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IC环境人员配置问题研究

2012-11-28孙维李纪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5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员图书馆

孙维 李纪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哈尔滨 150000

高校图书馆IC环境人员配置问题研究

孙维 李纪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哈尔滨 150000

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的大学图书馆出现了一种服务新模式——信息共享空间,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资源和人员是它构成的核心,目前已成为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潮流。人员的配置及其服务能力是评价一个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优劣的决定因素。

信息共享空间;人员配置;IC服务模式

随着大学的发展、技术的驱动,图书馆也面临着变革,为适应和面对这种变革,一些新的概念和实践逐渐的引进图书馆界,信息共享空间( 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便是如此之产物。人员的配置及其服务能力是评价一个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优劣的决定因素。

1.IC概述

IC是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于北美一些高校图书馆的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它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的、确保开放存取的“一站式”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它整合使用方便的互联网络、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以及内容丰富的知识资源库,把高校图书馆融入教学与研究的整个过程,在技能熟练的图书馆参考咨询员、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工作者和指导教师的共同支持下,培育读者信息素养,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1]最早的IC是1992年8月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开放的“信息拱廊,1994年进一步扩建后将名称改为信息共享空间。[2]此后的十年间,IC在国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得以蓬勃发展,目前已成为欧美大学图书馆一种流行的信息服务模式,也对整个图书馆界新一轮的服务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开始探索建立IC,如: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IC;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准备在闵行校区试点IC。[3]2004年以来香港地区的一些大学图书馆对IC的研究和实践走向深入。如:香港树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等。可以说IC代表着大学图书馆目前发展的新潮流。

1.1 IC理念和构成

一个新建的IC必须由共用空间和共用资源两大部分构成,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服务。IC共用空间包括:信息服务台、电子阅览室、个人学习室、团体研讨室和开放培训空间; IC共用资源包括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整个IC设计理念中,资源和服务是IC设计的核心。

IC由物理层、虚拟层、支持层构成。

1.2 IC的目的

IC 的目的:(一)为用户提供足够多的数字资源,满足他们获得任何形式的信息;(二)提供参考咨询、计算机技术咨询、多媒体专家等的专业服务;(三)为用户提供灵活多变的物理空间,增强用户信息交流、研究和创新能力; (四)有效支持和强化信息素养教育。

2.IC环境对人员配置的要求

2.1 人员配备合理化

建设一个成功的信息共享空间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和因素, IC人员的配置及其服务能力是最终决定性因素。[4]目前,参考咨询馆员、IT专家、馆外特聘学科专家或教师、普通管理员或学生助理,是IC服务模式的人员合理配备。

参考咨询馆员,负责较高层次的信息检索、参考咨询、学科导航及学习辅导等服务;

IT技术专家,负责解答用户的技术难题,为用户使用IC内的各类软硬件提供指导和帮助;

馆外特聘学科专家或教师,通过网络以及专家导航系统这个平台,将用户和各个专业的学科专家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为用户解答专业问题,或现场辅导学生作业解答问题;

普通管理员或学生助理,负责承担一些简单的、非技术性的工作,如馆藏指引、文献复制及IC日常事务管理等,支持IC的正常运行等;

2.2 人员配置专业化

对图书馆员来说,为具有一定知识背景和能力的师生提供服务,极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它要求图书馆员不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超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情报分析能力,在知识结构上,要求图书馆员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才能使提供的服务更加个性化和深入化,完成与自己的服务相关的服务。

2.3 人员能力综合化

IC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外,笔者认为还应具备以下能力。

2.3.1 具有知识挖掘能力

知识挖掘能力是IC 环境下图书馆员的一项基本功。是面向内容的知识服务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指通过对资讯体进行定性定量处理以挖掘隐含在其中的知识内容的一种服务。[5]包括需求分析与知识采集、知识过滤与挖掘、知识提供等能力。

2.3.2 具有协同合作能力

一些高校的IC是由计算机专家、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学生共同负责的。具备良好的协同能力,以便为用户提供跨部门的联合服务,将知识顺畅地传递给IC用户,是图书馆员在 IC 环境下开展服务工作最为重要的方面,这种能力贯穿于服务的始终。

2.3.3 具备弹性的信息服务能力

IC 环境下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一项完整的信息服务可能需要用户与馆员之间的多次交流,而不是简单的一次性的数据收集、加工与传递。馆员要随着用户的需求不断更新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直到用户满意为止。[6]

除此之外,IC工作人员还应具备心理辅导、写作辅导、西文翻译等能力。

3.IC环境下人员配置工作重点

3.1 人员培训

IC的工作人员已不是传统的图书馆馆员,而是普遍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人才。IC服务人员必须具备综合服务技能,因此必须重视对他们的培训。既要采取交叉培训的方法又要有重点的进行培训,交叉培训可以通过“取长补短”和相互学习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服务技能。主要内容包括:服务理念和服务技能两个层面。而针对不同的工作人员给予重点培训,比如对图书馆员要加强信息检索、参考咨询等图书情报服务技能;面对千变万化的技术难题IT工作人员应加强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管理人员要加强IC的规章制度、服务流程、室内资源管理的培训。总之,IC服务人员能力的高低是决定IC服务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人才招聘

针对IC环境的特点,公开招聘,严格考核,引进具有扎实专业学科背景、过硬图书情报知识、丰富服务经验的高科技人才,同时对应聘人员的外语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要求。并改善工作环境和馆员待遇,实行人性化管理,为他们的职称评定提供良好条件。

3.3 培养团队精神

IC服务人员来自不同部门,要相互磨合适应对方,还要相互协作,彼此促进,共同提高,把自己命运与IC的发展系在一起,追求团队整体的绩效与和谐。

3.4 设计适合本馆IC建设的人员配置

IC的建设没有固定模式,结合自身特点,探索适合本馆IC模式的人员配置。作者认为,为在校学生和将要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作指导。

总之,在IC 服务理念中, 资源和服务是核心, 而人才及其服务能力是评一个服务优劣的决定因素。培养适合服务模式的人才,是各图馆建设的重大问题。只有选拔配备既具备学科专业知识, 又了解图书馆馆藏资源,信息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的图书馆员,才能真发挥出IC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1]任树怀,孙桂春.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24

[2]林少微.图书馆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设想[J].图书与情报,2009(3):66

[3]同[2]图书与情报,2009(3):67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5.070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员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