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血液化疗患者使用PICC时的临床应用
2012-12-08徐丽珍帅国花
徐丽珍 帅国花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 336000
PICC 是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英语简称, 对于临床长时间进行肠外营养、肿瘤化疗、静脉输液治疗、老年人输液的患者比较适用。 其具有安全、简便,而且可以保护外周血管,减少病人痛苦,但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此时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进一步研究护理干预在血液化疗患者使用PICC 时的临床应用,笔者选取了该院2010年7月—2012年4月收治的65 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收治的65 例应用PICC 的血液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干预组33 例患者中男20 例,女13 例,年龄13~59 岁,平均年龄(34±3.1)岁。 其中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11 例,急性白血病22 例;干预组32 例患者中男15 例,女17例,年龄19~65 岁,平均年龄(36±2.58)岁。 其中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13 例,急性白血病19 例。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只进行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1.3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干预组对象脱管、静脉炎、导管堵塞各2 例(6.06%),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常规组患者脱管3 例(9.37%),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 例(6.25%),静脉炎6 例(18.75%),导管堵塞3 例(9.37%),并发症发生率为43.75%,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干预组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3 讨论
3.1 对患者实施综合评价
对患者的整体病情与身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尤其要注意患者皮肤情况,观察其有无瘢痕、感染、血肿或者瘀斑。 对患者穿刺部位的静脉的充盈度进行了解,尽量选择粗、直的静脉,如右侧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以及头静脉。 操作前要将PICC 的意义以及操作步骤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降低其心理负担。
表1 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2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内心会产生烦躁、抑郁、不安等负面情绪,而多数患者对穿刺不了解,因此会产生各种不安的情绪。 这时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所忧,及时进行开导。同时还要对PICC 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其作用及安全性,从而放松,积极配合治疗。
3.3 穿刺护理
所有患者均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手臂外展垂直于身体,对穿刺点-右胸锁关节-第三肋间的距离(基于体外测量和体内结构的差别,实际测量长度要减去2~3 cm),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直径10 cm, 以30 °静脉穿刺见回血降低角度再向前进少许,一手固定穿刺针,另一手送导管至测量长度,拔出导丝及针套,连接肝素帽,用20 cm 生理盐水回抽见回血,再次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为防针眼出血,将4 cm2的纱布块置于穿刺点上方24 h,再贴无菌的透明贴膜固定导管。操作完毕后拍X 光片确定PICC 导管尖端的位置。 为避免血液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外加网状的弹性绷带进行加压包扎,一般情况下,网状弹性绷带长度在15 cm 左右,将肘关节作为中点,避免发生卷缩。 穿刺结束后将导管以及静脉的具体信息记录清楚,每日观察记录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情况。
3.4 感染预防护理
在置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置管后24 h 内应换药1 次,以后坚持每周定期更换透明贴膜,肝素帽1 次。对肝素帽的无菌护理工作力度应予以加强,注意更换透明贴膜的护理,对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并对患者是否存在局部红肿现象进行观察,每日观察敷料情况,若发生潮湿或者松动要及时更换。 对于穿刺点发红的患者在消毒后涂抹百多邦,换药后3M 胶贴要与暴漏的导管紧密贴合,不能有空隙,同时要按住固定点15 min。 将导管固定好,同时要定时观察导管情况,及时发现脱管等情况。
3.5 并发症护理
一般情况下,患者于穿刺后的第2日就有可能发生静脉炎,患者多会感到肿胀或者疼痛, 此时可以先采用自制的紫草油涂于上臂,再用TDP 治疗仪照射,4 次/d,15~30 min/次,3~7 d 后症状改善;导管堵塞一般于穿刺后的第八天发生,其发生原因可能为剧烈活动引起导管尖端的血液反流或者接头松动等,此时应该用10 mL 以上的注射器进行反复回抽,效果不明显时使用5 000 U/mL 的尿激酶稀释液1 mL 缓慢推注保留15 min, 然后用负压抽吸的方法,见血液回流通畅即可。 若患者在采取以上措施后仍无改善者要将导管拔出; 患者在穿刺后护理不当可能发生导管脱落,对于导管滑出不多者,不能将导管送进,若导管滑出体外较多则需将导管拔出。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
该次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由此可知,护理干预对于血液化疗患者应用PICC的患者是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1] 付萍,孙冲.PICC 在血液化疗患者62 例的应用及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0(7 下旬刊):19.
[2] 谭海梅,伍美娟.肿瘤病人行PICC 置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1):37-38.
[3] 黄桂云,万翠仙,梁虹,等.血液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 的整体护理[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1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