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2012-12-11许新华熊曾刚周新明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联网校企

许新华 熊曾刚 周新明

(1.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2.湖北工程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3.武汉三江航天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40)

1.新兴专业简述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认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十二五”宏伟规划蓝图。这“七大新兴产业”涉及7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国家发改委也已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可以想见,一大批新兴专业将会走进高职院校。

所谓新兴专业是指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成熟和壮大而新生的专业种类,往往属于“目录外”专业,例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即是。2011年3月23日,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备案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函[2011]1号)”,核定招生的《目录》外专业共452种,其中2011年新增设专业68种,“物联网应用技术”即是其中之一,其专业代码是590129,隶属于电子信息大类。

本文结合我们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新专业筹建实践,探讨新兴专业的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2.新兴产业利好背景下高职的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预计,未来十年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可望达到20%以上。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必然对各类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产生大量的需求,这对于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为使命的高职院校而言,意义重大。首先,由于有大量的就业岗位需求,将对高职院校产生招生和就业的利好;其次,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调整提供经济和社会动力,随着新兴产业演变为支柱产业,高职院校的新兴专业例如“物联网应用技术”也将演变为热门专业乃至支柱专业,学校也将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升级换代”。

当然,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对高职院校提出挑战,那就是要依托新兴产业,主动与新兴产业类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我们探索了以下5种新机制:(1)“借船出海”式,及借助新

兴产业公司的声誉和实力,借助其社会影响力,站在“巨人的肩上”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加速发展,培养新兴产业欢迎的学生;(2)“借鸡下蛋”式,借助新兴产业公司的成功强势品牌,产生符合学校发展目标项目。PearsonVUE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考试网络,5000多个考试中心覆盖了165个国家,其中230个Pearson专业考试中心由公司自营。它每年为全球的执照、认证颁发机构、学校、行业监管组织以及政府部门等客户提供数百万次的高安全、高质量的考试服务。可以借助Pearson公司的考试、认证平台,开展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服务,例如CCNA、CCNP、CCIE认证考试、Adobe认证考试、CIW 认证考试、红帽(RedHat)认证专家等等;(3)“借梯上楼”式,拟与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开展IOTT项目合作,IOTT项目即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认证项目(National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education project简称:IOTT项目),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10年6月26日正式启动,面向全国高校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认证考试。我们设想运用“借梯上楼”合作机制,申请加入该项目,通过IOTT项目合作,可得到以下“三快三高”的好处:一是快速帮助学生开展项目实训,实现优质就业,实训、就业质量高;二是快速提升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和水平,知名度高;三是快速提升专业教师业务能力,综合水平高;(4)“葵-蟹共生”式,仿照生物界海葵与寄居蟹互惠互利、相互依赖的“共生”生活方式。例如通信类专业与中国移动合作,在校内建立“3G/4G通信技术联合实验室”,在公司内建立“数据通信技术培训中心”,实现“学校内有公司,公司内有学校”,并互派工作人员;(5)“筑巢引凤”式,“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例如与知名新兴产业公司建立特色班、定向班、冠名班,实现“订单”培养或“准订单”培养。

有了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就为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提供了基础。

3.新兴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3.1 “产业驱动,校企融合,岗课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表述

新兴专业建设尤其要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从被动的人才消费者向人才的生产者、培养者延伸,校企共同育人,确立办学“双主体”新体制。

在此新体制下,必然会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突出“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其办学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为此,我们设计了“产业驱动,校企融合,岗课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产业驱动”是指依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新兴产业、企业的工程项目为载体,用虚拟或仿真项目为载体展开实训或课程设计,顶岗实习阶段参与企业真实工程项目的实施进程,以新兴产业项目带动教学,以项目作为工学结合的纽带。

“校企融合”是学校与新兴产业、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材,实现资源包括师资、设备等共享,并在双向的培训进修等方面提供方便(如图2所示)。

“岗课一体”是指按照企业岗位设置的标准和要求,将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贯彻到专业课的日常教学中,做到工作岗位与课程的对接和融通。

3.2 “产业驱动,校企融合,岗课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样例

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要结合合作企业的生产情况,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分批分次的派遣学生去企业见习、观摩,实训,实习,顶岗,并在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中的相关企业、单位就业(如图3所示)。

具体实施方案细则还要针对企业做实时、动态的调整。

以“2+2+1+1”式为例,操作如下:第一、二学期,在学校一体化教室、基础实验室学习基础课程、基本技能课程,主要培养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第三、四学期,在专业实训室、一体化教室实施以获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目的教学,主要培养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第五学期在订单企业定岗实训,获取订单企业岗位能力;第六学期在订单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是预就业阶段。

按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特点,将学生的能力形成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专业基础能力形成阶段(第1-4学期):进行专业岗位群共同所需职业素质和职业基本技能培养。深化“工学结合”机制与内涵,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按照与物联网应用岗位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建设校内物联网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第一到第四学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物联网工程基本和系统集成能力,常用物联网材料、器件的选用及检测能力,电子标签、传感器(Zigbee,蓝牙,WiFi等)设计、应用、操作能力,无线传感器设计、应用、操作能力,单片机级片上系统的设计、开发基本能力,ARM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和运用能力,RFID产品的初步设计、开发和制作能力,技术文件的编制与档案管理能力,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编程能力,包括Socket编程技术,远距离无线移动通信技术GPRS,CDMA,3G/4G/LTE/5G等的应用能力,物联网信息加密技术,安全管理技术,安全认证技术的运用能力,物联网安全路由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的运用能力,物联网底层编程(C语言)基本能力,实时数据库,海量数据库Oracle在物联网中的运用基本能力,J2ME编程技术在消费类电子、嵌入式等物联网设备的运用能力,物联网应用实务能力,包括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以及物联网在现代物流、智能家居、智能电网等产业的成功应用,物联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学习和运用能力,以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第二阶段为综合实务能力形成阶段(第5学期):根据物联网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多任务、多内容性,以就业为导向,恰当进行专业方向的划分和专业方向能力的培养,使本专业具有“一对多”的功能,如物联网构建技术员、物联网应用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安全管理员、物联网软件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业务员和销售经理等岗位,满足就业市场需求专项技能,通过第五学期的学习和定岗实训,使学生基本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物联网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构建、应用软件开发和对网络进行监视、测试、调试,提升网络性能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查阅标准、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各种工具书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撰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能进行中小型物联网系统的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应用开发)和管理,能处理施工中发生的一般技术问题。还有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阶段为顶岗实践能力形成阶段(第6学期):学生进入物联网企业,进行真实的工作实践,积累经验形成工作能力,积累潜在的发展能力,在此阶段,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提升、还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多学一至两项职业技能,实现职业技能的拓展,最主要的是学生实现了预就业,使得他们具有浓厚的工作兴趣,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继续努力的恒心,在工作岗位上具有个人发展空间,形成个人发展能力。

3.3 “产业驱动,校企融合,岗课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特点

该模式实现了“三个对接”,通过“产业驱动”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校、企二个办学主体的“融合”,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通过“岗课一体”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的有效对接。

还确立了由两支培养队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两个培养阵地(学院与企业)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强调高职办学要依靠二个主体,即“学校”和“企业”,通过“双主体”的融合,实现模式运行的基础;强调“课程围着岗位转”,实现”岗、证、课”融通;强调教学模式要彻底摆脱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运用项目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

“产业驱动,校企融合,岗课一体”模式很好地实现了高职为新兴产业、为区域经济服务的人才培养理念,必将取得显著的效果,实现为新兴产业培养合格高技能让人才的使命。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联网校企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抢占物联网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