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万铁路堡镇地区工程地质勘察

2012-11-29曾强运

铁道勘察 2012年1期
关键词:工程地质岩溶围岩

曾强运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3)

1 地质背景

堡镇地区处于构造剥蚀、侵蚀中山区,山高坡陡、沟谷纵横、植被发育、灌木杂草丛生,山岭和沟谷呈NWW向延展,榔坪河南岸为溶蚀山谷组成的岩溶地貌,北岸为碎屑岩组成的尖棱状山脊。区内海拔高度800~1 646m,相对高差300~800m。

测区位于东西向长阳背斜北翼,以榔坪河为界,北岸出露志留系碎屑岩,南岸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山系、斜坡走向以及线路走向皆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台原区为东西向宽缓台地,并构成了岩溶水系统的补给区,斜坡地带为岩溶地下水径流区,榔坪河为岩溶水的排泄区。水动力模式为:面状补给→横向径流→纵向受阻汇聚→管道流顺岩层走向运移。奥陶系中上统的泥质灰岩和志留系碎屑岩为阻水层,一方面阻止了岩溶地下水向北的运移,同时又将南部岩溶台原的地下水在该阻水层的南侧富集,顺岩层走向岩溶和岩溶管道发育。图1为堡镇地区区域地质略图。

图1 堡镇地区区域地质略图

2 综合地质勘察方法

针对堡镇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集成了工程地质遥感、大面积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带状地质调绘、深(浅)孔钻探及综合测试试验、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地应力原位测试试验、地层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及应力应变测试试验等多种勘察方法,并采用常规勘察阶段与加深地质、施工地质勘察阶段相结合的多阶段综合地质勘察,基本查明了堡镇地区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在勘察期间,对堡镇地区进行了踏勘、加深地质、初测、定测、补充定测等多个阶段的综合地质勘察。在充分搜集、分析研究既有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判译先行,以大面积工程地质测绘和大面积水文地质调查为基础,以浅孔、深孔钻探为勘探手段,并进行了针对性的孔内测试试验(地应力测试、地温测试、水文试验、综合测井等)以及大量的土、石水样测试试验工作。

在施工地质期间,对堡镇隧道进行了工作面地质素描、煤系地层瓦斯监测等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特别是针对“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技术难题进行了专题攻关研究,进行了大量现场取样测试试验、地应力原位测试试验、地层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应力应变测试试验以及地质综合分析等一系列施工地质工作。

3 工程地质选线

测区在构造上隶属于长阳背斜北翼,其东部发育有仙女山区域性大断裂,构造极其复杂。测区处于寒武、奥陶系灰岩和志留系碎屑岩相结合部位。榔坪河南岸灰岩区位于岩溶地下水排泄区,岩溶发育,岩溶地下水活动强烈,发育有多条暗河系统和岩溶大泉,显示“背斜汇水分散排泄型”岩溶水系统特征,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隧道在此范围内通过时与主要富水带、暗河、纵向岩溶管道系统平行,极易遭遇大型岩溶涌水、突泥灾害,隧道施工风险极高。北岸为碎屑岩区,地形条件陡峻,顺层滑坡群发育。

经综合比选后,采用了绕避碳酸盐岩的北岸碎屑岩隧道方案,避开了南岸岩溶、岩溶水发育区,从源头上规避了可能发生的大规模突水、突泥等重大地质风险,使隧道的地质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并采用长隧道方案,成功规避了顺层滑坡群。

堡镇隧道置于碎屑岩地段后,部分地段富集裂隙水,主要存在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地质问题。相对于岩溶岩溶水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及灾害性而言,软弱围岩大变形问题施工中可控,降低了施工的安全风险。图2为堡镇隧道区域岩溶水文地质剖面示意。

图2 堡镇隧道区域岩溶水文地质剖面示意

4 软弱围岩高地应力大变形勘察

4.1 围岩物理特征勘察

通过带状地质调查、浅孔及深孔勘探、水石土样试验,包括岩样磨片、抗压、软化等综合地质勘察测试试验,确定堡镇隧道围岩的物理特征。

(1)围岩软弱、破碎

洞身主要位于志留系下统的粉砂质、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及炭质页岩地层,仅局部位于奥陶系泥灰岩夹页岩地层,层间多夹有软弱泥质夹层,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6.5~13.1 MPa,软化系数为0.31~0.42。部分富水炭质页岩地段岩芯呈破碎,遇水呈泥状,取样困难,所取得的最低抗压强度为1.04 MPa;富水砂质页岩抗压强度一般为3.9~9.1 MPa。

发育有多组节理,一般地段发育2~3组,局部地段发育4~5组,节理密集,围岩破碎,多呈角砾碎块状。

(2)围岩顺层偏压

堡镇隧道属典型的顺层偏压隧道。隧道处于长阳背斜构造的北翼,地层走向 NWW,倾向 NW350°~NE25°,倾角一般为35°~55°,隧道轴线基本平行于岩层走向,隧道洞身左侧边墙岩体顺层,洞壁易产生顺层滑动位移变形。

(3)裂隙水发育

隧道进、出口及局部浅埋段地表发育多条冲沟,由于岩体破碎,使得隧道局部部位裂隙水较发育,受裂隙水的影响,洞身围岩的稳定性大大降低。根据降雨入渗法,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为4 634m3/d,最大涌水量为20 422m3/d。

4.2 高地应力勘察

通过深孔地应力测试试验及地应力原位测试试验、围岩变形监控量测资料反演分析等,确定隧道区高地应力的特点。

隧道实测最大地应力约为16 MPa,隧道横断面内的最大初始应力约为14.75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57°W -N67°W 之间,与隧道轴线夹角30°~40°,围岩的强度应力比为0.07~0.6,属极高应力区。

地应力状况受岩体结构完整程度影响显著,隧道区地应力无论是量值还是方向变化幅度都比较大,地应力场复杂,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

5 结束语

工程地质选线是规避施工风险的源头,对复杂山区线路方案的选择需在多阶段、多方法综合地质勘察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地质选线,经综合分析比选后,选择施工风险最小的线位方案通过,最大程度地规避施工地质风险。

软弱围岩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除常规勘察阶段外,还需加强施工地质勘察工作,如围岩物性特征、高地应力特点及变形特征等的相关勘察及分析工作。

[1]何华武,曾强运.复杂艰险山区地质勘察及选线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09(12)

[2]顾湘生,曹柏树,等.堡镇隧道地质勘察报告[R].武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2004

[3]曹柏树,刘坡拉,等.堡镇隧道汇报材料[Z].恩施: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2007

[4]顾湘生,刘坡拉,等.宜万铁路深埋岩溶隧道地质勘察综合技术[Z].武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2011

猜你喜欢

工程地质岩溶围岩
穿越岩溶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软弱围岩铁路隧道超前预加固适用性研究
隧道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治理技术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