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沾益县低产桑园形成的原因及改造措施
2012-12-07王建明王芳红
王建明 王芳红
(1沾益县蚕桑站,云南沾益 655331; 2沾益县农业局,云南沾益 655331)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沾益县蚕桑产业取得了持续、健康、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全县桑园面积达4 713 hm2,全年共饲养蚕种64 318 盒,产茧2 648.6 t,鲜茧收入10 067.6 万元,实现全年综合产值1.28 亿元,沾益县蚕桑产业逐步朝着云南省蚕桑基地十优十强县发展目标奋力挺进。但是沾益县在蚕桑业发展规模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种桑规模与养蚕规模不相一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及规模效益不明显、桑园单位面积产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沾益县蚕桑产业领导小组从2007年3月份开始,组织全县蚕桑技术人员,用2年的时间对全县桑园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细致的调查,全县因水利设施不足、树龄老化及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中低产桑园约有2 000 hm2,其667 m2桑园产叶量大多在800 kg 左右,少数桑园产叶量更低(667 m2桑园产叶量<500 kg)。为进一步挖掘桑园增收潜力,我们深入剖析全县中低产桑园的成因,提出全面改造中低产桑园的措施,通过3年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进了全县现代蚕业发展的进程,实现了“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产业发展目标。
1 桑园低产的原因
造成云南省沾益县桑园低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7个方面:一是桑园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排灌不合理,桑园旱涝交错,从而影响桑树生长;二是水、土、肥流失严重,土壤瘠薄,桑园肥力不足;三是品种不良或实生桑园未改造;四是施肥水平低,管理粗放,只采桑不管桑,使树势衰败;五是只用不养,夏秋叶采伐过度或春伐过早,影响桑树正常生理机能,造成桑树未老先衰;六是树龄过老,生理机能衰退,发条机能很弱;七是由于桑树病虫造成桑树衰败和死亡,但又未能及时补植,桑园缺株多,空隙大,有效株数不足。这些因素中有的是单一因素影响桑树生长,有的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桑树生长,从而造成桑园低产。
2 改造低产桑园的措施
在改造低产桑园时,我们针对造成桑园低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改造,以达到桑园增产的目的[1]。低产桑园改造的基本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效益优先,注重质量,讲求实效。从现有桑树资源现状出发,根据资金、劳动力和发展的需要,做到改一块成一块,当年改造当年见效,2008—2010年实现每年改造桑园340 hm2。具体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下。
2.1 嫁接换种
对实生桑或品种不良的桑树,用嫁接的方法换成适宜当地栽植的云桑2 号、农桑8 号、农桑12 号、农桑14 号等优质高产新桑树品种,嫁接成活后按照树型养成法养成树型。
2.2 补植加密
桑园缺塘少株,单株条数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影响桑园产叶量,一般每667 m2桑园要求保持1 500 株桑树,养成7 500~9 000 根左右的枝条。具体方法如下。
2.2.1 补缺 对因各种原因造成桑园缺株过多,用补植桑苗或幼树或压条的方法进行补缺。补植的桑苗要根系发达,苗干粗壮;幼年树要带土补植。低干桑园可用压条补缺,一般在桑树发芽前进行春季压条或在夏伐后进行夏季压条,压条的成活率高,新株生长快,容易成型。
2.2.2 增株 对以前栽植密度过稀的成林桑园,采用增株的方法,增加单位面积总株数和总条数,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叶量。一般用根系发达的大苗、壮苗于行间、株间或空缺处补植,栽植时要采取深穴浅栽、施足基肥、拥土踏实、加强肥培管理、春伐养树等措施。
2.2.3 增条 对桑树健壮,但树冠小,单株条数不足,不能充分利用空间的,采用提高夏伐或春伐来扩展树冠,1~2年后就能达到增加条数的要求。一般在伐条时提高17 cm 左右,养成新支干,但应注意不可1 次提高伐条来达到目的,伐条的高度可按桑树生长情况,灵活决定。长出的新梢要适当疏芽,冬季落叶后按照树型要求进行修剪。提高伐条以后,必须加强肥水供应,才能在增条的基础上增加条长,收到增产的效果。
2.3 套栽更新
对树龄老化、品种不良的桑园,在冬春季选用云桑2 号、农桑8 号、农桑12 号、农桑14 号等优良品种的桑苗套栽在桑行中,每667 m2桑园栽1 000~1 200株。春叶收获后,挖去老桑树,重新开墒沟,加强桑园管理,可使更新桑园当年少减产。
2.4 老树复壮
2.4.1 春伐复壮 桑树因采伐过度或管理不当,造成树势衰败、枝条细小但树龄不老、树干健全的可进行春伐。在春季发芽前,把生长较好的枝条提高6~10 cm 剪伐,细弱、病虫、下垂的枝条齐基部剪伐,同时进行整枝。发芽后在春蚕壮蚕期适当疏芽,并增施夏秋肥。
2.4.2 截干复壮 对树干过高、采叶管理不便的桑树,或上层支干衰弱、发条数少而下部支干良好的桑树,可采用截干更新的办法。在春季桑树发芽前,在树干分叉的上方截干,促使分叉处的潜伏芽迅速生长,重新剪定树型,增加产叶量。
2.4.3 拳上留拳 对支干健全但桑拳已衰老、发条数逐渐减少或树型偏低、支干或桑拳偏少的桑树,可采用拳上加拳的办法,重新养成桑拳,具体方法是在夏伐时,每拳选1~3 根粗壮而位置适当的枝条,提高17 cm 左右剪伐,养成新支干(桑拳),其余的枝条则齐基部剪去,发芽后每根枝上留2~3个芽任其生长,其余的芽疏去。第2年可按照一般办法进行夏伐,形成新拳。
2.4.4 嫁接复壮 对树干衰老而根颈部分生长正常的桑树,可用挖根接或腹接等嫁接方法使桑树复壮。嫁接成活后,待老树春叶收获,锯去老树干,嫁接成活的新芽由于老根发达,养分供应充足,生长很快,待长到一定高度时,可摘芯分枝,当年就可养成2 级支干,第2年春伐剪定继续培养支干,很快养成树型。
2.5 加强桑园田间管理
做到合理灌溉,防止水、土、肥流失;在进行桑园耕耘、翻挖时,应注意耕地深度以少断根为原则,改善土壤环境;及时对桑园除草;桑园肥料缺乏时,要合理选用肥料,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提高土壤肥力。按照每667 m2桑园250 kg 农家肥(土杂肥)和50 kg 磷肥,结合深翻,施好基肥,改善土壤;根据桑树生长的需要,分别在春、夏、秋季施好催叶肥,一般用0.5%的尿素,春季喷2~3 次,夏秋季4~5 次,每隔5~6 d 喷洒1 次。同时,对桑树进行合理的修剪、蔬芽、摘芯、剪梢、束枝和解束,保持桑园株数齐全,树型整齐,条数适当,树体健壮,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提高桑树光合作用,发挥土壤肥力,增加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2.6 加强桑树病虫害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防治桑园病虫危害、自然灾害。在全县建立3个桑园病虫害监测点,及时掌握病情动态,适时进行统防统治[2]。确保桑褐斑病、红蜘蛛、桑蓟马等主要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0.5%以内。
2.7 合理采叶
2.7.1 春叶收获 春蚕1~2 龄饲育时,选摘新梢上的适熟叶,3~4 龄饲育时,采用枝条中下部的止芯芽,5 龄期先后分批收获桑树全部芽叶。先采止芯芽后采生长芽,能使春叶增产约10%[1],5 龄收获桑叶时,最好按照桑园类型,划片分区收获。一般幼年桑园先收获,以便提早夏伐促进幼树生长。生长较差的桑园,增产幅度小,可先收获;生长势强的桑园,增产潜力大,可放在后期收获。
2.7.2 夏秋叶收获 夏蚕采叶主要是利用疏芽叶和新梢下部的4~5 片桑叶,此时正值夏伐后桑树恢复生长的时期,如采叶过多,留叶过少,对今后桑树枝叶生长的影响较大。秋蚕采叶期正值高温季节,是枝叶抽长最迅速的时期,桑叶的光合产物,既要供生长之用,又要积累养分供明春萌芽生长之用。因此,每次采叶应保留适当的叶片数,以便进行光合作用,同时采用秋叶时,不要损伤腋芽,使树体健壮,枝条充实,确保来年春叶丰收。
2.8 举办低产桑园改造及树型养成培训班
我们于2008年分别在盘江镇的小后所、施家屯、松林、河西、方城、迤堵等7个村委会组织开展了10 期培训班,共培训蚕农1 200 人(次)。培训内容主要是如何进行低产桑园改造,科学养成树型与剪伐、桑园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3 取得的成绩
通过连续3年全面实施中低产桑园改造工作,累计完成改造桑园100 hm2,经改造后的桑园在产叶量、蚕茧产量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据2010年对沾益县盘江镇低产桑园改造前、后蚕桑生产情况的调查统计(表1),每667 m2桑园产叶量由2007年前的844.3 kg提高到2010年的1 333.4 kg,饲养蚕种盒数由2007年前的1.5 盒增至2010年的2.0盒,盒种产茧量由2007年前的37.0 kg 提高到2010年的41.3kg。盘江镇总产茧量由2007年前的358.8 t 提高到2010年的538.8 t,实现增产蚕茧180 t,按2010年全县鲜茧市场平均收购单价37.80元/kg 计算,共计增加蚕茧产量257 t,实现增加经济效益971.5 万元,为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1 2010年沾益县盘江镇低产桑园改造前、后蚕桑生产情况调查统计
[1]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中国桑树栽培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3 -245.
[2]吕鸿声.栽桑学原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5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