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原根亲文化 提升河南影响力

2012-12-12赵学通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寻根姓氏中原

赵学通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河南济源459000)

一、弘扬中原根亲文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集体凝聚力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凸显河南地位、服务全国大局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根亲文化独具特色,富有强大的吸引力,而河南具有丰富的根亲文化资源,是凝聚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原动力,也是河南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重要纽带。伴随着人们到河南寻根谒祖、寻根联谊、观光旅游、投资建厂,世界各国进一步了解了中原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价值情趣和思想情感,从而拓宽合作交流与贸易的渠道,有助于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二)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中华民族文化同源、姓氏同根,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维系团结统一非常重要的纽带就是各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以及思乡情结、对团圆统一的渴望,无论置身何处,都对祖国、祖籍和乡土有一份炽热的爱,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宿感。根亲文化是维系和连接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华儿女的重要精神文化纽带。因此,弘扬根亲文化有利于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

(三)有利于提升河南影响力

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有关研究表明,在前120个大姓中没有争议的、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有74个。随着海内外华裔先后组团到河南寻根谒祖、联谊以及中华姓氏文化节的成功举办,特别是每年一次的轩辕黄帝拜祖大典,极大地吸引了海外中原儿女到河南寻根拜祖,借助于这些活动,凸显了中原根亲文化优势,提升了河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中原根亲文化资源分布概述

(一)人文始祖之根

中华民族的九大始祖——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少昊、尧、舜、禹,可以说形成了人们的共识。他们有的建都于河南、有的生于河南,其大部分的活动空间均在中原,我们在中原地区可以找到很多人文始祖的遗存遗迹。如新郑的黄帝故里、始祖山,新密的黄帝宫,灵宝的铸鼎原;内黄的颛顼、帝喾二帝陵、沁阳的神农祭天处、柘城的朱襄陵、淮阳的五谷台等都是始祖们曾经活动过的地方;又如伏羲居于陈地(即今河南淮阳),死后葬于陈地,所以在淮阳有座太昊陵,即伏羲墓,这是始祖的遗迹。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中原有不少人文始祖之根。

(二)中华姓氏之根

《中华姓氏大典》记载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所包含的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84.9%以上。无论是李、王、张、刘这中华四大姓,还是陈、林、黄、郑这南方四大姓,均起源于河南。

在按人口数量排列的占汉族人口90.14%的前120大姓中,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97个,占120大姓的81%,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52%。在占汉族人口98.24%的30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97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115个,二者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212个,占300大姓的71%,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4.9%。概言之,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5%以上。因此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1]。

(三)先哲思想之根

中华文化的四大思想渊源都扎根在中原这片沃土之中,道家发端于中原,儒家见用于中原,法家原生于中原,佛教最先落根于中原,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最深层结构,规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走向,也推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其中,道家文化发端于河南,道家思想的三位奠基者老子、庄子和列子均出生在河南,也正是成熟的中原农耕文化促进了道家思想的诞生和传播;河图与洛书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滥觞,河洛地区还是儒学的教育和传播中心;此外,中原地区还是法家学术的发源地,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大多出生于此地,子产、吴起、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都是中原人士[2]。

(四)制度礼仪之根

中原地区最早出现国家治理的雏形。夏、商、周三代都在中原地区建立过国家,夏周曾定都于洛阳,商朝定都于安阳,他们创立了各种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对后世朝代的影响非常深远,具有奠基意义。

(五)文字文艺之根

中华汉字首创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更是名闻天下,开启了中华文学艺术之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100多篇作品源于今天河南的地域,占总篇目的30%以上。

(六)农耕文明之根

我国农作物的很多品种都源于河南。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农业技术的发明更是层出不穷,形成了系统的农业思想和理论。中原地区在历史上是重要的农耕文明发源地,其中神农祭天处、神农尝百草等神话传说即源于焦作地区。

(七)宗教之根

中国的佛教文化从河南开始。东汉永平年间,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原,在洛阳修建了第一座寺院白马寺,为中国“释源”;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是光山净居寺;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的祖庭是少林寺;相国寺是推动佛教信仰大众化的净土宗祖庭、云门宗的大本营;流行最广的临济宗祖庭是河南汝州风穴寺;律学三大宗派建宗最早的相部宗祖庭是安阳日光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僧尼寺院是登封永泰寺;中国第一个佛教慈善场所是卫辉香泉寺,专门收治麻风病的“疠人坊”,开中国佛教医疗、慈善之先河;中国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在河南译出的,佛教的其他经典,如禅经、阿吡昙经、初期菩萨乘、律戒、释迦牟尼佛传、大乘、小乘等经典,均在河南首译[3]。

河南还是道教理论的主要源头。河南鹿邑人李耳被道教尊为教主,其《道德经》被奉为道教主要经典,著名的道学家成玄英、内丹修炼法创始者陈抟、太一教创始人萧抱珍、东华派创始人宁全真也都是河南人。

三、中原各地区弘扬根亲文化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原各地区弘扬根亲文化的实践

近年海外华人、华侨回祖国大陆寻根问祖已形成热潮,河南各地的姓氏文化研究和寻根联谊活动也十分活跃。详见表1。

(二)根亲文化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中原各地区弘扬根亲文化实践非常活跃,但在弘扬根亲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使根亲文化的弘扬和利用价值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1.对根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认识不足

有些地区对开发根亲文化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充分,不够重视,并未把根亲文化资源的价值真正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考虑,使得某些根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

2.盲目投资或投资不足,收益小

问题之一是投资大、收益小。比如,关于帝舜,濮阳做了大量工作:出版了《帝舜故里》一书;成立了“濮阳海外舜裔联谊会”;召开了帝舜文化研讨会,在学术界确认了帝舜故里在濮阳的结论;兴建了帝舜宫一期工程,使帝舜宫成为舜裔祖庭的标志;成功举办了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19届国际大会。但帝舜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巨大,直接收益却微乎其微。问题之二是资金投入过少。没有把寻根亲文化活动的开展与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紧密地结合起来,没有发挥根亲文化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异地争夺资源产生严重内耗

不同地区争夺根亲文化资源,未致力于共同开发,而是形成了内耗。譬如对郑姓祖源地有争议的就有荣阳、新郑、新密、开封等地;林姓祖源地,淇县和卫辉相争甚巨;谢姓祖源地,南阳的唐河和宛城区也有争抢。这些资源的争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内耗,对于中原地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4.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推介渠道单一

如濮阳在根亲文化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发张姓文化至今已15个年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因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渠道较单一,使得直接的经济回报几乎没有。相比之下,河北清河这两年却加大了张姓文化的研究和开发,不仅投入上亿元搞硬件建设,还连续在中央电视台进行广告宣传,大有赶超濮阳的势头。

5.资源整合能力低,造成重复工作

在根亲文化资源整合方面,未能秉着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没有把各种寻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寻求最科学合理的开发顺序;也缺乏从经济投资产出的角度进行调整,致使寻根资源没有能够在短时期内创造出最大化的经济产出,从而造成了较大程度的重复工作。

表1 中原地区弘扬根亲文化实践表

四、构建多维完善的根亲文化弘扬体系,切实提升河南影响力

(一)建立全方位的根亲文化资源研究体系

应在中原各地相继成立姓氏文化、历史文化、寻祖文化等相关研究机构,推出与之配套的中原根亲文化的系列图书,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制定出中原根亲文化资源开发的战略性规划部署和具体可行的弘扬体系,可通过设立根亲文化研究基金会、创建根亲文化高层论坛等多种形式,用中原根亲文化强有力的学术支撑来提升河南影响力。

(二)建立特色鲜明的根亲文化对外宣传体系

一是要从建设中原经济区和提升河南影响力的高度出发,制定中原根亲文化对外宣传的总体发展战略,紧抓中原根亲文化的宣传亮点,整合外宣资源。二是要在海内外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地大力宣传,精心策划宣传创意,通过编撰系列丛书,制作光盘,建立网站,制作精美网页等途径进行宣传推介。三是以开展寻根亲文化活动为载体,提高河南根亲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如可组建“当代河南艺人名人团”,签约以河南寻根亲文化为主题的电影、电视剧或综艺节目等。

(三)建立科学可行的根亲文化宣传效果评价体系

弘扬根亲文化效果只有在充分有效的宣传之后才能逐渐表现出来,而对外宣传效果评价体系是检验寻根资源宣传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改进和提高以后工作的重要依据。积极构建科学可行的对外宣传效果评价体系不仅是改进工作所必需的,也是适应市场经济,检验弘扬根亲文化成效所必需的。只有制定合理的评估方案和标准,收集评估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必要的调研与测评,将各项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准确地认识外宣活动的影响和成效,为今后的工作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四)建立全面系统的海内外华裔联系体系

首先,可通过海外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形式,进行有关中原根亲文化的积极宣传,使广大海外华侨华人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中原祖籍地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加强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地之间的联系交流,增强他们对祖籍地的感情。其次,通过寻根问祖、修祠续谱、学术研讨、旅游观光、投资兴业以及中原与海内外宗亲联谊活动,传递民族文化的向心力、亲和力、创新力和复兴力。再次,为海外华人组团到河南进行寻根联谊营造良好的氛围,举办综合性联谊会和宗亲会并形成机制。最后,加速中原地区海外根亲文化交流机构建设。中国海外根亲文化中心作为文化部外派的常设机构,可以长期、稳定、自主、灵活地开展中原根亲文化对外传播工作,激发海外侨胞对祖籍地更深的热爱之情,从而为中原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建立紧密配套的根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体系

建立以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以寻根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产业体系。要认真规划旅游开发总体部署,建立独特的寻根旅游线路,开发系列的配套文化产品。如可通过逐步形成寻根工艺品的展销、收藏、鉴赏市场,来推动中原根亲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也可依托重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论坛、研讨会,提高根亲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建立特色鲜明的根亲文化品牌体系

中原根亲文化资源丰富,其中富含不少极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如制度文化、先贤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只有加大力度寻找和挖掘其中潜在的因素并激活之,方可进一步提高中原根亲文化的活力,进一步凸显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同时,挖掘中原根亲文化之精髓,创作具有中原品牌特色的文化精品,让广大群众在艺术欣赏中领略中原的文化内涵及独特魅力,既实现了以文化品牌建设彰显中原根亲文化的特色,也达到了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中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目的。

[1]张新斌.河南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9):38-41.

[2]周海芳,梁振丽.河南根文化资源调查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83-84.

[3]柯南.宗教文化:中原文化厚重的诠释[J].时代青年, 2008(7):65-66.

[4]李立新.论河南的根文化与根文化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9):42-44.

[5]贺红茹,薛峰.河南寻根旅游的开发价值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60-62.

[6]郭立场.论根亲文化的价值效应:以河南固始县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1(5):56-59.

猜你喜欢

寻根姓氏中原
姓氏从何而来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有趣的姓氏
沁园春·赞中原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农耕溯源 寻根羊头山
姓氏拆解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