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术中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2-12-15侯鑫磊
侯鑫磊
大庆油田总医院心胸外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1-2]。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合并心房颤动。 本病采用内科治疗易复发[3]。 本文分析了射频消融(RFA)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53 例。 其中男28 例,女25 例,年龄39~76岁,平均(52.5±10.6)岁。 术前心功能NYH A 分级:Ⅱ级15 例,Ⅲ级34 例,Ⅳ级4 例。 53 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31 例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及射频消融术,对照组22 例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及术后导管介入消融术。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心功能、心房颤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ASU3-230 型射频消融发生器和双极射频消融钳。 患者平卧位全麻、气管插管,心脏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瓣膜置换前先完成射频消融手术。 按照迷宫手术的线路进行左、右心房钳式双极射频消融。 每处消融2~6 次,消融过程中注意确保消融线连续和避免组织重叠,避免损伤冠状动脉。
对照组患者手术方法依照文献[4]所述,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PVI)。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随访1年,观察记录患者心功能变化以及不同时间窦性心律转复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瓣膜置换数为(1.38±0.39),对照组为(1.42±0.44);观察组心脏自动复跳例数为28(90.3%),对照组为20(90.9%);观察组LVEF 为(45.9±5.8),对照组为(47.1±6.3);观察 组术后心室率为(71.9±6.9),对照组为(75.2±11.3)。 以上指标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139.8±28.4) min,(91.5±26.1) min,(11.8±4.1) d;对照组分别为(110.4±24.6) min,(71.5±23.1) min,(15.6±4.9) d。 以上指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表1 可见,观察组窦性心律情况好于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人数[n(%)]
3 讨论
心房颤动(房颤)是房性心律失常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房颤可导致运动耐力降低,促发心力衰竭,增加基础心脏病的病死率。 房颤内科治疗复发率高,并且没有一种药物是100%有效的。 当患者房颤并合并有需要进行手术的器质性心脏病时,施行外科手术的同时采用迷宫手术治疗房颤优势明显。 本研究显示,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时合并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临床效果确切,并能扭转并稳定窦性心律,值得临床推广。
[1] 陈丽娟.沿海地区心房颤动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现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266-267.
[2] 修宗谊,马瑞阳,谷天祥,等.二尖瓣瓣膜置换手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37(5):654-656.
[3] 钱峰,李莉,徐志云,等.微波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6):489-491.
[4] 董建增,马长生,刘兴鹏,等.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治疗100 例心房颤动临床评价[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0):90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