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高调平息香港驻军风波

2012-11-29李意根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10期
关键词:周南退场驻军

邓小平高调平息香港驻军风波

1984年5月15日起,耿飚参加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此之前的3月12日,他参加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按照这次会议精神,耿飚对参加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认真进行了会议发言准备,对需要审议的提案拟好了建议。此后,就忙于出席世界议联大会和接待“议联”会员国来华访问的代表团。然而,在六届二次会议上一次突如其来的采访,却使耿飚陷入一场严重的政治事件中。

事情的起因是关于香港回归后是否在香港驻军的问题。在当年的“两会”期间,香港记者到处采访,打探中央关于香港问题的立场、决定。据时任香港回归中方谈判代表团团长周南回忆说:“1984年5月,香港一些大的传媒派了一些女孩子来当记者。这些女孩子很难缠,有的还是奉命来摸底的。”前外交部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华持同样的看法。他回忆说:“被邀请来的香港记者极想捕捉到一点有关中央对香港回归问题谈判的信息,其中焦点之一就是回归后人民解放军是否进驻香港问题。香港记者趁人大会议期间香港各界人士同中国高层人士聚集的时机,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劈头盖脸地提问。”

耿飚就是在劈头盖脸的提问中出纰漏的。据时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敏回忆:

有记者问耿飚副委员长:“香港老百姓怕驻军,你们中央是不是一定要在香港驻军?”耿飚副委员长作了含糊其辞的回答:“我们可能不一定驻军吧。”第二天,香港报纸讲香港不必驻军,是“中国政府的意见”;“中共前国防部长说,香港恢复后,中国将不派军队进驻香港”。一时间,满城风雨。

耿飚是解放军著名将领,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外交战线工作,后担任国防部部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外交、国防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一句含糊其辞的话,被香港记者作了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诠释和报道,因而引发轩然大波。

5月25日上午,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闭幕大会结束后,邓小平接下来就要与参加“两会”的港澳代表和委员见面,并安排了记者现场采访。邓小平决定要在港澳代表和记者面前说清楚这件事情。

会见开始了。在严肃、紧张的气氛中,大家陪同邓小平慢慢走到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港澳同胞立即站起身来,热烈鼓掌。5分钟后,警卫人员按照惯例,请站着的其他记者退场。邓小平突然对记者说:“哎!你们回来,等一等,我还有话讲。”

周南回忆说:“本来按照规定,邓小平接见各界人士,前边拉着一条红线,记者站在那里拍照,也不许说话,拍完了就退场,然后宾主就谈话了。这次他们拍了照,正退场的时候,邓小平把他们叫住了。”

邓小平要趁这个机会,对记者们说几句话。他说:“你们给我辟个谣。”邓小平特意对记者郑重其事地说了下面一段话:“我国在恢复对香港的主权以后,中国有权在香港驻军。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主权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

接着,邓小平的语调提高了八度:“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领土!”

当港澳记者退场之后,邓小平又对港澳代表和委员详细论述了驻军的必要性,还就中英谈判的进程、过渡时期的问题等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我们明确讲了,中国要在香港驻军。耿飚讲的有一条是对的,就是香港不负担军费,费用由中央负担,不用香港负担。这在会谈中我讲了。我说,为什么要在香港驻军?香港以后实行最广泛的自治,驻军象征着中国的领土,象征着我们的主权。”

邓小平的讲话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播出了。邓小平的讲话澄清了中央关于香港驻军问题的立场,让“炒作”耿飚答话的香港媒体不得不重视。26日,香港各报均以“邓公宣布在港驻军”为通栏大标题,在头版发布消息。

对于邓小平的讲话,英国人相当震动。在邓小平发怒的第二天,英方谈判团首席代表、驻华大使伊文思紧急约见中方谈判团团长周南。伊文思说:“邓的讲话在香港各界引起很大的震动。港英当局还是很害怕这个问题,希望你们中国政府慎重考虑,是不是不一定要在香港驻军。”周南说:“你不要再讲了,我们已经讲了多次。这是恢复行使主权。国防要中央管,就必须在香港驻军。邓已经发了脾气,你还讲什么!”

5月28日,经过反复回忆和思考,耿飚为此写出了检查。他写道:“费了两天时间,仔细考虑,我确实讲了‘解放军不需要进驻香港,港人也可以不付军费’。这是毫无根据的。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果,是一次严重的失言。由于我说了错误的话,政治上影响很坏,使党和国家蒙受严重损失。小平同志对我的批评,是完全正确的、必要的,我真诚地拥护。今后一定从头学起,提高政治水平,兢兢业业地工作,把小平同志的批评当做座右铭。”

耿飚的自我批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认错和知错就改的高风亮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的风度,令人肃然起敬。

邓小平的表态、记者的及时报道、耿飚承认失言的坦诚,使这场“轩然大波”瞬间平息。中英双方在谈判桌上关于驻军问题的“争吵”戛然而止。

(文/李意根 据《文史精华》)

猜你喜欢

周南退场驻军
逃之夭夭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退好人生的每一个“场”
还想听你的故事
职业打假者还不到退场的时候
你会怎样对待“沉没成本”
试论新时期边疆民族地区驻军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