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氧化铜矿石的选矿方法研究

2012-11-29王颢凯王佳强王志锁

中国化工贸易 2012年9期
关键词:浮选

王颢凯 王佳强 王志锁

摘 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氧化铜选矿的多种方法和将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大量的低品位,细粒嵌布且杂质多的氧化铜矿选别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氧化铜矿 浮选 硫化 微生物浸矿

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对金属铜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品位硫化铜矿的不断开采面临逐渐枯竭,难选氧化铜矿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然界中的氧化铜矿物约有100多种。我国的铜资源中,氧化铜矿约占25%。多数与硫化铜矿共伴生,还有的呈独立状态存在。因此,开发利用氧化铜矿石是缓解国家铜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一、氧化铜矿石的类型

氧化铜矿石可划分为如下七个类型:

1.孔雀石型

以孔雀石为主,易选,硫化浮选法分选。

2.硅孔雀石型

以硅孔雀石为主,脉石为硅酸盐类,难选,可用化学选矿法、离析-浮选法处理。

3.水胆矾型

以铜的矾类矿物为主,中等可选,可用浮选或化学选矿法回收;若脉石为碳酸盐矿物,则可用联合法处理。

4.赤铜矿型

以赤铜矿和孔雀石为主,原矿铜品位高,浮选法处理。

5.自然铜型

共生矿物,粒度较粗,品位较富,易选,浮选法分离。

6.结合型

被极细粒状被褐铁矿或泥状物包裹,铜品位较低;若脉石为硅酸盐类,则属难选型,可用化学选矿法回收;若脉石为碳酸盐类,则属复杂型,可用化学选矿法或离析-浮选法回收。

7.混合型

矿石中有氧化物,也有硫化物,成分复杂,粒度稍粗大;若脉石为硅酸盐类,可采用浮选-化学选矿法处理。

二、氧化铜矿的选矿方法

1.硫化—黄药法

最常见的方法,先用硫化剂硫化,再用高级黄药捕收。采用硫化剂有:硫化钠、硫氢化钠、硫氢化氨、硫化氢、硫化钾等,最常用的是硫化钠。

研究表明,硫化的程度随着硫化钠浓度的增高和与矿物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孔雀石和硅孔雀石的硫化速度随着溶液中pH值的降低而提高,特别是硅孔雀石表现得更明显。而温度对硫化程度也有显著影响,温度从10℃升高至60℃时,孔雀石对硫化钠的吸附量提高了4.5倍,而硅孔雀石则提高3倍。由于孔雀石表面生成的CuS薄膜不稳定,易脱落,所以,选别氧化铜时应以早收多收为宜。

2.乳浊液法

先硫化氧化铜矿物,再用丙烯酸聚合物和硅酸钠抑制脉石,然后加苯并三唑、甲苯酰三唑、巯基苯并唑、二苯胍等络合剂,形成稳定的亲油性矿物表面,再用煤油、柴油、汽油等非极性油乳浊液覆盖其表面,形成强疏水的可浮状态,并牢固地吸附在气泡表面上浮。

3.脂肪酸(盐)法

脂肪酸及其皂类适用于孔雀石和蓝铜矿的选别。在一定长度范围内, 烃链越长,其脂肪酸(盐)的捕收能力越强,用量也越少;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C10-C20的混合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羧酸。一般用水玻璃、碳酸钠和磷酸盐做脉石的抑制剂和矿浆的调整剂,但该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用于脉石不是碳酸盐的硅质氧化铜矿;当矿石中含有大量铁、锰矿物时,其分选指标会变坏。

4.浸出-沉淀-浮选法(LPF法)

此法适于处理硅孔雀石等难浮或选别指标很差的氧化铜矿。因氧化铜矿物比较容易在酸中溶解,将矿石磨到单体解离,用浓度为0.5 ~3%的稀硫酸浸出,再用铁粉置换,沉淀析出金属铜,然后在pH=3.7-4.5的酸性介质中,用双黄药或甲酚黑药捕收沉淀金属铜和没有溶解的硫化铜矿物。虽然置换1 kg铜理论上仅需0.88 kg铁,但在实际生产中需1.5~2.5 kg铁,因为溶液中必须经常保持过量的残余铁,避免已还原的铜再被氧化。

5.氨浸—硫化沉淀—浮选法

将矿石细磨后,加入硫磺粉,然后进行氨浸。氧化铜与NH3,CO2作用的同时,即被硫离子沉淀,成为新的硫化铜颗粒,然后将氨蒸发,再用一般硫化铜矿浮选的方法浮选硫化铜。最佳浮选pH为6.5-7.5。此法适合于处理脉石是碳酸盐的难选氧化铜矿。

6.离析-浮选法

先将氧化铜矿石粉碎,向其中加入1~2%的Nacl和2~3%的煤粉,充分混匀后放入沸腾炉或回转窑中焙烧,温度控制在700~800℃,铜以氯化物状态挥发出来。在炉内弱还原性气氛中,铜的氯化物被还原成金属铜,并吸附在炭粒上。焙烧后的矿石,细磨后用黄药浮选。这种方法适用于难选的氧化铜矿和结合氧化铜矿,特别是含泥较多、结合铜占总铜30%以上以及含大量硅孔雀石和赤铜矿的矿石。缺点:热能消耗大,投资多,成本较高。

7.浮选-水冶法

在许多氧化铜矿和混合矿中,一部分是难选的,一部分是易选的。易选的,如果是硫化矿可直接用黄药浮选捕收,而碳酸盐铜矿物用硫化钠等硫化剂硫化后浮选,然后水冶尾矿或中矿。水冶有酸法和氨法,酸法经济便宜,适用于脉石主要是硅酸盐的矿石;氨法适用于脉石主要是碳酸盐的矿物。

8.微生物浸矿法

我国在铜官山铜矿进行了国内首次地下生物浸出试验,70年代完成了工业实验。西藏玉龙铜矿采用“生物浸出-萃取-电积全湿法提铜”工艺已通过专家论证,其中硫化矿石中细菌浸出铜达到80%以上,氧化矿的浸出率达到90%以上。

三、结语

在处理氧化铜矿时主要采用以上几种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氧化铜的选别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提高低品位铜矿资源利用率,增加湿法炼铜产量,扩大可利用资源量,目前氧化铜矿浮选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为:①设备大型化、节能高效化。②加强低毒高效价廉的新药剂研究。③优化选别流程、研究新型浮选工艺,如对环境污染较低的微生物浸矿法。争取做到工艺简单、合理、适用性强、成本低、指标好,实现氧化铜选矿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武薇,童雄.氧化铜矿的浮选及研究进展[J].矿冶,2011(6):5-9.

[2]赵福刚.铜矿的选矿技术进展[J].铜业程,2006(4):14-17.

[3]邓强,韩伟.微生物浸矿技术在选铜工业中的应用[J].矿业快报,2007(3):24-27.

[4]戈保梁,张文彬.氧化铜矿选矿研究进展[J].云南冶金,1994(4):13-17.

[5]程琼,库建刚,刘殿文.氧化铜矿浮选方法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5(10):32-35.

猜你喜欢

浮选
低品位萤石矿分选工艺研究
云南某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鲕状赤铁矿选矿综述
云南某铜矿及其伴生银的选矿试验研究
回收铁矿中伴生磷的浮选研究
羊拉铜矿选矿技术难题及进展
国内外选矿废水处理及回收利用研究进展
选煤中浮选机械设备的应用和展望
选煤中浮选机械设备的应用和展望
浅议如何提升洗煤厂的自动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