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生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2012-11-27金为民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1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患条目

周 栩,金为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 200080)

沟通能力是医疗活动的基础。据统计,我国80%的医患矛盾直接源于双方沟通不畅,其余涉及医疗技术的医患矛盾也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密切关系[1]。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合格临床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医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熟练应用医学知识开展临床实践的关键环节[2]。本文通过比较临床阶段理论学习医学生和实习生对临床沟通能力的自评结果,分析当前医学生在沟通能力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5月在我院进行医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四年级医学生70名作为理论学习组,已完成约10个月实习的五年级医学生80名作为实习组。

1.2 方法

1.2.1 调查表“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由杨芳宇等[3]研制,根据Steyn对学生在医疗环境中有效沟通行为的界定和分类,从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确认病人问题、共同参与、传递有效信息和验证感受6个维度编制相应的条目。

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制,包括从不使用、偶尔使用、比较常用和经常使用,分别计为1~4分,满分108分。

1.2.2 调查方法 教学办公室教师负责给医学生发放“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要求学生无记名填写,当场回收。向理论学习组发放7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4份,有效回收率91.4%;向实习组发放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10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均数、标准差对理论学习组和实习组的临床沟通能力自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见表1)

医学生理论学习组的沟通能力自评总分为(80.48±9.59)分,实习组的沟通能力自评总分为(76.38±9.61)分,经t检验,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在具体的量表条目中,Q 12(当我对病人问题的理解没有把握时,会向病人进一步提问),Q 17(我虽然专注于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但会顾及病人的反应),Q 21(我不需要反复解释,就能让病人听明白我的意思)3题实习组的自评得分高于理论学习组(P<0.05);而Q 2(我对病人的谈话表现得感兴趣),Q 10(无论病人提供的信息是否有价值,我也会注意听),Q 18(我不习惯用“是否……”、“……是吗?”等提问方式,使病人能给出尽量简短的答案),Q 23(我会有意识地引出病人的顾虑和心理焦虑),Q 24(我会设身处地地理解病人的感受)5题理论学习组的自评得分高于实习组(P<0.05)。

表1 临床医学生沟通能力自评得分比较(,分)

表1 临床医学生沟通能力自评得分比较(,分)

注:*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量表条目 理论学习组(n=64) 实习组(n=80) P值建立和谐关系Q1 Q2 Q3 Q4 Q5敏锐倾听Q6 Q7 Q8 Q9 Q10确认病人问题Q11 Q12 Q13 Q14 Q15共同参与Q16 Q17 Q18 Q19传递有效信息Q20 Q21 Q22验证感受Q23 Q24 Q25 Q26 Q27合计3.00±0.763.13±0.633.02±0.603.05±0.683.03±0.622.95±0.692.87±0.543.04±0.642.89±0.633.05±0.640.710.010.780.140.89*3.20±0.623.11±0.623.14±0.663.17±0.553.09±0.582.98±0.603.06±0.643.08±0.632.91±0.613.22±0.552.80±0.672.77±0.992.41±0.752.63±0.852.72±0.742.61±0.753.00±0.622.97±0.693.13±0.653.06±0.663.11±0.653.11±0.6280.48±9.593.16±0.542.94±0.733.01±0.653.23±0.642.73±0.663.01±0.773.38±0.573.05±0.543.02±0.763.17±0.592.64±0.663.14±0.652.15±0.742.68±0.862.72±0.692.89±0.632.98±0.622.48±0.792.91±0.542.90±0.702.91±0.642.95±0.6876.38±9.610.650.150.240.510.000.810.000.740.320.620.150.010.040.690.980.020.830.000.030.150.060.160.01*** * * * * *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医学已不再是单一的生物医学,而是涉及人文、社科、生物医学的综合性学科,这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发表的《福冈宣言》指出:医生缺少沟通被看做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没有能力的表现。2002年提出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强调了对医生敬业精神、伦理行为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要求[4]。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是英国大部分医学院医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美国21世纪医学生教育课程重点加强的9项内容之一[5]。

我国现行的高等医学教育,强调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忽略了医学生沟通技能培养。南京医科大学于2003年将医患沟通学作为必修课程开设,但多数医学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或仅作为选修课程开设[6]。200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等8所医科大学接受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的全球医学基本要求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医学生的沟通技能较为薄弱,极需加强[7]。

为了解我院学生对沟通能力的看法,我们对理论学习组和实习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医学生对沟通能力的自评得分(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从具体条目来看,在量表1~15条目中(主要关于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和确认病人问题的基本医患沟通能力的内容),理论学习组对Q 6(我愿意倾听病人的述说)和Q 15(为完整了解病人的意见,我会进一步询问)的自评得分≥3.20分,其余13个条目的自评得分范围为2.91~3.17分。实习组对Q 9(在病人说话时,我会用点头、应答、微笑等方式)和Q 12的自评得分≥3.23分,其余13个条目的自评得分范围为2.73~3.17分。说明无论是未全面参与临床实践的理论学习学生,还是已参与实践10个月的实习生,都掌握了基本的医患沟通技巧。尤其是实习组的Q 12自评得分为(3.38±0.57)分,是1~15条目中的最高分,更说明了学生对自身拥有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充满自信的。

在量表16~27条目中(主要是关于共同参与、传递有效信息和验证感受的高级医患沟通能力的内容),理论学习组有6项自评得分≤2.80分,分别为Q 16(交谈中,我尽量不比病人说得多),Q 17,Q 18,Q 19(我尽量不会告诉病人怎样去做,而是让他自己作选择),Q 20(我向病人提供详细解释),Q 21,集中在共同参与和传递有效信息的条目范围内。实习组也有5项自评得分<2.80分,分别为 Q 16、Q 18、Q 19、Q 20和 Q 23,分布在共同参与、传递有效信息和验证感受的条目范围中。实习组对Q 18的自评得分为(2.15±0.74)分,是16~27条目中的最低分,说明了学生在与病人进一步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上,由于涉及医患双方交流上的控制、驾驭、引导、释疑、安心和配合等问题,显得没有把握和信心。

对于Q 12、Q 17和Q 21,实习组的自评得分高于理论学习组,(P<0.05),说明通过实习,医学生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能恰当地运用医学知识向病人解释。而对于Q 2、Q 10、Q 18、Q 23和Q 24,实习组的自评得分低于理论学习组(P<0.05),说明通过实习,医学生清晰地发现自己在医患沟通上的薄弱之处。如面对病人及其家属进一步询问时,医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紧张、焦虑等心理,并容易陷入怕说错话、做错事等自我否定的心理困境中。一旦病人或其家属有怀疑、挑剔、不满、不信任、轻视等表现时,医学生易产生畏惧情绪;一旦出现交谈冷淡,医学生不会主动引出话题;或与病人交流出现争议时,医学生不会积极缓和话题;当病人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医学生不能妥善处置等。这些都说明医学生在面临沟通困境时的应变能力有待加强,需在实习期间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

总体来说,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需要管理部门、教研室、带教教师及自身的共同努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我院自2007年起开设了针对四年级医学生的医患沟通学选修课,内容涉及医患沟通的心理学知识、原理、技能等理论课程,门诊导医、内外科病房陪护等实践课程。为加强医患沟通学课程建设,可增加利用标准化病人的临床沟通技能实训课程,通过开展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来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召开班级讨论会,实习小组间互相交流所见到的病人种类和医生接诊病人的不同态度、方式、效果等,使医学生有机会观察他人和自己的行为,举一反三,利于其改进交流方式和提高沟通能力。

教研室应定期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临床带教教师良好沟通能力的培养。

带教教师应加强对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在临床带教中不仅要指导医学生诊治疾病,还要有意识地训练医学生如何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如何共同参与、换位思考。

医学生应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包括主动与带教教师、护士、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如辅助科室技术人员、清洁工、护工等)展开交流,学习沟通的技巧,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提高沟通能力。

[1]曲书强,孙福川,周艳娟.医患沟通:医患冲突防范及化解的特效处方[J].医学与哲学,2007,28(3):45-46.

[2]邵燕.推行双导师制,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82-83.

[3]杨芳宇,沈宁,李占江.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量表的初步研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

[4]Core Committee,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J].Med Teach,2002,24(2):130-135

[5]王劲,戴肖黎.美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启迪[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5,3(3):166-167.

[6]王锦帆.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6):30-32.

[7]高中玉,钟懿隽,任为民,等.浅析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427-428.■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患条目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