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2012-12-13吕超李旭周大桥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384
吕超 李旭 周大桥 (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300384)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吕超 李旭 周大桥 (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300384)
将 Co3O4与三元前驱体材料(Ni1/3Co1/3Mn1/3)(OH)2分别以重量比 5∶5、6∶4、8∶2 3个不同配比与适量的Li2CO3材料均匀混合,以980℃的温度焙烧15 h,制备出一种新型复合正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其形貌及物相进行对比分析,并将该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和实效电池,对材料的电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8∶2的比例混合后制备的新型复合材料性能最为优异,该材料综合了LiCoO2材料和三元材料的优点于一身,比LiCoO2材料在安全性、容量以及循环性能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压实密度,弥补了三元材料的不足。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材料 安全性 压实密度
锂离子电池自20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良好以及荷电保持能力好等特点,已经在移动通讯、数码产品、医疗器械、电动交通工具等各领域广泛使用,形成一类迅速成长的二次电池产业链。[1]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电池的安全性、容量和价格的关键因素。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LiCoO2作为正极材料。[2-5]然而LiCoO2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它的安全性与耐过充性不好,对于稀缺的钴资源的依赖性、循环性能相对较差等等。这些缺陷也限制了其在应用领域的拓展,特别是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三元材料由于对高电压具有良好耐受性、高克容量以及钴含量少等优势,成为动力电池中的新型正极材料。[6-7]但是三元材料的压实密度较低,电池加工性能和能量密度不如LiCoO2材料。在本文中笔者所制备的新型复合材料就同时具有两者的优势,在保持了出色的安全性、容量和循环性能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压实密度。
1 实验
1.1 材料的制备
将 800 g Co3O4材料与 800 g(Ni1/3Co1/3Mn1/3)(OH)2材料以及390 g Li2CO3材料(Li与Co的摩尔比为1.05)使用三维混料机混合1 h,再通过罩式炉以980℃焙烧15 h,制成样品A。将1 200 g Co3O4材料与 800 g(Ni1/3Co1/3Mn1/3)(OH)2材料以及580 g Li2CO3材料按上述工艺制成样品B。将1 600 g Co3O4材料与 400 g(Ni1/3Co1/3Mn1/3)(OH)2材料以及 770 g Li2CO3材料按上述工艺制成样品C。
1.2 测试及方法
1.2.1 材料的表征 对3个样品进行SEM扫描电镜测试,表征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晶体粒度,所用仪器为日本JEOL公司的JSM-6700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时采用日本理学电机株式会社的D/MAX-2500X型X射线衍射仪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表征。所采用的电压为40 kV,电流为40 mA,扫描速度(2θ)为5o/min,步长为 0.02o。
1.2.2 扣式电池循环伏安测试 扣式电池用电极片按复合材料∶乙炔黑∶PVDF的质量比为88∶8∶4,混合均匀后压片制成,极片的直径为7.0 mm,厚约0.2 mm,其中包含活性物约9.0 mg。将制好的极片于120℃下真空干燥24 h,采用锂片为对电极,celgard 2400聚丙烯多孔膜为隔膜,浓度为1.0 mol/L的LiPF6溶液,与体积比为1∶1的EC/DEC的混合溶剂为电解液。所有电池的装配均在湿度小于3%的干燥室中进行。电性能测试在蓝电高精度电池测试系统上进行。电池采用恒流/恒压方式充电,恒流放电,电压范围为3.0~4.3 V,分别采用0.1 C、1 C进行充放电。
1.2.3 实验电池组装与测试 所得材料与PVDF、导电炭黑、NMP均匀混合,活性物质含量94%,经拉浆、制片、裁片后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负极材料采用人造石墨,经拉浆、制片、裁片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片;正负极片经卷绕、装壳、注液、封口等工序后在锂离子电池生产线上制成053048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为溶于体积比为1∶1的EC/DEC混合溶剂的LiPF6溶液,浓度为1.0 mol/L,隔膜采用Celgard 2300PP/PE/PP膜;在蓝电高精度电池测试系统上常温进行充放电实验。电池采用恒流/恒压方式充电,恒流放电,电压范围为4.2~2.75 V,采用1 C充放电400次进行循环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图1 a、b、c分别为样品A、B和C 3个样品的SEM照片。由图中可以看出,晶粒较大、结晶较好的是LiCoO2的主相态;晶粒较小、颗粒比较分散的是三元Li(Ni1/3Co1/3Mn1/3)O2的主相态。由于样品A中三元材料的含量较高,在图1a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细小晶粒,随着三元材料组分的降低,在图1c中可以看到,样品C是以大块的LiCoO2相态为主体,大块晶粒间填充着三元Li(Ni1/3Co1/3Mn1/3)O2相态的小晶粒,通过该种方式的分散,两种材料已经能够很好的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正极材料。
图2为样品A、B、C的XRD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到,样品A的XRD图谱并非是单相的六方晶系,在主峰旁边存在明显的肩峰,这是由于样品A中三元相态所占的比例较高,而三元材料和LiCoO2材料的晶格参数不同,反映在XRD图谱中便是发生偏移的两相混合相态。随着三元相态所占比例的下降,在样品B的XRD图谱中可以看出,主峰旁边的肩峰已经趋于消失,但在图中仍可以看出衍射峰比较宽化,衍射峰的半峰宽比较大,这也说明该样品的结晶性较差。当三元相态所占比例进一步下降到样品C时,发现样品C的XRD图谱没有任何杂峰,为单一纯相,而且每条衍射峰都比较尖锐,材料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这也说明以 Co3O4∶(Ni1/3Co1/3Mn1/3)(OH)2为 8∶2 时,制备的样品C具有很好的单相态晶体结构,是一种全新的复合正极材料。
通过对A、B、C 3个样品的SEM照片和XRD衍射图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样品C的复合化程度最高,具有单一纯相结构,结晶化程度最高。下面单独针对样品C进行电性能的相关研究。
图3为样品C的首次充放电曲线,由图可知该复合材料在0.1 C条件下首次充电比容量为171.7 mAh/g,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0.5 mAh/g,首次充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3.5%。而一般的LiCoO2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一般为155 mAh/g左右,该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较LiCoO2材料有了明显的提高。
图4为该复合材料在1 C条件下的循环特性曲线,由图可知该复合材料5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2%,循环寿命相比现有LiCoO2材料有很大提高,循环性能优良。
表1为实效电池的压实密度测试数据,由表1可知该样品在25 MPa下压实密度能达到4.02 g/cm3(烘前),3.95 g/cm3(烘后),该压实密度已经达到目前商用高压实密度LiCoO2产品的水平。由于三元材料自身形貌结构的特点,压实密度很难做到很高(压力过大会导致团聚颗粒破碎),而该新型复合材料结构上以LiCoO2结构为主,间隙中填充小颗粒的三元颗粒,这样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压实密度。
图5 实效电池在1 C条件下400周循环曲线
表1 样品C的压实密度测试
图5为实效电池在1 C条件下400周循环曲线,由图可知该材料的400周容量保持率为83%,这相对于市场上的LiCoO2材料有了一定的提高。
3 结论
采用了三元前驱体(Ni1/3Co1/3Mn1/3)(OH)2与 Co3O4以及Li2CO3材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均匀后进行焙烧,制得3个样品,用扫描电镜SEM和XRD衍射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了表征,发现按照 Co3O4∶(Ni1/3Co1/3Mn1/3)(OH)2=8∶2 的方式制得的样品其表面形态和相态最好。之后对该材料分别进行了扣式电池和实效电池的电性能测试,其中扣式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160.5 mAh/g,首次充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3.5%,在1 C条件下5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2%,实效电池在1 C条件下40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在83%,压实密度为3.95 g/cm3。结果证明该材料相比LiCoO2材料有着优越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而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压实密度,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1]W hittingham,M.S.Chem.Rev.,2004,104(10):4271
[2]LIU W en-Y uan,FU Zheng-W en,Q IN Q i-Zong.Chinese J.Chem. Phy.(H uaxue Wuli Xuebao), 2005,18 (6):1043-1047.
[3]Y uY, ShuiJL, JinY, etal.Electrochim.A cta,2006,51(16):3292-3296.
[4]Predoana L,Barau A,Zaharescu M,etal.J.Eur.Ceram.Soc.,2007,27(2-3):1137-1142.
[5]高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研究方法[J].电池,2001,31(3):126-127.
[6]田华,叶乃清.正极材料LiN i1/3Co1/3M n1/3O2的结构、性能及制备技术研究[J].材料导报,2008,22(5):238-254.
[7]叶尚云,张平伟,乔芝郁.层状N i-M n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展[J].稀有金属,2005,29(3):328-335.
201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