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

2012-11-29冯德连

铜陵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价值链集群

朱 晨 冯德连

(1.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2.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非一体化和全球贸易的一体化的趋势加剧,产业集群外部之间的弱联系被发掘,同时全球价值链及其治理模式的研究也逐步展开,大量的相关文献对产业集群在不同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下升级影响做了理论和实证性的研究,然而其中大部分研究局限于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对地方产业集群总的升级影响,却忽略了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下的升级研究。作为依靠传统资源、生产力要素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下升级影响更是鲜有学者研究。本文从价值链治理角度出发,希望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指明一条道路。

一、文献述评

(一)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Humphrey and Schmitz(2002)[1]认为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是是否能获得市场准入;二是是否能迅速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三是是否能得到公平的收入分配;四是能否能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

Kaplinsky and Morris(2001)[2]借助政治上的三权分立,将价值链治理的运行分为立法治理(Legislative Governance)、司法治理(Judicial Governance)和执法治理(Executive Governance)三种。 Sturgeon(2000)[3]区分了三种生产网络:权威型生产网络(Authority Production Network)、关系型生产网络(Relational Production Network)和虚拟生产网络(Virtual Production Network)。 Humphrey and Schmitz(2000)[4]依据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企业网络理论,把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划分为科层制、准科层制、网络制、和臂长市场制(市场关系)。Sturgeon and Lee(2001)[5]以产品和过程为基础提出了商品供应商(Commodity Supplier)、俘获型供应商(Captive Supplier)和交钥匙供应商(Turn-key Supplier)三种类型的供应关系。Gereffi、Humphrey和Sturgeon(2003)[6]依据交易的复杂程度,交易的标准性,供应商的竞争水平,三个变量,归纳了五种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分别是层级制(Hierarchy)、领导型(Captive)、关系型(Relational)、模块型(Modular)和市场型(Market)。

无论是上面的三分法、四分法还是五分法,都是一种静态的过程,而且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复杂性绝对不是三个变量可以分类清楚地。Gereffi、Humphrey&Sturgeon(2003)研究了成衣制造、鲜蔬产业发现治理模式的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参与者如何相互作用。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在不同时间,不同产业,不同阶段都会发生变化,主要原因:(1)新的生产者获得新的产能,权力关系发生变化;(2)投资的转换,维护领导地位代价巨大;(3)产业集群可能融入不同的价值链。

(二)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下产业集群升级文献综述

Gereffi(1999)[7]提出,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经济体迈向更具获利能力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的能力的过程叫做产业集群升级。Kaplinsky(2001)认为升级就是制造更好的产品、更有效地制造产品或者是从事需要更多技能的活动。文嫮[8]等(2005)认为集群升级表现为,“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利用各自区域特有的内生优势,发展和完善地方产业网络;并积极回应全球产业网络的变化,嵌入于全球价值链某个或某几个“战略性环节”,利用一种价值活动与另一种价值活动之间的关系,创造、保持和捕捉价值。同时,它们通过改变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和组织方式,改变价值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效率和成本,进而提升产业集群的能级,增进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Kaplinsky&Morris(2001)从价值链的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升级,主要有四种类型:过程升级(Process 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ion 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 Upgrading)和链条升级(Chain Upgrading)。Gereffi(2008)[9]教授研究了包括土耳其在内的五个发展中国家的成衣制造业,认为成衣制造业的升级遵循从OEM到OEM、ODM以至到OBM。从OEM到OEM、ODM以至到OBM这一产业升级研究思路一般适用于外包所形成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道路,而无法涉及海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特别是忽略已经发展了一段时期的内生型地方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情况。而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这四类形式则能反映全球价值链下各类地方产业集群的具体发展轨迹。而OAM到OBM,其背后所对应的产业发展的实质内容基本都涵盖于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等四种形式[10]。

表1 四种升级方式的实践形式

(三)文献评论

第一,价值链治理是指价值链中权力拥有者协调和组织分散于各地的价值创造活动。Gereffi(2005)[11]领导者的领导力(治理机制)决定了价值链的治理模式:领导者对于供应商完全控制的管理机制;领导者与供应商之间地位平等的价格机制;介于两者之间的合作机制。相应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被分为:层级型;市场型;网络型。

第二,在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下的产业升级,要考虑到产业集群本身的特点和嵌入价值链的方式。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多以制造业为主,升级路径主要依据从过程升级到功能升级,具体来说是从OEM到OBM的升级路径。事实证明,大多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存在“路径依赖”的问题,这与其原始的嵌入方式有关,单一的嵌入方式造成了现在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的困境。

二、不同治理模式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方式

Kaplinsky和Morris区分了嵌入全球经济的两条道路:低端和高端。低端道路是以低工资、低价格、简单技术、高污染、大量的资源浪费为代价参与国际市场,获得竞争力,它较少考虑劳动和环境标准,不注重职工福利的提高并且可能逃避纳税,因此和可持续增长的思想不相容。高端道路是通过使用新技术、不断调整并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来构建自身的能力,嵌入全球价值链,从而获取竞争力。显而易见,高端路线为最佳的选择,但事实上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却在进入世界市场的时候选择了低端路线。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单位劳动占资金少,技术装备程度低,容纳劳动力较多的行业,即在生产成本中,工资福利支出所占比重较大的行业(张志超,2006)[12]。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基础是人力资本的积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力带动企业,传统资源与地方产业中,能工巧匠与地方的自然优势相结合,形成的传统手工业作坊,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形成集群;二是企业吸纳人力,因为政府的扶持或者相关产业的兴起,使得原本没有特殊技能的居民变为熟练劳动的劳动力,随着规模的扩大形成集群。两种形成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集群内部是否有拥有特殊才能的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具有投入少产出快,吸收劳动力强的特点。

不同的形成方式对应了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途径。以人力带动企业的集群产品独特,工艺领先,一是通过贸易途径,在目标市场上销售集群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之间通过市场作为载体来沟通主体之间的交易,商品、服务买卖的核心机制是价格,集群上游企业完全有能力生产下游企业所需的产品,如中国温州市的合成革产业集群。这类集群比较适合嵌入市场型的价值链治理结构。二是集群内部产品品牌、企业声誉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是一种能力互补、技术交流的合作关系,如中国的奥康集团和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GEOX之间的合作。这类集群基于与发达国家间合作关系,比较适合嵌入网络型价值链治理结构。

以企业吸纳人才的集群在选择嵌入治理模式类型的时候,也有两种方式:一是当价值链中有核心企业存在时,核心企业通过内部管理可以提高竞争力,那么买卖的核心机制就转化为了内部管理机制,核心企业会通过并购的方式对集群直接投资,如中国的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被日本芝浦制作所并购。这类集群比较适合嵌入层级型的价值链治理结构。二是当存在一个或多个主导企业,且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具有核心地位的时候,这些主导企业掌握了一些生产技术,需要更多地熟练劳动力时,与其他企业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但这种控制不是产权的控制,属于广义上的合作关系,合作主要通过贴牌生产的方式,即代工生产模式,品牌的拥有者不直接从事生产制造,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控制销售渠道。这类集群比较适合融入网络型治理模式。

表2 治理结构对应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嵌入方式

三、市场型与层级型治理模式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影响

(一)市场型治理模式

关于市场型的治理结构下,产业集群的升级,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从理论上说,市场型的治理结构对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既无帮助也无阻碍(Humphrey&Schmitz,2002)。 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有其特殊性,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大部分是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就会有具体的产品投入市场或者是中间环节,尤其是以出口方式加入全球经济的制造业,有了产品作为基石,实现产品、过程和功能的升级较为简便。

2002年10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温州“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塑编之都”在这期间,温州市不断拓展业务,引进了德国、日本各种塑料制品30多条生产线,产出增加一倍,完成了工艺流程的升级;又同清华大学合作开发700毫米大口径超高分子聚乙烯耐磨管,完成了产品的研发和升级;(曾咏梅,2012)[13]Tewari(1999)[14]关于印度Ludhiana毛织品产业集群的研究表明,市场型治理模式有利于功能升级;Bazan和Navas-Aleman(2003)[15]的研究也表明处在巴西国内和拉美的市场型价值链有利于功能升级。

(二)层级型治理模式

很多学者认为,层级型的价值链治理模式不适于产业集群的升级,作者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内部是制造商的集合,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是以实物作为支撑,实物要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每一种商品都有其特有的用途,所以,即使是被并购的集群内部,过程的升级和产品的升级依据跨国公司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只是这种新的产品产权为跨国公司所有。这类集群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机电,汽车组装等资本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密集型部门。

中国的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是一类从事精密机械、光电子、智能仪制造的集群,在日本企业的扶植下,技术增强,提升了数码相机快门、手机摄像头等产品的质量,完成了产品的升级。

四、网络型治理模式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影响

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嵌入网络型的治理结构有两种方式:贴牌生产和互利合作,不论哪种方式进入全球经济,都是与核心或者主导企业合作的方式,一方面作为制造商,如果想要获得功能和链条的高层次升级,那么就会被认为背叛了原来的合作机制,打破原有的链条关系;另一方面,主导企业会实行技术封锁,如果不是外包技术设计,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很难获得功能方面的升级的技术。但是,合作机制却有利于产品和流程升级,依据“干中学”的观点,在于合作者互动中制造商知识水平和生产能力都在提升,可以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

宁波服装集群是通过贴牌生产嵌入价值链的典型,集群内部有雅戈尔,罗蒙等企业,年产值近15亿件。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加上企业规模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使得集群内部产品多样化,但是很多企业处在为国外零售商、品牌专营店的OEM阶段,除非有跨国公司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而放弃某个环节,集群才有可能实现功能升级;Knorringa(2000)[16]对于全球鞋业在网络型价值链治理模式下的研究也表明,中国、印度、巴西的制造商在发展设计和营销能力时遇到了障碍,阻碍了功能升级。

中国的奥康鞋业与意大利GEOX的合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提供了一种思路,就是两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群外合作,这种合作各司其职,但是与贴牌生产一样面临着功能升级的问题(曾咏梅,2012)。不过,奥康鞋业自主研发能力强,完全可以不依赖外部因素实现功能升级,但是这种功能升级有一定的风险:一是对品牌研究投资大,见效慢;二是破坏原来的合作关系,使之分离出价值链。

五、结论及建议

首先,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三种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都可以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提供过程和产品的升级,但是面对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时,市场型的治理模式可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因为高层次的升级意味着要增加投入,产出增加缓慢,加上领导企业的技术封锁,风险较大,在网络型和层级型治理模式下阻碍较多。

其次,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是一个容易获得升级,产出容易增加,能获得适时经济效益的集群,许多国家都遵循路径依赖的效应鼓励集群融入网络型全球价值链,但是就是这种以自然资源为代价、低技术、高能耗、高熟练劳动力的集群发展模式,在价值链中的升级却倍感乏力。究其原因,是实用主义导致了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单一,即使融入价值链治理模式,升级也后劲不足。

最后,不难看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要想获得全面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是一条可选之路。Gereffi教授通过对成衣制造价值链的研究发现:从OEM到ODM再到OBM员工的知识水平呈现的是递增趋势。集群嵌入价值链或者选择价值链治理模式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时候有利于集群的升级。集群内部的企业不能只通过劳动力的熟练劳动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如果有更为低廉的劳动力,更为有效的机械生产,那么集群最终会被取代,所以促进集群内部企业的升级势在必行。但是作为刚刚起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面临着外来领导厂商的技术封锁,加强自主研发的实力便成为一条长期而可行的道路。做好自主研发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学校教育,作为劳动力的主力军,学校教育的好还关系到劳动力的质量,好的学校教育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思想,提高创新能力;二是重点培育研究院所,政府加强投入,提高研究院所的研究能力,为集群升级提供可行的途径。

[1]Humphrey J.,Shmitz H.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J].Regional Studies,2002,(9).

[2]Kaplinsky,R.and Morriis,M.A Hand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M].Prepared for the IDRC,2001.

[3]Sturgeon,T.How Do We Define Value Chains and Production Networks?[R].Background Paper prepared for the Bellagio value chains workshop,2000.

[4]John Humphrey,Schmitz,H.Governance and upgrading:Linking 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R].IDS Working Paper,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University of Sussex,Brighton,2000.120.

[5]Sturgeon and Lee Industry Co-evolution and the Rise of A Shared Supply-base for Electron Manufacturing[R].Paper Presented at Nelson and Winter Conference,Aalborg,June,2001.

[6]Gereffi,G.,Humphrey,J.,Sturgeon,T.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3(5).

[7]Gereffi,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1).

[8]文嫮,曾刚.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研究——以上海浦东集成电路产业网络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7):20-27.

[9]Gereffi,Gary and Stacey Frederick.The Global Apparel Value Chain,Trade and the Crisi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In O.Cattaneo,G.Gereffi&C.Staritz(Eds.),Global Value Chains in a Postcrisis World[M].Washington,DC:World Bank.2008.157–208.

[10]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9):11-18.

[11]Gereffi G,Humphrey J,Sturgeon T.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An analytic framework[EB/OL].www.ids.ac.uk/global value chains/,2005-11-18.

[12]张志超.在工业化进程中“河南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4):90-93.

[13]曾咏梅.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模式及其权变选择[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69-80.

[14]Tewari M.Successful adjustment in Indian industry:The case of Ludhiana′s woolen knitwear cluster[J].World Development,1999,27(9):1651-1672.

[15]Bazan L,Navas-Aleman L.Upgrading in global and national value chains:Rec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Sinos Valley footwear c luster,Brazil[C].Novara:To be Presented at the EADI′s Workshop/Clusters and Global Value Chains in the North and the Third World,2003.

[16]Knorringa P.Agra:An old cluster facing the new competition[J].World Development,2000,27(9):1587-1604.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价值链集群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