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馍,捏出来的民间情愫

2012-12-01盛丽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花馍红枣民间

文/盛丽

花馍,捏出来的民间情愫

文/盛丽

北方盛产小麦,为此,民间就遗留下蒸花馍的习俗。花馍,不同的地区叫法不同,也有的地方叫面塑、面花、捏面人等。流传在民间的花馍,用小麦面发酵,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等造型,用红枣以及各种豆类加以点缀,放入锅内蒸熟,趁其柔软时再施以彩绘,好看的花馍就算做成了。这些既能食用,又能作为礼物馈赠亲友的花馍,是中国北方特有的民间艺术。

民间送花馍的讲究很多,北方民风淳厚,又崇尚礼仪,生日寿辰、婚丧嫁娶、祈祷祭奠,各种场合都要送花馍。民俗节令,走亲串友,送的也是花馍,花馍成了亲朋往来的礼品。那流行了百年的民间礼俗,把纯朴、美好的生活意境,作为吉祥如意的礼物,带给你想送的人。花馍的制作可谓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就有了花馍制作的记载,宋代民间就有把花馍用于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以及结婚、祝寿等活动的描述。花馍经过历代的传承,如今不仅是民俗和民间艺术的成员,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等的实物资料。花馍的制作,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有的夸张变型,旨在其神韵;有的似浮雕布满贴花,意在淡雅;有的嵌以插花,凸现美观;有的讲究蒸制染色,华丽别致;有的略加点缀,朴素淳厚;有的则以塑为主,着色为辅,讲究本原色彩。这些无不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理想、生活图景、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爱好和追求,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民间花馍的造型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具有礼仪性、时令性,它的独到之处,就是各有各的讲究和寓意,相延成俗。人物有娃娃、寿星。动物有牛、羊、鸡、猪、虎、兔等。羊代表“祥”,猪代表富足,狗代表忠义,老虎花馍象征虎虎生气以及美好的生活,牛、羊花馍象征六畜兴旺,还有寓意幸福、吉祥、爱情的鸳鸯、孔雀、狮、鹿等动物的花馍。植物有桃、柿、佛手等。石榴花馍,象征榴开百子,多子多福;佛手、桃子花馍,寓意多福多寿;凤凰、牡丹花馍,象征荣华富贵;金鱼、荷花花馍,象征连年有余。祭灶神的枣馍,象征着劳动人民企盼风调雨顺;麦秸花馍,象征五谷丰登。

祝贺寿礼,要送寿桃,多把花馍蒸成桃形,上面点缀各种寓意吉祥长寿的小装饰物,再加以点色,作为“寿馍”赠送亲友,意在祝愿长辈长寿百岁。拜年送宝宝花馍,象征吉祥如意。同辈来往要送花馍,祝愿吉祥。结婚,母亲送给女儿花馍,以示吉祥如意,婚姻美满。孩子百日时,送猫、虎,其意是让威武的猫虎护卫孩子。十二岁圆锁时,送的是直径达尺余的大面圈儿,面圈上再放置十二生肖的花馍,有的大面圈里再套小面圈,中间放龙凤或虎头的花馍,祝愿孩子龙凤呈祥。订婚时,女方送给男方一个狮子花馍,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健康、能干的丈夫。男方回送一对鱼儿花馍,期望妻子灵巧,温柔如水,表达了一对新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婚娶时,男女两家都蒸很多大“喜馍”,这些大“喜馍”,要摆在桌子上供人们欣赏、品尝。这种花馍,圆形的面托上边缘捏花纹,铺一层红枣,层层叠起成锥形,上面捏上“鱼钻莲”的浮塑,蒸熟后加色点染,供人们欣赏和食用,也可作为礼品馈赠。办丧事时,人们还要捏蒸一种在灵堂前面供奉的“小食儿”花馍。这种花馍捏成各种花果、小动物形象,甚为精巧别致,蒸熟后再点染颜色。还捏蒸一种小巧玲珑,不点染颜色,白胖素雅的小面人,这种小面人,有爬、有卧、有抱花、有啃瓜等各种姿态,有时还把它置于染成大红大绿的大花馍之中。这类花馍一般是拜佛求子而专门制作的供品。

不同的节令,还有不同的内容和花样的花馍,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中秋节、七月初七、七月十五等节令,都蒸作不同的花馍。在花馍上做成各种形状的小动物,再加上五颜六色的小饰物作为点缀,互相赠送。节日期间,农家几乎家家都蒸花馍。春节敬神蒸的供馍是佛手、石榴、莲花、桃子、菊花、马蹄等各种形状的花馍供物,中间插以红枣加以装饰。大型供品还有“枣山”,把面里卷上红枣,拼成三角形,顶部捏成如意图案,再加捏几个小元宝、钱龙等。“枣山”蒸出后,点以颜色,成为一种民间艺术品。农家也蒸一种猪头形的花馍作“大供”。元宵节蒸的是灯、五畜、五果等花馍。清明祭祖蒸的是圆形花馍,上缀数颗红枣,名曰“子推”,纪念介子推之意。清明节还捏蒸一种叫做“寒食”的男女娃娃人头花馍,这种面人头,内包素馅,点嘴、眼睛,外加面鼻子、耳朵、眉毛等,甚是天真可爱。有的还捏蒸一种“寒燕儿”的花馍,蒸熟后插在树枝上,像是落在树枝上的燕子。这些供奉的民间花馍,相传与寒食节有关,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端午节蒸的是簸箕花馍,表示早备夏收。七月初七蒸的大花馍,形大如盘,内置针线,意在巧施针线。传说这一天妇女吃了“针线”、“顶针”之类的花馍,就心灵手巧。农历七月十五,花馍样式就更多了,有牛、羊、猪、兔等各种动物,还有娃娃和各种花卉、瓜果等。

花馍是土生土长的造型艺术,手手相传,那纯朴的造型,镌刻着黄河文化古老的印迹,它与民生休戚相关,反映了民间的传统文化与内涵,因此也成为农耕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广泛流传于黄河流域,影响极深,沿袭至今。

(作者单位:自治区群艺馆)

(编辑/艾平)

猜你喜欢

花馍红枣民间
一颗大红枣
闻喜:花馍的“花样生活”
花馍(大家拍世界)
我爱家乡的红枣
红枣期货价格大涨之后怎么走
花馍迎春
高人隐藏在民间
分红枣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