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
2012-12-10彭钰洪
彭钰洪
(重庆市涪陵区珍溪镇畜牧兽医站,重庆涪陵 408011)
目前随着我国生猪养殖由散养模式向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快速转变,集约化养殖中寄生虫造成的危害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重治疗轻预防、用药单一、缺乏合理用药概念及忽视寄生虫耐药性产生,从而导致寄生虫感染普遍,但症状和危害缓慢导致一部分养殖户对驱虫工作不重视,本文主要阐述集约化养猪场常见寄生虫的调查成因和药物控制效果评价。
一、集约化养猪场常见寄生虫的成因及分析
(一)猪场常见的寄生虫
1.消化道。①寄生于小肠的有:猪蛔虫、兰氏类圆线虫、蛭形巨吻棘头虫、姜片吸虫和猪等孢球虫。其中猪蛔虫的危害和流行最为严重。②大肠内寄生的有:结节虫(食道口线虫)、鞭虫(毛首线虫)和结肠小袋虫,后者多发于南方且人畜共患。③ 胃内有胃圆线虫,但危害较轻。
2.呼吸道。肺线虫(肺丝虫,又名后圆线虫),寄生于肺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由于蚯蚓是其中间宿主,所以户外散养猪多发。蛔虫和肾虫的幼虫移行至肺脏时也能引起咳嗽、喘气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3.泌尿道。肾虫(有齿冠尾线虫),寄生在肾脏内,使育肥后期猪出现后躯不能负重,跪地行走的情况。
4.皮肤内。猪疥螨、血虱和蠕形螨寄生于皮肤内。最常见的是猪疥螨,种公猪和繁殖母猪多发,主要寄生在耳廓内面,特征是癣痒症,发病猪皮肤发炎、脱毛、奇痒、消瘦,但病变程度差异较大。
5.全身。在全身寄生的有猪囊虫、细颈囊尾蚴、旋毛虫、弓形虫和猪住肉孢子虫。猪囊虫(猪囊尾蚴)是人的有钩绦虫(猪带绦虫)的幼虫,多发生于“流浪”猪,圈养猪基本上不发生,但其成虫阶段则为猪带绦虫。这些都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但目前发病率不高。
以上十几种寄生虫疾病中,以猪蛔虫和疥螨的危害最为严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二)猪场常见寄生虫的分类 按动物学分类把生猪寄生虫分为蠕虫类、昆虫类和原生动物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猪寄生虫的种类调查和危害,将猪的寄生虫分为两大类即主要寄生虫和次要寄生虫:①主要寄生虫是指那些可在全国流行,并可在各种类型猪场(包括散养)的猪只中找到的寄生虫,包括:大形圆线虫、鞭虫、结节虫、疥螨和虱子等。②次要寄生虫是指那些只在全国某些地区或只在不卫生的猪场中存在的寄生虫,包括:肾虫、肺线虫、丝发状虫、红色胃虫等。虽然这些寄生虫感染猪后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但其并不普遍存在。
(三)猪场常见寄生虫的成因调查猪寄生虫的成功控制与良好的管理有关,但事实证明,如果不结合驱虫药的正确使用将不足以控制的寄生虫感染。现已发现很多管理良好的猪场也存在着严重的蠕虫感染,这表明寄生虫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存、感染和繁殖的能力,它们几乎能在所有的猪场中生存。猪只需接触少量感染性虫卵或幼虫就可以保持感染状态,随后便感染整个猪场。
猪场寄生虫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①猪圈被前批感染动物污染的程度;②畜舍环境条件是否有利于活虫量持续加大和(或)虫体的存活;③猪场中所存在的寄生虫的类型;④猪场的条件是否适合寄生虫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
(四)猪场常见寄生虫对养猪生产的影响
1.内寄生虫的长期存在,必须考虑其对养猪生产的经济影响。传染病在猪场内传播迅速,并因引起猪的死亡而容易被认识,内寄生虫,尤其是线虫也能引起动物死亡,但常见的症状是缺乏食欲、增重下降、饲料报酬降低及继发其它感染等。寄生虫的危害程度与地理区域、饲养方式、管理状况、营养水平、猪只品种和感染寄生虫的种类有关。有关文献对猪寄生虫的作用、研究的必要性及寄生虫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进行了综述。因寄生虫感染所造成部分或全部胴体的废弃是明显的,因而容易验证。但寄生虫所造成的损失更主要地表现在其内在的抑制作用,如采食量下降,增重减少,饲料报酬降低等。
2.蛔虫病是猪场最为常见的寄生虫病。据报告,轻度感染猪蛔虫的猪中,饲料利用率的下降则比达到同样上市体重的未感染猪多消耗饲料5.56%,约10.2 kg料。笔者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涪陵区几个猪场商品猪群的猪蛔虫感染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涪陵区猪蛔虫在一年中主要流行于夏秋季节,夏季最高感染率为78.5%,秋季则高达79%,冬季最低为66.3%。笔者2010年6月采取应用蠕虫学完全剖检、变态反应、粪便检查等方法在涪陵区对172头猪分进行了寄生虫区系调查,结果表明涪陵地区猪蛔虫感染率为41.9%。笔者2010年7月对涪陵区一规范化猪场猪寄生虫的感染行了粪检调查,发现蛔虫的感染率达38.33%。
3.猪疥螨对猪场的危害。试验发现母猪分娩前治疗疥螨可以使母猪比对照组少吃饲料19.5 kg(按每窝仔猪l0头计),每窝仔猪多重4.15 kg,并且这些仔猪与对照组同时上市多重5.79 kg。笔者对涪陵区一规模化猪场猪体外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种猪疥螨感染率最高,达到61.13%,商品猪疥螨感染率达29.2%。又对2个猪场猪体外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也发现种猪疥螨是最高和危害最大的体外寄生虫,感染率分别达43.6%、39.1%,商品猪疥螨感染率分别达27.3%、19.1%,严重危害猪的健康生长。
二、集约化养猪场常见寄生虫的药物控制效果评价
(一)猪寄生虫的控制策略 首先要明白,猪寄生虫病属于全年发生的疾病,对猪的侵袭也是全年存在的,所以控制猪的寄生虫病应是全年性的;其次,就是必须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定成套的驱虫方案;再其次就是要弄清何时和怎样应用驱虫药清除寄生虫感染,防止寄生虫成熟、产卵和污染畜舍以及减少经济损失。总的目标是使感染终止在猪场正常管理和寄生虫感染周期的关键时期,以减少和防止进一步感染。如种猪是猪寄生虫病最主要的带虫者,是散播寄生虫的源头,切断种猪群尤其是繁殖母猪对所生仔猪传播寄生虫的环节至关重要,所以应将种猪驱虫置于驱虫方案的首位。对猪体外寄生虫涂擦等驱虫虽有一定效果,但费时费力,应选用口服制剂药物为首选。许多猪场往往存在猪体内外寄生虫同时感染,在驱虫时广谱、高效、低毒驱虫药应为首选。
(二)药物选用 目前,常用抗寄生虫药物有:氯硝柳胺、硝氯酚、左旋咪唑、敌百虫、丙硫咪唑、芬苯达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新型复合驱虫药(含伊维菌素、芬苯达唑、增效剂、稳定剂)等。
根据药物效果评价试验,目前新型复合驱虫药是猪场寄生虫控制的首选药物,安全可靠,可用于产期驱虫,有效可驱除猪体内外主要危害性寄生虫(猪蛔虫、圆线虫、旋毛虫、结节线虫、类圆线虫、肺线虫、肾虫、猪鞭虫、猪血虱、猪疥螨、蠕形螨以及蝇蛆等)。药物特点,只需口服,即可达到内驱外浴、体内外兼治的目的。其作用特点,适口性好,饲料添加,使用更方便;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率高;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驱虫模式更全面,彻底根除猪体内、体外寄生虫及寄生虫之成虫和幼虫,减少猪场苍蝇;安全无害,使用更放心,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动物无毒副作用,可用于怀孕母畜的驱虫;按时使用,可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增重,节约饲料。
表1 常见抗寄生虫药物的比较
(三)驱虫模式 每年春季和秋季对全场各用一次广谱驱虫药物;母猪要在配种和分娩前7~14 d内使用;引进种畜先驱虫,后合群;仔猪在断奶后10 d,或各阶段猪转群前用药;种公猪每年春委和秋季各驱虫一次;后备母猪每个月驱虫一次。
(四)常见抗寄生虫药物的比较见表1。
(五)药物效果评价 利用新型复合驱虫药的驱虫模式是在对我国大中型猪场寄生虫危害进行大量调查基础上,筛选目前最有效、安全和广谱的药物通过目标规划优选而成。据应用效果统计,对寄生虫驱虫效果达94.9%~100%,饲料转化率提高5%~6%,每头肥猪节约饲料18~20 kg,肥猪提前10~20 d出栏。整个猪场苍蝇数量减少80%以上,使环境卫生大为改善。证明该驱虫模式适用于全国各地规模化猪场的寄生虫控制,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