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育专业职前培养实践类课程的建构与反思——以琼台师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2012-12-08龙文希许天委许天江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琼台师范生课程体系

王 君,龙文希,许天委,许天江

(1.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数理系,海南海口571127;2.小岭小学,海南东方 572632)

小学教育专业职前培养实践类课程的建构与反思
——以琼台师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王 君1,龙文希1,许天委1,许天江2

(1.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数理系,海南海口571127;2.小岭小学,海南东方 57263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目前各师范院校均在探索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部分师范院校革新后教师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体系,主要由教育见习、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几个部分构成。反思高校师范生培养有效途径:教师专业化、人才培养职业化和“以小学为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

小学教师教育;学科教学论;实践类课程

一 现状分析

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所学的教育教学知识及技能为什么在小学一线无法使用?教师职后培训中常常产生的困惑是,这样的教育学、学科教学论原理,在我的小学课堂中如何才能一招一式地体现出来?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都在共同经历一个难题:如何将理论用于实际教学中,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提炼理论,再有效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一直是教师教育研究中的重点问题。伴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各专业职前培养也在不同程度反思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设置与实施问题,努力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模式。

二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体系的建构及阐释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目前各师范院校都在探索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部分师范院校革新后的实践类课程体系,主要由教育见习、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几个部分构成(见下表),以下以海南省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语文教育专业为例进行探讨。

课程 主要内容 目的教育见习 观摩教师的教及班级管理。了解和熟悉小学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新课程改革在小学的实施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情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分析小学教材、研读小学课程标准、观摩小学示范性课堂,根据小学课堂教学的工作流程在微格教室模拟试教。模拟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情景,将教育类理论知识用于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熟悉及掌握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小学语文教育实习全程体验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基本的研读教材、备课、上课、反思等课堂教学工作;辅助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教育调查。1.巩固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获得小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及与人合作能力。2.检查师范生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思高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及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3.深入认识教师职业特点,树立和巩固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以上实践课程体系建构完善了传统的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体系。在原有的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这三门教育理论课程,及短期教育实习课程基础上,增加了大二以后教育见习次数,利于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在教育理论学习过程中,穿插小学教学观摩、了解小学教育教学见习活动,提升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培养良好的专业情意;在学科教学法理论课程基础上专门增设了实践类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采用小学教学工作流程方式模拟训练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教育实习课程时间比传统教育实习时间增加一倍多,延长到了十五个周。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革新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中大体形成了“教育见习+技能训练+教育实习+教育调研”的课程模式。在原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实践课程体系下进行了如下革新。

(一)革新实践观念

长期以来师范教育形成了重视学科知识学习,轻视实践知识、实践技能掌握的培养观。革新后的实践课程观是“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即,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课程在课程结构模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考核评价模式以及教学管理模式上都是以实践为中心[1]。在理论课程及理论应用性课程中贯穿“学中做”的人才培养理念。针对师范生来说,“学中做”则要求学生有较宽厚、扎实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够用的学科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及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教育改革前沿动态,在课程中训练师范生听、说、读、写等教师基本技能,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在实践类课程中,则采用临场观摩、模拟演练、现场实操方式,体现“做中学”人才培养理念。在见习、技能训练、实习的实践课程模式下,学生学习内容来自小学一线,学习方式为临床(观摩教学或微格试教)或实地参与教学,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重在关注学生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的成长过程,重在培养“技高为师”的人民教师。“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使高职高专师范生培养方向实现“学高为师”与“技高为师”结合。这样的实践课程观念正逐渐朝“教师专业化”靠近。专业化教师的基本素质由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构成。一个合格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生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能力、高尚的专业道德[2]。

(二)实践方式采用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结合

在课内实践中,以一线教材研读分析、案例教学、观摩教学、模拟演练教学、专项技能训练为主,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模拟一线教学情景。学生理解教育理论、运用教育理论、质疑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实践“以小学为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行动研究方式,学生亲临教育一线,参与学校活动策划组织及教学教研活动,将教学技能及专业知识用于实际,熟悉一线教学工作流程,养成基本的一线教育教学能力。

(三)实践教学时间增加

开设了教学技能训练、微格实验课和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见习、实习)。独立的教育见习从大二开始后每学期进行一周的小学基地教育见习,本科院校的见习次数可达到5个周,专科学校的见习次数则达到3个周;教育实习从传统的本科6个周,专科4个周[3],普遍延长到了8个周以上,有的学校达到了10-15个周。在教育实习之前,大多数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开设了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等实践类课程,在专业理论课及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中,要求改革课程内容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此等等,有的师范院校的实践教学时间占比超过了课程体系的40%[4]。目前师范院校实践教学时间及学分都大大增加,加强了实践教学的比重。

(四)加强了教育实习前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1.教师教育类课程门数、课时数增加。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程达到10门,占16%左右;选修课达到9门,占3%左右;教师教育类课程总体占近20%。与传统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占10%相比增加了10%的比重[4]。

2.从教师教育类课程内容模式设计来说,加强了师范生基本技能课程比例,如《汉字书写》《教师口语》《班主任工作实务》《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等课程。课程体系设置更加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旨在做好师范生的从业准备。

(五)加强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

据统计,从数量上来说,各师范院校陆续建立的教育实践基地根据各个学校的生源规模而不同。以海南省培养小学师资的高校为例,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海口地区建立的稳定见习、实习小学基地是22所。在海南各市县建立农村小学“置换培训、顶岗实习”教育基地,目前遍及文昌、屯昌、万宁、琼海、澄迈、定安等市县。在经济发达的广州珠三角地区建立了“顶岗实习——就业”教育基地。不同形式及不同用途的教育基地的建设,为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真实而稳定的教育一线资源,促使院校人才目标培养制定和实践课程设置等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及发展需求。

三 实践类课程体系建构后的反思

随着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国大部分师范院校陆续对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革新,有意识地重视了实践类课程的设置。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师范生的职业适应力有所加强,专业情意增强,从业前的教育专业素养有所提高,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中加以关注。

(一)继续探索教育实践课程群的目标定位

教育实践课程目标定位要建立在培养合格的一线教师基础上,即以前文提出的“学高为师、技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形象来定位师范院校的教育实践课程目标。我们培养的师范生既不是纯粹的学者,也不是忙碌的“教书匠”,而是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能力、高尚的专业道德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教师。

(二)注重理论-职业技能训练整合的课程设置

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课程和一线教学实践结合,从不同角度形成课程模块,例如可以从教学问题、实践能力等角度设计课程模块。同时应注重开发与海南岛文化及教育特征相结合的课程资源及教育实践活动。

现有课程设置中,课程内容重合现象较为严重。例如,《小学教育学》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两门学科都有关于教案写作的篇目,同时,师范生的《应用与写作》课程中仍有教案写作篇目;而《小学语文教育科研》及《应用与写作》则都有关于教学反思、教学观察、教育调查报告等篇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两门学科前者重理论,后者重微格实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是:重合度高,应少些理论,多些实践。因此,二者应相互补充,避免重复讲解,两门科目应整合在一起教学。

课程整合朝着实践方向发展,引入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开发项目导向的情境性课程,开发临床教学实践课程,将课程开到小学去,提供教学实践情境。课程整合致力于打破我国教师教育类课程局限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及实习课程几个板块,这种课程体系封闭、结构僵化、内容陈旧、内容重复、理论与实践脱节。引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开发项目课程、任务课程,以工作情境为切入口达到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切合。

(三)建立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逐步实践“以小学为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小学为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相对于“以学院(高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而言。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重视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选择硬件设施过硬,热衷于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的小学,对小学实践基地进行内涵建设,例如:小学优秀教师专家团队进入高校授课;大学小学共同开发实践取向师范类课程资源;小学形成良性教育见习、实习指导规章制度;顶岗就业实习制度;示范实践基地实习生助教制度;大学与小学科研合作,解决小学急需的校本课程开发、校园文化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等教育科研问题。

“以小学为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根本出发点是试图改变现有高校职前师资培养过分强调理论而实践不足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小学教学实践为平台,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关性,在实际情境中鼓励学生思考教学过程的问题。小学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建构要朝着教师专业化、职业化、“以小学为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方向发展。

[1]袁强.教师教育类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的现实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7).

[2]刘济远.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3]刘捷,谢维和.栅栏内外——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百年省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琼台师专教务处.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Z].2009.

Construction and Introspection of Practical Courses for Pre-service Education of Primary Education Specialty

WANG Jun1,LONG Wen-xi1,XU Tian-wei1,XU Tian-jiang2

(1.Department of Chinese,Department of Mathmatics and Physics,Qiong Tai Teachers’College,Haikou 571127 China;2.Xiaoling Primary School,Dongfang 571100,China)

In the contex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practical courses of pre-service education have mainly consisted of educational probation,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This article introspect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rmal students: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training mode in primary schools.

Primary teacher education;Disciplinary teaching theory;Practical courses

G 652

A

1009-9743(2012)02-0124-05

2012-04-20

1.王君(1977-),女,汉族,四川资阳人。硕士。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龙文希(1962-),男,汉族,湖南双峰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许天委(1980-),男,汉族,海南东方人。硕士。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生物课程与教学论;2.许天江(1980-),女,汉族,海南东方人。东方市八所镇小岭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2011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NSK11-105)、2009年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项目编号:qtky200918);海南省骨干高级建设院校项目,示范性骨干建设项目(项目编号:qtky201132)。

(责任编辑:张玉秀)

猜你喜欢

琼台师范生课程体系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琼台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琼台诗话》考论
琼台师范学院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