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脏腑理论谈瑜伽对脏腑器官的影响

2012-12-07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脏腑冥想瑜伽

孙 岩

(吉林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吉林 长春 130022)

瑜伽与中医脏腑理论都产生于历史文化悠久的东方古国,瑜伽在理论和锻炼功法上同我国的中医脏腑理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中医脏腑理论作为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解剖观察脏腑的形态和功能,更运用哲学思维,以整体观察的方法认识脏腑生命活动规律,并以脏腑精气的贮藏、运动和代谢解说脏腑机能。本文从中医脏腑理论角度分析瑜伽对人体脏腑器官的影响,期望运用中医脏腑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为利用瑜伽进行身体锻炼、改善脏腑器官功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中医养生和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借鉴。

1 瑜伽的特点

瑜伽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是通过静思、调身和调息,从整体上促进人“身、心、灵”统一的一项养生运动。瑜伽通过延展、拉伸、扭转、平衡等身体练习能够温和的按摩人体内脏器官,刺激腺体,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瑜伽所有的体位、冥想都要与呼吸配合完成,只有通过呼吸才能充分感受到身体的伸拉、挤压、扭转的过程,不仅可以清洁肺部及加速消除体内的毒素,同时能使练习者的内心获得平和与安静。瑜伽在练习过程中注重身体的自然感觉,遵循严格的饮食习惯。任何姿势都要求练习者做得缓慢,并且根据自己实际的身体状况做到最大极限,不与他人攀比,从而减少或避免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再结合正确的呼吸和冥想进行的练习,慢慢地将意识集中在所做的动作上,关注自我体会肌肉和韧带在放松的状态下伸展。身体的放松使动作完成的幅度、角度越来越大,加强身体的柔韧性,提高对肢体的协调能力。通过瑜伽练习可使脑细胞活动得到调整、改善和提高, 有利于大脑控制、调整各脏器的功能, 尤其是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整, 从而降低了疾病的产生, 长期练习还能达到强身健体、净化心灵的效果。

2 中医脏腑理论的特点

中医脏腑理论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中医脏腑理论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内在脏腑与外周体表肢节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经络的沟通作用来实现的,并通过经络系统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联结成有机整体。人体不仅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自然环境保持着统一性。人依赖自然环境生存,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必然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机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必然要作出相应的反应。故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将人体与天地置于同一体系中考察研究,强调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是中医脏腑理论的又一特点。

3 瑜伽对人体脏腑器官的影响

3.1 瑜伽体位法对脏腑器官的影响

瑜伽体位法练习都是以脊柱为中心进行练习的,通过对脏腑的牵拉、伸展、挤压、拧转等姿势来达到对全身的按摩和血液的供给。

瑜伽体位法对心肺二经的作用:心肺二经都是由内脏与肢体连接的经络。瑜伽体位法中包含伸展、力量、耐力和强化心肺功能的练习,这种特有的练习可以使人体血液正常运行,发挥其濡养作用,使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并使肺可以正常发挥功能。

瑜伽体位法对胃肠经的作用:瑜伽体位法大多围绕腰、腹进行,通过挤压脏腑促进了腹腔血液循环,可以刺激到肠胃,进而促使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同时瑜伽的练习还能帮助纤腰收腹。排除体内浊气,起到防治便秘和神经性腹泻等消化道疾病的功效,又由于腹腔活动幅度增大,对肝脏有按摩作用,可以消除肝淤血,改善肝功能。并引导“营气”进入到特殊的路径中,帮助各个脏腑器官借由积极的能量得到充足的新鲜血液。消除腰部多余脂肪,补养和强壮腹部脏器,刺激胃部和腹部区域,增强腹部血液循环,消除便秘,消除肠道中气体。改善消化功能,帮助消除肠胃中的糟粕。

瑜伽体位法对胆经的作用:伸展是瑜伽练习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而中医认为,伸展动作能够升发少阳胆经,“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伸张这一动作使少阳胆经达到良好的状态,从而也调节了其他十一脏腑。

除此之外,瑜伽某些动作的练习在提高肌肉和韧带柔韧性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等的功能,从而防止人体脏腑器官疾病的发生。例如:蝗虫式增强腰背部肌肉群及韧带,有益于骨盆周围的器官,它对消化经以及膀胱经也很有益。蝗虫式增强背部腰腹部区域的血流供应,从而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和伸展,燃烧腹部多余脂肪,挤压按摩脏腑部器官;单腿交换伸展式的影响,有助于消除腰腹部的脂肪,充分放松腰背部,强壮肝经和脾经,使双肾、胰脏和肾上腺活动旺盛,减少腹部胀气和排泄。对骨盆区域供应血液和增进生殖器官健康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蹬车式的影响,加强腿部、腰腹部经络的血液循环,强壮腹部器官。增强腹部肌肉,有助于滋养骨盆器官区域。

3.2 瑜伽呼吸法对脏腑器官的影响

呼吸是生命的基础,正确的呼吸可以加强全身系统功能、增进健康、增强生命力。《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也就是说,气的运动维系了体内新陈代谢的协调稳定和生命过程的有序发展。瑜伽所有体位法都是结合呼吸来完成的,通过呼吸可以帮助人体吸入干净的空气、呼出体内残留的浊气。所以经过瑜伽的练习后可以使心肺功能增强,肺活量、心功能指数都有显著性改变,心率下降。

瑜伽的呼吸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最能锻炼人体脏腑器官。瑜伽呼吸要求“缓慢、悠长”,行气中要求“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横膈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改变胸压和腹压,而增压与减压的结果使得内脏得以按摩, 使得呼吸器官本身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从而改善练习者的健康状况,经常进行瑜伽呼吸法的锻炼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肺组织的弹性和胸廓的活动力度,增强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呼吸肌得到锻炼,提高机体对氧的摄入和利用率,缓解肺动脉高压状态,从而阻止或延缓脏腑器官疾病的进展,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3.3 瑜伽冥想对脏腑器官的影响

瑜伽的练习中最基本的一项内容是冥想,冥想能够使人的心神清静健康。瑜伽冥想术强调意念,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伸展到的地方,练习者会感觉身体僵硬的部分渐渐得到了舒缓。这正如中医认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当人的心情欠佳,心神不宁时,最易感受邪气或内生邪气,因此心神对维护人体的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内经》认为“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宫危”。

当练习者的思绪随着音乐和动作慢慢舒展,所有的紧张、烦躁和尘世喧嚣都远去了。瑜伽冥想术也是一种让心灵放松下来的力量,瑜伽对于心灵的安抚甚至比身体上所谓的雕琢形体和调理经络的效果来得更为明显。瑜伽动作的扭转或弯曲姿势,通常需静止一段时间去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身体肌肉骨骼的变化。而这段时间中所施予腺体的能力,正是在强化这些腺体,使其内分泌作用趋于平衡。因此,练习体位法时,必须了解该体位法脉轮的作用,方能增强其效果。当冥想达到一种禅定的状态时全身放松,心跳逐渐减慢,呼吸呈缓慢的状态,机体代谢随之降低,大脑及组织器官处于休息中,耗氧量减到最低的水平,是一种储蓄生命、延缓衰老的最佳方法。冥想使肌肉及脑神经放松,全身血液流动量提高15-16倍,让各组织器官得到滋养,使面部皮肤内层的水分充足、营养增加,给人一种容光焕发的美感。瑜伽冥想术针对人的心神,对人体五脏功能的协调,精气血津液的贮藏,情志活动的调节都有统帅和调控的作用。通过天人合一的冥想与大自然融合,促进身、心、灵和谐发展,温暖人心。

4 中医脏腑理论对瑜伽的指导作用

瑜伽和中医起源于东方的两个文明古国,中医脏腑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是战胜疾病宝贵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而瑜伽的基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哲学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养生运动。瑜伽的经络、脉轮学说与中医理论有所关联,瑜伽与传统中医脏腑理论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也存在着极大的相互关联性。中医脏腑理论认为,人体脏腑器官是相互影响的一个有机整体。人的神归心,魄归肺,魂归肝,意归脾,志归肾。人体通过调节脏腑来治疗各种疾病,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饮食和身体锻炼来调理,脏腑功能恢复后,自然会睡的好,吃得香,心情好。而瑜伽通过体位法、呼吸和冥想的练习,可以提高横隔膜弹性,按摩始终处于工作状态的脏腑器官。同时增强免疫脏腹部器官出现的疾病,促进胃肠道蠕动吸收,对帮助改善脏腑部器官也起到了很大作用。通过练习实现增压和减压的交替转换增强肺部功能,强健呼吸道肌肉,清除呼吸道的堵塞,对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有治疗作用。

运用中医脏腑理论指导瑜伽,在组织编排中应用脏腑理论学说作为指导依据,可以帮助练习者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练习,同时对瑜伽产生的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加深理解和认识。而掌握印度瑜伽心身同修的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脏腑理论“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而对瑜伽健身机制的探讨,亦有益于对中医腑理论相关性等的深入理解。

5 结语

中医脏腑理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养生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而瑜伽作为印度养生文化的分支,有着独特的思想和健身作用。其体位法、呼吸法、冥想对人体脏腑器官的作用都可以被中医脏腑理论解释,中医脏腑理论融入到瑜伽中能更好的促进瑜伽的发展。从两者理念的相通性来看两者的发展,从理论上达到一种互补,相互促进。同样中医传统养生学也应该借鉴瑜伽的长处,提取其精华,将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亦可让我国的中医脏腑理论、传统养生文化如瑜伽一样风靡世界、得到广泛传播,也可发展适合我国国民体质练习的瑜伽健身方法。所以了解并通过中医脏腑理论来指导瑜伽的练习,将这两个伟大的东方养生文化相互融合,可以提升瑜伽的养生保健效果,也可实现中医强身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贺娟.中医脏腑中心理论产生的哲学背景及应用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5).

[2] 毛娟.探析瑜伽演变历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387-389.

[3] 刘爱梅.浅谈瑜伽锻炼对人体机能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8(12).

[4] 艾扬格.瑜伽之光[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1-40.

[5]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5.

[6] 李旺华,高河永.太极拳与瑜伽的比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5).

[7] 郑勤.太极文化与太极功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脏腑冥想瑜伽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Hello White瑜伽馆
蓝的冥想
《冥想》
冥想
迎接瑜伽日
练瑜伽,悠着点
冥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