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稀有拳种的保护研究

2012-12-07周汉毅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拳种传统武术武术

周汉毅,姜 娟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2.沈阳体育学院武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民族传统体育学

对我国稀有拳种的保护研究

周汉毅1,姜 娟2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2.沈阳体育学院武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稀有拳种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部分濒临灭绝的传统拳种的提法,它们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多方面对稀有拳种的成因进行剖析,阐述了保护稀有拳种的意义,最后从保护稀有拳种传承人,利用现代手段进行静态保护,营造适宜稀有拳种发展的文化生态等方面提出对稀有拳种的保护研究方法。

稀有拳种;保护;成因

1 何谓稀有拳种

稀有即为很少见的、难得的。它本身也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珍贵。物以稀为贵,事物因少见、难得而闻名。第二,濒临消亡,事物一旦冠以“稀有”之称其生存能力就大打折扣,意味着人们已经承认它即将消亡的事实。同时也突出了进行保护的必要性。稀有拳种指的就是那些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现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逐渐走向消亡的拳种。它们是中国武术重要组成部分,稀有拳种的的演化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由于人为或者历史原因,逐渐衰退的拳种。二是从其形成到发展的过程一直就园囿于一小片区域,没有得到推广的拳种。从开发和保护的方面来看,其难度要大于第一种。

2 稀有拳种的成因

稀有拳种的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拯救稀有拳种就要从稀有拳种的成因探究,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稀有拳种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原因。

2.1 狭隘的传播途径

事物要广为人们所认识就要扩大其影响力,扩大影响力最主要的办法就是传播。中国武术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两种手段。一是行动传播。武术的技术性很强的文化遗产,它主要是依靠师徒手把手的教授,即所谓的“身授”。这本身就给武术的大规模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圣门莲花拳又称圣门十字莲花拳在武术派宗中属昆仑派,据传由昆仑老祖所创,距今有三千年历史,是我国比较古老的内家功派武术。经历代传承修为,发展丰富,益发精妙深奥。其武术心诀源自佛、儒、道心经,武术套路源自太极八卦。圣门莲花拳套路繁多,不像一般拳种那样看一遍就能模仿几个动作。没有武术基础的初学者往往如听天书,云里雾里,不知如何着手。套路的复杂一方面体现了其精妙之处,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所以就必须依靠传统的“身传”来维持其发展和延续。据圣门莲花拳大师陈忠德老先生讲现在他的弟子也只有少许的几个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目前圣门莲花拳已经被河南省列为濒危拳种之一。二是口头传播。就是常说的“口传”。“口传”的内容主要形成了“拳谚”和一些民间流传的拳谱。没有或者很少有系统的完整性资料,这就给武术的流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吴殳在《手臂录 卷二 针度篇》中说“予受敬岩戳革之法,练习二年,手臂粗得熟悉,乃许受枪法。敬岩不娴文字,法法口传”。因为“不娴文字”,才“法法口传”这是武术在传授过程中的通病。黄百家整理、记录了《内家拳法》后,王征南赞许说:“余以终身之习,往往犹费追忆,子一何简捷若是乎。虽然子艺自此不精矣。”文中可以看出,王征南渴望将内家拳整理成资料,但又由于自己缺乏记录的能力而无奈。所以吴殳说:“文章家莫或留意于小技,而精于枪者大抵无文。”这为武术的传承留下很多困惑。

总起来讲,“身传”难以规模传播,并且缺乏持久性。拳种会随着武术家的逝去而消亡。“口授”难以形成书面资料,且在传授的过程中容易失真,所以部分传统武术就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或者成为稀有濒危拳种。武术本身的两大传播途径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本身也成为武术发展的硬伤,阻碍着新时期武术的发展。现阶段必须运用现代手段探索更为广泛和有效的传播途径,阻止一些拳种变为稀有或濒危拳种的趋势。

2.2 拳种的影响范围较小

中国武术拳种大都是从地域性文化派生出来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则有自身的个性风格与特殊内容,各地拳种在区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源流有序、拳理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特征。它反应了千百年来中国各族百姓的真实文化需求,折射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个性。但地域性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拳种广为流传,那么地域性特征就会成为拳种的特色而熠熠生辉,反之,地域性就会成为局限拳种推广开来的桎梏。武术的门派特征在区域性的条件下显得更加明显,语言和文化差异都会给武术拳种的交流和推广形成阻力,长期以来就会使部分拳种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形成只有区域影响性的拳种,再加上外部原因,慢慢沦为濒危拳种或稀有拳种甚至于失传。

2.3 传承者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中国传统武术千百年来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而变得厚重富有内涵,由于继承一定的盲目性,一些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也被吸收。因此,它与保守、封闭、分散的小农经济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是时代的产物,有着很强的时代局限性,对武术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1]。拳种的口传身授特征使得传承人成为拳种发展和流传的主体,传承人的思想直接影响着拳种的发展。拳种传承者继承了中国传统思想的衣钵,同时也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在我国武术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陋习。很多拳种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趋于消亡的。

河南苌家拳有着辉煌的过去,是少有的有着完善的记录资料的拳种之一。民国《重修汜水县志》记载苌乃周“四海英杰联袂来访,先生与角艺,愈出愈奇,无有能胜者,虽山东、直隶世产英杰,亦无不顶礼膜拜而去”,可以看出苌家拳在当时的影响力。然而在现阶段却面临着失传的困境。究其原因,其传承思想起着很大的消极作用。苌家拳内外皆传,然择徒极为严格,有“非其时不传,非其地不传,非其人不传”等清规戒律。时至今日,苌家拳传人仍抱定“宁可失传,决不滥传”的信条。

2.4 文化多元性的冲击

武术是典型的东方文化。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武术逐渐变成了国人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化记忆。西方体育强烈的辐射及自身的趋附,致使原本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失去原有的光华,中国传统文化日益消解。现在社会上对武术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技击层面。虽然对武术的健身功能也有所了解,但是并没有那么深刻,这是中国人惯性思维所致,因为千百年来武术一直是以技击为主导,要想转变认识,就要加大宣传力度,凸显武术的健身功能,引导人们的思想转变。现阶段人们大都选择西方的健身方式,例如,健美操、舞蹈等等。在中国武术整体发展不好的大背景下,稀有拳种的境况就可想而知了。

3 保护稀有拳种的意义

3.1 维护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稀有拳种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统计记载的拳种有129种,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的武技能像中国武术那样形成如此多的门派。它伴随着武术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中国武术有着自己特定的文化编码,每一个拳种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在每个故事里,很可能就有我们要找的历史见证,要找的民族精神。现代武术正是没有故事背景才很难凝结为文化,新武术套路更多的是随创随丢的快餐流行曲,因而,我们必须关注中国武术的拳种套路,关注拳种套路就是关注历史文化的记忆,关注传统思想的思维,关注中国人的思想根源[2]。

在当今社会的环境下,部分有着辉煌历史的拳种也逐渐失去发展的动力而沦落为稀有拳种。那部分只有在小范围影响力的拳种生存状况就更加糟糕了。如果有一天他们彻底地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当中,那么整个中国武术文化将逐渐变得支离破碎,我们引以为豪的武术文化将失去发展的动力,逐渐丧失“渊源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系统”的特征。两仪点穴拳在1958年创刊的权威体育杂志《中国体育》中报道:“两仪拳倡盛于宋,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元明两代民间禁武,两仪拳传承出现极大困难,后来只在清朝皇族和大内侍卫间传承。清嘉庆年间,一位武状元开始进入内廷,又由于不满官场龌龊,自愿流入民间,两仪拳流派师承才开始为世人所知,但恐怕语涉宫廷秘闻的武状元惜字如金,只说自己是两仪拳第十代掌门,此前传承渐渐湮没无闻。武状元把自己的武功传给了第十一代掌门人魏洪申,魏洪申传段升堂,段升堂传侄子段勤功,段勤功传女婿张震领,为第十四代掌门人。”目前两仪点穴拳只存留于河南沈丘,由当时颇有影响力的拳种蜕变为小范围的稀有拳种,并且发展艰难。

3.2 现代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其三,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认识到教师情绪劳动作为劳动类型之一,不能被“忽视”,也不能被“敌视”,需要被合理考虑。因此,教育行政部门从意识上要重视教师情绪劳动的存在与管理,从策略上要全员关注、全程管理、科学优化,努力将对教师情绪劳动的模糊认知、判断、处理走向更加科学、合

竞技武术是武术适应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要求的产物,“它是以科学系统的训练为手段,充分挖掘和发挥运动员在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演练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过程”[3]。当竞技武术走进全运会后就与传统武术分家,由于竞技武术有着很好的夺牌效果,与各地政府的政绩紧密相连,因此受到极大的重视。相比之下,传统武术则冷落了许多。在现阶段历史条件下竞技武术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竞技武术来源于传统武术,竞技武术的规则、功法、套路等等都是从传统武术中发展而来的。它是武术发展创新的结果,现阶段我们既要重视发展,也要重视继承。创新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新可以永远地发挥后人的智慧,套路的创编也会随着武术的发展而越来越完美。但创新赖以从中吸取乳汁和营养的稀有拳种、原始套路如不及时抢救,采取保护措施的话,就会慢慢减少和逝去。如果以后的创新没有我们的传统套路、技法、功法作基础,武术运动就会异化成另类体育运动。竞技武术失去了传统武术的沃土,它也将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发展的动力,最终走向灭绝。

4 如何对稀有拳种进行保护

4.1 保护稀有拳种传承人

传承人是稀有拳种传承过程的关键环节,传统武术在传承者的开启和传承下,一代代延续、发展、创新直到今天。稀有拳种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马上对传承人进行保护。相当多的稀有拳种传承人极少,并且年龄也偏高,如果不及时对他们进行保护,随着传承人的逝去,拳种也将绝迹。对稀有拳种传承人的保护有一下几个途径。一,对稀有拳种传承人进行命名。稀有拳种大都散落在民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知名度也日益下降,即使有想学的人也会因为找不到传承人而无从学起。政府对传承人进行命名,一方面明确了传承的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将拳种的传承规划在一个可以掌控的条件下。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拳种的一种宣传作用。通过政府的指定传承人,起到扩大拳种知名度的作用。更多的人会来了解它、学习它。二,政府予以资助。这些传承人的生活水平都不高,平时还要为生计奔波,所以就不能专心进行武术的传承。苌家拳之所以成为稀有拳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苌家拳的传承几百年来从不收费,苌家拳传人因养家糊口的经济原因,不愿收徒“浪费时间”。所以政府要进行一定的补贴,特别是对那些年龄已高的传承人,更要实行补助。目前,这个机制已经在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法国建立起来。他们的传承人每年定期从政府领取一定的财政津贴,但是如果传承人不能完成所承担的义务,政府有权利解除所授予的称号,收回其所资助的经费[4]。

4.2 利用现代手段进行静态保护

所谓静态保护是指利用记录和保存的方式将拳种的内容流传下来。古代保护的手段比较简单,仅仅就是文字的书面记录,这样存在很大的风险,保存的时间很难得到保证。很多典籍在流传过程中就损毁失传了。现代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动用多媒体影音系统等将濒临灭绝的传统武术传承人的展演方式摄录下来,并保存一些与传统武术相关的实物。这样可以将这些濒危武术很逼真地永久保存下来。但是,武术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武术是独特的东方人体文化,习练者有着很强的身体感受,单纯讲是讲不明白的。所以静态保护只能存其“形”而不能存其“灵”,其中的文化价值将无法体现出来。

4.3 营造适宜稀有拳种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营造稀有拳种发展的环境首先要营造传统武术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因为稀有拳种是传统武术的一部分。传统武术要想在现代社会发展,就必须有其适宜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传统武术在文化、教育、健身、娱乐等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力量动用媒体进行宣传,“在信息时代大众传媒成为影响个体认知,价值判断的中介,它不仅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与进步,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5],所以一旦媒体将传统武术宣传开来,那么良好的社会生态就会营造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传统武术推广到学校当中,成为学校武术的一部分。目的就是将传统武术的价值推广出去,在社会上形成重视武术发展的趋势,为其发展营造更为宽松,更适合其发展的生存环境。

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持其发展的小环境。这些拳种曾经在特定的环境中萌芽发展,经过几代传承或早已成为区域性的体育文化活动。而且,他们大都是在人们的长期劳动生活和斗争中积累下来的,与当地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不同地域农村群体生存的主要文化载体。政府在保护这些拳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随心所欲地改变原有生态环境或者使继承人离开他所熟悉的原生态环境对传承人来说都会带来负面影响[6]。

5 小结

传统拳沦落为稀有拳种有其自身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但传承人的因素也是相当大的。对于社会方面,政府要大力扶持稀有拳种的发展,营造稀有拳种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传统武术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竞技武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创新而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最近几年的发展出现了重竞技、轻传统的倾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加剧了传统武术沦落为稀有拳种的趋势。所以一定要端正态度,认识到传统武术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将其更好地发展起来。

[1]栗胜夫.论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40-44.

[2]王 岗.质疑:“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8 -34.

[3]栗胜夫.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80.

[4]牛爱军.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问题的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0):52-55.

[5]容中逵.论当前我国大众传媒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城成题[J].现代教育论丛,2008(2):63-68.

[6]陈永辉,胡素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民间武术文化保护[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24-27.

Protection of Chinese Rare Quan Types

ZHOU Hanyi1,JIANG Juan2
(1.Sports School,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1,Guangxi,China;2.Wushu School,Shenyang Sport Unvi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Practiser is rare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stages of partial endangered traditional practiser formulation,They are our traditional wushu important component.This article from the actuators,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rare practiser,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practiser protect rare,finally from the protection of rare practiser inheritance people,make use of modern means of static protection,Build appropriate rare practiser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 cultural ecology of rare practiser of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rare Quan type;protection;cause

G886.9

A

1004-0560(2012)02-0124-03

2012-02-09;

2012-03-16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立项课题:大型传统武术套路赛事编排研究(WSH2011D509)。

周汉毅(1979-),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责任编辑:乔艳春

猜你喜欢

拳种传统武术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以“模件”思想解读中国武术拳种与流派规模化产生的机制
技术还是技艺:应该如何看待武术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