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状态的影响①

2012-11-27葛晴霞章慧霞郭根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年11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家属康复

葛晴霞,章慧霞,郭根平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的常见病,致残率可高达70%~80%[1],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证实,社会支持具有缓解压力,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作用[2]。预期适当的社区康复模式也能促进其社会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4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入组标准:①年龄47~82岁;②首次脑梗死或脑出血,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③病程1~6个月;④意识清楚、检查合作。排除标准:①明显失语或严重认知障碍;②既往脑器质性疾病及精神障碍。

将94例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n=47):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龄46~80岁,平均(65.4±9.8)岁;脑梗死29例,脑出血18例。对照组(n=47):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48~82岁,平均(64.3±9.2)岁;脑梗死27例,脑出血2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因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有家庭条件支持。干预组利用社区康复卒中单元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普通社区家庭护理。

1.2.1 建立社区康复卒中单元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经住院神经科及康复科治疗后病情稳定,各项医疗指标表明患者可以出院后,社区站医护人员、康复治疗师及时对患者进行访视,进一步了解、评估患者的病情、家庭支持系统情况、社区康复护理需求等。接受社区康复卒中单元护理干预的患者一律进入卒中集中护理单元,由接受过正规康复培训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

1.2.2 护理内容 患者入组后即行心理干预;除常规健康宣教外,每周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一次集中健康教育,采用多媒体或互动形式,着重讲授脑卒中及其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常识。以上宣教每次45 min,每周1次,共3个月。依据患者及家属疾病了解程度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根据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平时注意调整患者的情绪,保持最佳状态,从而使其很好地配合治疗,并及时调整患者的训练内容和进度;鼓励患者之间,患者与家属之间互动。

1.2.3 康复训练 采用运动再学习法。

1.2.3.1 上肢训练 ①引发前伸(reaching)和前指(pointing)的肌肉活动和运动控制: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举起其患侧上肢并支持在前屈位,患者尝试向天花板伸;将患手越过头触及枕头;随治疗师的手活动;患手向前伸触及物体,不能让手臂掉下来;②维持肌肉长度训练:患者坐位,患手伸肘平放在身后的床上;让患侧肘关节稍为弯曲,轻轻向墙上推手掌以伸直肘关节,保持患手在墙上并转动身体面向前方或侧方,保证患手不下滑;③引发肌肉活动及训练操作的运动控制:训练伸腕、旋后、拇外展和旋转、手的桡侧和尺侧偏移,患手操作物体,日常生活训练。

1.2.3.2 下肢训练 ①髋关节对线训练:仰卧位,患腿放在床边,小范围伸展髋关节;患者双足负重站立并伸展髋关节;②预防膝关节屈曲训练:使用带有铅条的白布夹板;患腿负重站立;③诱发股四头肌收缩训练:长坐位下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步行训练。

以上训练每次45 min,每日2次,每周5 d,共治疗3个月。护理人员将康复训练项目及家庭护理内容制成表格交给家属,由家属负责记录每日完成情况。每周护理人员及康复治疗师指导、监督、检查完成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

1.2.4 社区模拟社会活动 社区医护人员联合街道成立社会活动小组,每月组织1次患者参加社会实践及再就业活动。活动中聘请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社会工作者进行相关帮助。

1.3 评定方法 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4](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4](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ocial DefcitScreening Schedule,SDSS)[5]进行评定。所有参与评定的医生均接受专门训练,同一患者治疗前后均由同一医生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FMA、MBI及SD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3个月末,两组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干预组提高更多(P<0.05),见表 1~表4。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上肢FMA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FMA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BI评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评分比较

3 讨论

以现代医学模式看来,反映人体健康程度、疾病过程以及疗效判定指标,不仅仅需要生理学或病理方面指标,也应包括对其精神心理方面检测和社会活动的评估,后者所代表的社会功能内容应体现人的适应、生存能力和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发展意义,并应充分展示人体功能的社会存在价值和生命的意义[6]。社会功能应被确立为重要的预后因素,并作为疾病治疗的近期和中远期努力目标。

如何减少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融入家庭和社会是康复护理工作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也顺应了当代康复医学以功能为导向的研究方向[7]。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卒中单元是治疗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8];有组织的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是适合所有卒中患者的唯一最佳干预手段[9]。

社区康复卒中单元对充分发挥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功能起到促进作用。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与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及预后均有紧密关系[10]。而家庭是脑卒中患者最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康复与转归[11]。卒中单元使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家属态度积极,充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及时鼓励,消除患者顾虑,激发其康复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康复护理训练,促进生存质量的提高。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康复训练活动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康复训练的信心与兴趣。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社区站小组康复训练活动,使患者之间、家属之间、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间增进沟通、交流,患者间及家属间互相鼓励、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了康复训练的信心与兴趣,同时掌握了更多的康复护理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康复。本研究显示,社区康复卒中单元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效果,与卜宁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2]。

常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也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改善[13]。而集中康复训练比一般照料更能促进脑卒中患者生理、社会和角色功能的快速改善[14-16]。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社会功能既为生命健康的要素,又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内涵。脑卒中患者的社会功能是一个需要长期连续康复护理的过程,社区康复卒中单元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社会功能状态。由于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今后应进行长时间随访的相关深入研究。

[1]向代群,李蓉梅,李伟,等.脑卒中后焦虑与瘫痪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594.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42.

[3]黄如训,梁秀龄.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9-261.

[4]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1-153.

[5]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3-166.

[6]Lubetkin EI,Gold MR.Areas of decrement 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L):comparing the SF-12,EQ-5D,and HUI 3[J].Qual Life Res,2003,12(8):1059-1067.

[7]Teasdale TW,Enghetg AW.Long-term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of stroke [J].Ugeskr Laeger,2007,169(40):3401-3404.

[8]Treib J,Gruner MT,Woesaner R,et al.Treatment of stroke on an intensive stroke unit:a novel concept[J].Intensive Care Med,2000,26(6):1598-1611.

[9]郑萍,章军建.卒中单元——脑血管病管理的新模式[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259-263.

[10]顾竣,吕繁.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5:14-15.

[11]程若莺,周郁秋,孟丽娜,等.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5):443-445.

[12]卜宁,吴海琴,张巧俊,等.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943.

[13]巩尊科,翟宏伟,陈伟,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6):571-573.

[14]Studenski S,Duncan PW,Perera S,et al.Daily functioning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erapeutic exercise for subacute stroke survivors[J].Stroke,2005,36(8):1764-1770.

[15]郭瑞友,马晓维,毛德军.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功能和生存质量的长期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3):264.

[16]Wilma M,Hopman MA,Verner J,et al.Quality of life during and after inpatient stroke rehabilitation[J].Stroke,2003,34:801-805.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家属康复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