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2009年城区卡介苗接种质量监测报告
2012-12-01熊灿琳
熊灿琳
为了解我区卡介苗接种质量情况,以指导卡介苗接种工作,提高其接种质量及社会效益。2009年我们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卡介苗接种质量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情况
全区共八个县(市)、每个县(市)在县城所在地自选一个点进行卡介苗接种质量监测,每个点监测18月龄内儿童50名以上。
2 监测对象及方法
监测点18月龄内接种卡介苗12周的儿童均属于本次监测对象。监测对象均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PPD(批号:国药准字S20013057)0.1 ml在左前臂掌侧中央作皮内注射,72 h观察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 mm者为阴性,≥5 mm者为阳性,>15 mm或不足但局部出现水泡、坏死、双圈及淋巴管炎之一者为强阳性。
3 监测结果
本次监测8个点494名儿童,其中PPD反应阳性317人,阳性率为64.17%;强阳性反应55人,占阳性反应人数的17.35%,强阳性率为11.13%。
本次监测494名儿童中,有卡痕儿童468人,卡痕率为94.74%,其中PPD阳性反应307人,有卡痕儿童阳性率为65.59%。无卡痕儿童26人,占监测人数5.26%,其中PPD阳性反应10人,无卡痕儿童阳性率为38.46%。有卡痕儿童与无卡痕儿童PPD阳性率之比为1:0.58,即有卡痕儿童PPD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卡痕儿童(P<0.001)。
从表1可以看出卡痕均径增加的同时,PPD阳性率也随之增加,到了3 mm组达到高峰(70.25%),6 mm组因人数少无统计学意义。各监测点PPD阳性率,以威宁县点最高(82.03%),纳雍县、织金县两个点最低(50.00%)。
从表2可以看出,卡介苗接种后12周卡痕均径3 mm组人数最多,占67.52%。6 mm组人数最少,仅占0.64%。
从表3可以看出卡介苗接种年龄越大,PPD反应强阳性率越高。
PPD反应强度分布,从表4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5 mm组(46.06%),平均直径为10.76 mm。各监测点PPD硬结平均直径以威宁县点最高(13.70 mm),黔西县点最低(7.65 mm)。
表1 各监测点卡痕大小与PPD阳性反应统计
表2 卡痕均径分布情况
表3 卡介苗不同接种时间PPD 强阳性反应情况
表4 PPD反应强度分布
4 讨论
本次卡介苗接种质量监测工作,各监测点严格按照《毕节地区2009年卡介苗接种质量监测实施方案》进行,所测得的资料是可信的。
监测结果PPD反应阳性率为64.17%,其中强阳性率为11.13%。一般认为PPD反应>15 mm者,多见为结核菌自然感染。既本次监测PPD阳性率中有11.13%属于结核菌自然感染,卡介苗接种12周阳性率仅为53.04%。表明我区卡介苗接种质量低,尽快提高卡介苗接种质量是当前面临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检测结果卡痕率94.74%,其中标准卡痕(3~5 mm)仅占67.52%,结素反应平均直径10.76 mm,低于国家标准(13~15 mm),处于底下限值,且反应强度多集中在5~9 mm(占46.06%)。说明我区在卡介苗接种工作中,卡介苗接种的菌量不足和菌苗活力不佳同时存在,没有致成充足的变态反应。
本次检测结果,卡介苗接种年龄越大,结素反应强阳性率越高。其原因,首先是我区结核病防治工作不深入,传染源大量存在。其次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户外活动增加,被结核菌传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有的儿童在接种卡介苗时已经感染了结核菌或接种的卡介苗未产生免疫力之前,被结核菌感染。从而提示我们卡介苗初种最好在儿童出生时接种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