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失中的咸海

2012-12-10编译林声

大自然探索 2012年6期

编译 林声

消失中的咸海

编译 林声

“船舶的墓地”里,锈迹斑驳的船体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咸海盛衰浮沉的故事。人类往往会做出一些非常愚蠢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从咸海消失中吸取教训,类似的事情还会再次发生。

中亚地区广袤的荒凉沙漠里,骆驼行走的脚下,是许多锈蚀船舶的“墓地”。曾几何时,这些锈迹斑斑的船只意气奋发地航行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近70000平方千米的咸海海面上。可如今,它们静静地躺卧在往昔的大湖上,沙漠里的骆驼在渐渐腐蚀的船体间慢慢地穿行。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实施河流改道计划,引咸海源头之水灌溉棉田。50年里,咸海的面积缩小了90%。迅速萎缩的咸海毁掉了这里曾经兴旺发达的渔业经济,留下大量搁浅的拖网渔船,成为这片荒芜之地上的永久性地面标志。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于2010年乘直升机视察咸海现状,他还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座村庄——这座村庄原先坐落在咸海岸边,如今却置身于一片荒漠之中。他说:“这显然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灾害之一,为此我深感震惊。”

经历多次沧海桑田变化的咸海

咸海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这两个国家曾是苏联的一部分),坐落在一个大而平坦的沙漠盆地中心。咸海其实不是海,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在其全盛时期曾经是中亚第一大咸水湖、世界第四大湖,面积将近70000平方千米。咸海的英文名称是“Aral Sea”,大致可以翻译成“岛之海”,因它曾经在1公顷范围内拥有1500个岛而得名。

咸海的水流主要来自于中亚的两条内陆河——南部的阿姆河和东北部的锡尔河。咸海是一个封闭系统,咸海的水不会流出,造成湖水流失的唯一途径是蒸发。由于径流量(流入的水量)小于蒸发量,咸海的含盐量比一般淡水湖高得多。作为一个封闭系统,咸海在历史上有着很好的循环,自2亿多年前的上新世以来,咸海经历了多次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冰期,因冰川封冻,咸海萎缩变小;在间冰期,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咸海水体增大。由于对全球环境自然变化的敏感性,咸海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如今,地球正处于一个间冰期,世界范围内冰川撤退,海平面上升,再加上气候变暖趋势,咸海理应得到充分的水源补充。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自1961年以来,50多年中,咸海的体积减少了90%,表面积减少了50%,海岸线向后撤退了120千米,海平面下降超过16米。

在遥远的过去,咸海也曾完全干涸过,也曾有过比1961年时面积大得多的历史。但是,咸海现在的萎缩并非地球自然环境变化影响的结果,而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人类活动导致咸海消失

自然发生的变化相当缓慢,通常要历时数百上千年,而人类引起的环境变化则极为迅速。

上世纪60年代,苏联政府决定将为咸海提供水源的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改道,用以灌溉沙漠,试种水稻、瓜果、谷物和棉花等。被称为“白色黄金”的棉花是苏联的主要出口产品,而作为苏联“棉花计划”的一部分,引水种棉花最终获得成功。直至今日,乌兹别克斯坦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出口国之一。

1989年8月的咸海

2003年8月的咸海

2009年8月的咸海

由于每年用于灌溉的河水达到25~50立方千米,咸海的海岸线开始后退,咸海开始萎缩。从1961年到1970年,咸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下降20厘米;20世纪70年代,海平面下降达到每年50~60厘米;20世纪80年代,海平面继续下降;到现在,咸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下降80~90厘米。从1960年到2000年,棉花生产翻了一番,而同期取自河流的灌溉用水量也几乎翻了一番。

咸海不断萎缩。1960年时,咸海的面积为68000平方千米,为世界第四大湖泊。1987年,咸海分成北咸海和南咸海两部分。1998年,咸海面积缩小到29000平方千米,成为世界第八大湖,其含盐量从每升10克上升至每升45克。2003年,南咸海进一步分裂为东部和西部两部分,此时“咸海”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到2004年,咸海成为由三个小湖组成的湖群,总面积只剩17160平方千米,为1960年时的约25%,盐度几乎增加了五倍,水里的大多数动植物都消失了。到2007年,三个小咸海的总面积只有咸海极盛时的10%。目前,南咸海的残余部分仍在继续消失之中。

可悲的是,人们对于咸海的消失似乎并不感到意外。早在1964年,就有水利专家说过,咸海的命运已经注定,“这是五年计划的一部分”。

咸海萎缩的灾难性后果

引水灌溉工程令沙漠变良田,却给咸海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咸海的萎缩和渐渐消失,使得咸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以及为咸海提供水源的河流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几乎被破坏殆尽,撤退的咸海留下了一片覆盖着盐碱和有毒化学物质的巨大平原,沙漠强风扬起有毒的粉尘,每天将咸海地区约20万吨的盐和沙子刮向四面八方,倾泻在方圆300千米的范围内。

昔日的咸海大部分已成荒凉的沙漠。

咸海环境治理方案

多年来,人们提出了许多咸海环境治理方案:

●提高灌溉水渠的工程质量;

●修建海水淡化厂;

●对从河中取水灌溉的农民实行收费管理;

●种植需水量较少的棉花品种;

●在棉花种植上尽量少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

●建立水坝为咸海蓄水;

●引伏尔加河、鄂毕湾和额尔齐斯河水进入咸海,争取在20~30年时间里恢复咸海昔日盛况,这项工程预计费用在300亿~500亿美元之间;

●通过管道从里海引水入咸海,并利用当地排水区的淡水稀释咸海之水。

咸海周围土地盐碱污染严重,使得咸海周边地区的农业可用土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牧场草场被破坏,家畜饲料短缺,该地区家畜数量锐减,当地政府不得不颁布减少动物食品屠宰的法令。

该地区一度兴旺的捕鱼业也基本上被破坏殆尽。在鼎盛时期,咸海捕鱼业就业人员多达约40000人,捕捞量占苏联的1/6。1977年,渔业生产减少了75%。到1982年,捕鱼业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如今,咸海周围的渔村都已成为“船舶的墓地”。乌兹别克斯坦的穆伊纳克镇曾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和渔业生产基地,从事捕鱼业的人数大约有30000人。如今,在咸海湖水曾经覆盖、绵延数千米的沿岸地区,到处散落着被遗弃的渔船。用来自其他地区的冷冻鱼加工食品,以维持渔民生计的罐头工厂,也在1991年倒闭。

咸海萎缩对当地气候也产生了明显影响,农作物生长季节缩短,造成许多农民不种棉花,改种需要更多水来灌溉的水稻。同时被摧毁的还有阿姆河和锡尔河三角洲流域的麝鼠诱捕行业,这里曾经每年出产多达50万张麝鼠毛皮。该地区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整体损失估计在350亿~400亿卢布之间(10卢布等于0.34美元)。

咸海灾难还严重危害到当地人的健康。由于湖水大量蒸发,湖床裸露在外,每年强风从湖底刮起成千上万吨的泥沙,其中含有化肥、农药及其他农用化学物质,严重影响到附近居民呼吸的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也不断下降,连人饮用的茶水都是咸的。当地人的健康卫生状态令人堪忧,贫血、伤寒、肺结核、咽喉癌和传染性疾病蔓延,咽喉癌发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9倍。有毒沙尘暴还是肝、肾和眼睛疾病多发的主要原因。在十分恶劣的生活条件下,人们的免疫系统变得非常脆弱,结核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新生儿和产妇等人群死亡率极高。这里80%的孕妇都患有贫血,孩子生下来几乎都有病。红十字会等组织把食物送到最贫困的人手里,但他们能做的也只能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10%的人提供帮助。

咸海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大湖。

由于咸海调节气候的作用已大为减弱,致使该地区冬天更寒冷,夏天更燥热。强烈西风刮起时,夹带着各种有毒成分的粉尘在数百千米范围内肆虐。农田灌溉形成的径流形成了一些受到农药、化肥和重金属严重污染的人工湖。该地区的73种鸟类、70种哺乳动物和24种鱼类,不是灭绝,就是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咸海的萎缩被指为:“这个星球上最为严重的环境灾害之一。”

拯救行动及北咸海与南咸海的未来命运

现在,有关各国和国际社会正致力于拯救咸海,试图扭转和改变咸海萎缩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2003年10月,哈萨克斯坦政府宣布一项计划:建立将南、北咸海分开的混凝土堤坝,以增加北咸海的水流量。大坝于2005年8月完工后,北咸海水位明显上升,含盐量开始下降,草和芦苇再次出现在湖岸上,水禽等动物也正在返回。随着水位上升,一些鱼类也重新回归北咸海,捕捞业得以部分恢复。据报道,北咸海面积从2003年的2550平方千米增加到了2008年的3300平方千米,水深从2003年的30米增加到2008年的42米。北咸海的复苏还引来了长期缺少的雨水,给当地被沙尘暴吞啮的农业带来了希望。

2009年,在世界银行贷款资助下,哈萨克斯坦开始建设第二座大坝,以进一步扩大萎缩的北咸海。该计划包括修建6千米的运河,让咸海与昔日的阿拉尔斯克海港重新连接起来。

北咸海可能还有机会(当然这取决于它所在国家的意愿,以及在恢复和治理中能够投入多少资金),而南咸海已被视为无可挽救——南咸海至今水位仍在不断下降,南咸海面临黯淡的未来。最近的水文调查指出,在未来10 年内,南咸海西部将完全干涸;在未来15年内,南咸海可能全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