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蒙的雕窝

2012-12-06李晓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山民窝里草籽

李晓

去年深秋去北京,西山的红叶一簇簇奔腾,如山火燎原。从西山去平谷,有一个叫雕窝的地方。其实应该是刁窝,有一个人,后来把它改成了雕窝。

雕窝,就是大雕居住的地方。一字之差,化平庸为神奇。这个人,十多年前来到雕窝买了一处农房闲时居住,在那里呼吸着山里的清冽空气,喝山泉沐山风,写下大块文章。这个人就是大作家王蒙。

我来到雕窝时,雕窝在深山里已经绵延成森林中一条长街。这个曾经只有50多户农家的村子,而今成了民俗文化旅游村。一些画家作家诗人老板纷纷入驻,毕竟,与山里“大雕”住在一起,或许能沾上灵气和仙气。

山谷下,参天树木中,通过山民指点,我看见了栅门内一个独立冷僻的小院子,但今天主人没在,他在北京城内老四合院里写作,或是云游天下去了,我不得而知。这个小院,就是王蒙的雕窝。我来到门外,几株老核桃树在风中吹得哗哗响。一个山民告诉我,核桃成熟时,王蒙就和夫人拿着一根竹竿,在树下敲打核桃。山民还说,丝毫看不出这个白发苍苍的大作家有什么派头,他同山民们亲热地聊天拉家常,还去农家推石磨,有时他一个人在山道上散步,间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沉思。雕窝的乡亲们都称呼他为老王。

村人告诉我,老王买的那个农家小院,主人早先到城里居住了。都市里的滚滚红尘,似乎让一个作家心里有了微微躁动,通过友人介绍,王蒙来到这里买下了这座独立小院。小院当时已破旧凋敝,王蒙重新进行了简单装修。雕窝的山民,还去“王府”里当过装修工,帮这个大作家从都市里开来的车上,搬运几大箱子书摆在雕窝里。

一个作家来到村子里,雕窝的松林里也似乎漫过书香。王蒙说,他“性本爱丘山”。一个村庄的生命史,是不是因为一个作家的来临,延长了它在历史声名中的寿命。在王蒙笔下,他那么喜悦地唠嗑着雕窝,他在那里写下了自传三部曲的绝大部分文字。

在金宏达的描述中,王蒙过着从都市远遁而来的仙人生活——不门植五柳,北窗高卧,也不煮茗论道,踏雪寻梅。他的院子里有一块不大的空地,这位前生产大队干部力行他的改造宏图,将空地全播草籽,期以茵茵绿草,昭示绿色生活理念,不幸草籽错矣,长到后来竟是深可没膝的牧草,秋风起时,偃仰衰飒,令人产生联想多多,仿佛狐仙出没的聊斋意境。

从北京这个都市里回到山野,云游四方风尘仆仆归来,王蒙喜爱着这个灵魂居住的雕窝。不需要古士那样放浪形骸的生活,只需要宁静淡泊但内心喜悦如山泉汩汩冒出的日子。他在这里走山沟、推石磨、闻野花、听松涛、沐山雨……奇石峭壁,郁郁葱葱,花丛草鸣,鸟语泉声,青烟村合,诗意地栖息在雕窝,王蒙说,这也是命运对他的馈赠。王蒙没料到,因为他的到来,雕窝的旅游开始火了。有人戏称,他是雕窝里居住的凤凰。但他就是自己,不做所谓高枝上的凤凰,就是一个“朴素而天下莫与之争”的文人。

仰头望碧天流云,神思间惊觉有大雕飞过,王蒙在喝了雕窝老酒后,欣然赋诗云:“推窗揽翠柏,卧榻怜轻云。雨过花添艳,风和鸟更欣。近晚山幽静,傍霞路漫深。倚窗待月色,踱步寻星辰。好睡雕窝里,无雕无片云。”

我漫步在雕窝的山道上,恍然间,以为飘摇灵魂才落到了下榻之地。从雕窝归来,我远望一片云端下的森林,寻找着我的雕窝。

(飞月摘自《重庆晚报》2012年3月13日)

猜你喜欢

山民窝里草籽
热闹的街市
热闹的校园
我家的母鸡
秋日大作战
新年
小猪:闲置“窝里”取“真金”
忘记你
魔盒
悬崖上的“女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