一样,眼镜零售是一篇大文章,谋篇布局,起承转合,何承哲做得相当从容,眼镜零售也确实需要一份成熟和淡定。
何承哲毕业于济南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毕业以后先进报社,做了两年策划,1999年回到宝明斋。按他父亲的意思,本来是想让他在外面多锻炼几年,增长更多阅历以后再回来做眼镜,但是,何承哲喜欢做眼镜。同时,他喜欢老字号文化。在生活习惯方面,他喜欢安静,喜欢琢磨事情。上世纪90年代,济南眼镜市场格局是大明、同仁、茂昌3家企业主导眼镜零售。何承哲家的眼镜店那时候叫大明,在老董事长何汝贤看来,在全国范围内大明眼镜很多,指不定哪天会有品牌方面的纠纷,不如未雨绸缪,自己先杜绝隐患,决定要重新做自己的品牌,在这样的背景下,何承哲也全身心投入到家族生意中。
多年历练铸就何承哲淡定的性格
改换门庭,这对何氏家族的生意来讲,称得上是颠覆性的转变,肯定风险巨大,何承哲也很紧张。为了做大量调研工作,连着好几个月,何承哲天天往往济南图书馆跑,查阅资料。他发现,原来中国知名老字号数北京和天津最多,但令他惊奇的是,很多老字号居然发源于济南,比如瑞蚨祥、全聚德等等。顺着这条线摸下去,他果然发现了金矿:旧时代的济南,在闹市区芙蓉街上最有名的眼镜店叫“宝明斋”——当时集钟表、眼镜、珠宝经营为一体的响当当的老字号,就是这样知名的老字号,却在解放后完全从济南消失了。这个发现让何承哲激动不已,就像是上天为他预备的,他就像是为了宝明斋这个品牌才成为济南人的,更加令他欣喜的是,注册过程相当顺利,没有遇到一点坎坷,新的“宝明斋”就这样诞生了。
即使这样,何氏父子还是遍访老宝明斋的传人,看能不能找到其中部分人,能请回来最好,就算不能,也要把宝明斋重获新生这个消息告知他们。何氏父子认为这是一份责任,也是老字号传承的应有之举。经过多方打听寻访,他们了解到宝明斋老板已经作古了,但是老掌柜还在,一直在山东“眼镜之乡”章丘乡下蛰居。何氏父子赶到章丘,找到了原宝明斋老掌柜刘春明,在听闻浙商何氏入主宝明斋重振当年芙蓉街名店雄风之后,刘春明老人感慨万千,提笔写下横幅“后继有人”,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100年前的济南,得益于晚清政府的开埠经商政策,当时的芙蓉街片区已是商贾云集,商号林立,隶属于济南大永兴百货公司的宝明斋眼镜店就从这里起家,日渐风生水起,声名远播。今天的济南,能看到的百年老字号已不多,即便有,也需花上些工夫才能找到。像宝明斋这样占尽济南商业标志性街区的老字号,恐怕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了。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纵然不过百年,但与1929年芙蓉街上的宝明斋老号相比,今天的宝明斋已理所当然地植入了何氏元素,融入了浙商血脉。多年前,山东大学一位老教师的孩子拿着一副“宝明斋”老号的眼镜来为父亲重新配制,眼镜虽然已经破旧,但这位老教师却非常在意,这让当时的董事长何汝贤先生唏嘘不已。浙商特有的谦逊低调作风和市场敏锐洞察,让宝明斋的这位前任掌门人读懂了老字号的魅力,山大老教师在意的是品牌的情感:值得信赖的产品、稔熟精湛的技艺和无可挑剔的服务。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刘明春老人深深知道,老字号的回归不是件简单的事,宝明斋的传承并非表面上一块牌子那么简单。老字号的复兴需要新的内涵,无论是产品的种类,还是经营管理方式都需要与现代企业、本土文化和时代精神接轨。宝明斋土生土长在老济南,在这里,“重伦理、尊传统”、“商道即人道,人脉即钱脉”的商业精神世代薪火相传。这些齐鲁文化的特性,既有积极可取的一面,也包含着农业社会的特征,因循守旧、不思变通是其弱点,与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很难合拍。
但幸运的是,何氏家族的浙商血脉融入了宝明斋,吃苦耐劳、义利兼顾、稳中求变、开拓创新的浙商精神植入了百年老字号,令宝明斋与时俱进,羽翼丰满,屹立潮头。老一代宝明斋掌门人何汝贤董事长曾经这样表述他对传统精神的崇尚和继承:“不合格的眼镜要当场摔掉!这是传下来的老规矩,老规矩我是永远不会忘的。”此言一出,人们诧异于一个生意人怎么能有如此通达的“利润观”。实际上,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经营文化中不一味贪求利润,不“竭泽而渔”的老字号风范。何汝贤先生说,往小里说,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贪,就是不做“一锤子买卖”,就是对利润抱有敬畏心,就是适可而止,追求可持续发展,这其实也是宝明斋发展的长久之计。
谋定而后动是何承哲的一贯作风
总体上看,宝明斋老字号自重获新生后,经营比较顺利。宝明斋的每一个眼镜店都是重新开出来的,而不是以前老大明眼镜的翻牌。如果要说宝明斋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坎,那就是2003年的“非典”。那一年,宝明斋已经开到6家店,市场受到影响,资金等各方面的压力很大。没生意,只有硬抗,工资还得照发,员工一个也不能少。过了这一年,宝明斋就进入了匀速发展时期。何承哲谈到老字号,现在心得颇多,他认为,老字号自有优势,但也有局限,既然是老字号,济南人也特别看好,所以每家开出来都必须有一定规模,开成连锁小店就不行,不符合老字号的气派和内涵。他的开店心得是:这个区域商圈得精心考察,调查期需要2~3个月。必须考察这个区域消费者心理对老品牌的认知度,齐鲁文化中,对诚信和品牌看得比较重。此外,新开店面一般面积要求为150平方米,上述条件缺一不可。
原来宝明斋消费群体是35岁以上人群,这也是济南购买力最强的消费群体,产品定位中高端。这是2010年以前的格局。2010年以后,适应济南城市的变化,以及文化和时尚元素的嬗变,宝明斋对产品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偏重时尚,偏重个性化消费。比如,总部办公区的店面以红酒文化为背景,促进客户新的体验,加入了时尚元素,突出宝明斋的新元素。现在,25~30岁的人群已成为主力消费大军,要获得他们认可,就需要作出改变。品牌包装偏向时尚。何承哲2009年9月15日正式全面接班后,经过一系列调整,现在所有门店风格都焕然一新,产品结构全部调整,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客流量翻了一番,营业额翻了三番,客单价也明显提高。
在团队建设方面,何承哲强调,团队建设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就算要模仿也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一直以来,团队员工一直比较稳定。以前存在的问题是营运环节比较弱,现在眼镜零售商要改“坐商”为“行商”,要走出店门,主动引进客源。但不管怎样,企业必须以人为本。各地人文文化不同,山东人比较保守,更注重保障,为此,企业就必须结合本地实际,用稳定来铸就专业。其次是营销团队的建设。何承哲坦言,他现在喝茶的时候都在思考营销型的团队的打造。为此,企业每年都会拿出钱来搞员工的培训学习。在员工身上花钱,在中层干部身上花钱,绝对是值得的,因为人力资源储备是发展的前提。宝明斋在济南目前只有13家店,但每家规模都比较大,年营业额在100万以下的全部都关掉了。目前很快还会在青岛开出2家店。宝明斋的稳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力资源的整合和团队建设。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是何承哲挂在办公室的座右铭。谈及目前行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时,何承哲认为,作为零售商,在和供应商打交道时,不应该过多追求利润和牌子,而是要着重看对方能够提供多少支持和辅助,能不能真正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现在国内零售商的培训体系主要依赖于供应商提供的专业性培训,因此,在选择供应商时应重点考察其培训能力。何承哲说,相对而言,供应商(生产商)的核心利益容易找到兴奋点,一是上量,二是回款及时。而零售商的兴奋点却是千差万别,关键是找到了吗?比如科莱博业务员——他们有培训,有巡店,有活动执行,有策划。陆逊迪卡业务员能自己做陈列,更换灯箱片,确定货品摆放风格,方式不一样,销售效果就不一样。零售商更多需要的是这样的服务。
嫁接传统精髓,亦要融通时代血脉。新一代宝明斋掌门人何承哲用现代企业的法则延续着老字号的魅力。宝明斋是国内眼镜零售企业中最早导入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之一,管理机制与质量检验体系一并与现代企业管理接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宝明斋没有倚老卖老,而是主动出击,积极进行商业运作,令老字号的宝明斋在新时代的大市场里焕发出新的活力。2002年8月的“古代眼镜文化展”,2003年3月的“太阳镜新博会”,2007年8月的“百老汇眼镜博物馆”,2008年1月成立的“渐进多焦点验配专家团队”等等新颖商业策划,都显示出何承哲不凡的商业策划能力。如今,这个百年老号生生不息,熠熠生辉。在获得了“山东老字号”和“山东省著名商标”之后,在2011年,宝明斋实至名归,更是一举摘得了“中华老字号”的荣誉桂冠。
与同行交流,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