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玉帛之旅
2012-11-27台湾高安国
■ (台湾)高安国
我们“退役将官总会”继2011年9月接受湖南省邀请参加“曾国藩200 周年纪念”,进行了首次“湖湘玉帛之旅”后,2012年4月再次接受祖国大陆黄埔军校同学会之邀,参加“壬辰年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我们一行约30 人,在“中华战略学会”会长王文燮上将率领下,于4月2日傍晚7 点自台北直抵西安。
古迹——是历史的真实呈现
4月3日全天是参观,早餐后乘车直奔法门寺。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 公里,西距宝鸡市90 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有1700 多年历史,具“关中塔庙始祖”之尊。
新建的法门寺紧邻旧法门寺旁边,里面有供奉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前面的山门建筑得很华丽,导游说是曾设计中台禅寺的李祖原先生设计,完全颠覆传统庙宇的外观。沿途两侧有12 尊菩萨,各有法名佛号,远观大殿就像是双手合掌,中间大殿的地下层,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所在,只有每月初一、十五,才会升起来供人膜拜。今天虽不是开放日,却专门升上来供我们观看。随后,我们转往旧法门寺参观法门寺博物馆。
旧法门寺在“文革”期间曾经被破坏,当时寺中老住持为保护佛院地宫而引火自焚,圆寂于真身宝塔前。1979年后,陕西省拨款重修大雄宝殿和铜佛阁,随后又落实宗教政策将法门寺交由佛教界管理。25年前的4月3日,法门寺真身宝塔的地宫被打开,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包括舍利、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 多件,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这些金银器做工极为考究,多刻有錾铭,为物主、断代提供了研究方向。其中还出土了许多茶具,与今天日本茶道的器具几乎完全相同,证明日本茶道及许多文化、礼俗、传统均源自于中国唐代。展品中有伊斯兰式的琉璃器,秘色瓷器,历代皇后所供奉的丝织品,还有武则天的“武后绣裙”一件,多种佛经,98 尊佛像等,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下午,我们一行来到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东面的下河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974年陕西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杨彦信、杨泉义等人在打水井时意外发现了兵马俑碎片,当时村民称这些陶塑为瓦爷。据说在人们初次看见兵俑时,其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现在我们看到的陶土色。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完成,历时39年,是我国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媲美埃及金字塔有过之而无不及。陶俑以秦兵真人1:1 的尺寸,由工匠加工烧制,全部为手工劳动,没有使用模具,以装配线方式组装起来,可见我们祖先当时就有生产线的观念。所有陶俑的制作均按照当时军队编制,包括各级军官、各兵种、战车、马匹等。在形状加工好之后,陶俑着色烧制。最后再加上真实的兵器、装备。各道工序完成后,按照秦军作战部署分兵种、级别逐一排列位置。因此,我们看到的兵马俑有军士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军吏俑、骑兵俑、驭手俑、将军俑等,是秦军的精确编制。由于兵俑完美再现了秦代军人的风范,军人出身的我们透过兵俑可以增加对当时“强秦”何以能一统天下的认识,进而又了解秦代的风土人情及彩陶艺术水平。
祭祖——是文化的传承延续
4月4日上午9 时50 分,“壬辰年公祭轩辕黄帝大典”的主持人郑重宣布:壬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开始。34 响鼓声和9 响鸣钟象征着全国34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对先祖无限崇敬之情。海内外一万多名中华儿女代表在陕西黄陵满怀虔诚地参加了公祭典礼,追念人文初祖功德。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代表岛内炎黄子孙参加公祭表达追思,并向始祖敬献花篮。接着由陕西省省长赵正永恭读祭文。黄帝在全球华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无论身处何地,大家都承认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炎黄子孙,是毋庸置疑的!
大典近尾声时,突然显现一条黄色的巨龙在场中蠕动,张着大嘴追逐着一个灌满氦气的大红球,在绕场一周后,掌控大红球的人一松手,黄色巨龙便追逐着大红球凌空而去,“飞龙在天”象征天下太平,一直眼看它逐渐变小,消失在蓝天中……真的是非常有创意!
中国人自古有以植树来缅怀先人的传统,黄帝手植“轩辕柏”,被后世誉为“神州古树木之首”,跨越千年依然傲立于轩辕庙中。此次“炎黄子孙林”种植活动,汇集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瑞士、美国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华人代表,王文燮 上将与我都应邀参加了这项“共取轩辕圣土,同栽血脉根”的植树活动。
我们参观过轩辕庙后,便往壶口瀑布赶。车行是一路上坡,这下你可知道是进入黄土高原了。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河东是山西省吉县,河西是陕西省宜川县,瀑布应是黄河最窄的地方;黄河之水天上来,夹带黄土高原的泥沙,500 余米宽的滚滚洪流,骤然被束缚在两岸只有30 公尺宽、50 公尺深的河中翻腾倾涌,溅出的水花形成蒙蒙淡黄色浓雾,狂泻声响势如破竹,如同自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还可以看到七色彩虹与瀑布相映成趣。
晚宴时为答谢陕西省的接待,我代表“退役将官总会”致赠此次玉帛之旅的第一面“为万世开太平”纪念牌。
华山——是扼守中原的门户
4月5日,约2 小时车程,上午10 时抵达华阴市。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 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其险峻挺拔闻名中外。缆车直接将我们拉到海拔1600 米的高度,从高空欣赏华山之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不可思议!
华山有五峰,东峰和西峰,鼎峙耸立,高插入云,登临其顶,确实“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之感。除南峰外,还有玉女、五云、天台等峰,人称中峰和北峰。华山的东、西、南三面都是层峦迭嶂,悬崖峭壁,无路可走。只有华山的北面可以上山,即常言所说的“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条路也是崎岖难攀的小路。凭此险要的地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金庸题的“华山论剑”石碑也就在这山脊上,实在是太吸引游客了,纷纷抢着与这块石头拍照。
西安——是人文华夏的源头
晚上赶回西安观赏仿唐歌舞秀和品尝饺子宴。导游介绍说,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 世纪左右,先后有13 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历时1100 余年,其中西周、秦、西汉、唐,是西安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舞蹈起源于民间祭祀,先祖以富有节奏韵律的动作向上苍祈祷广施恩泽、驱除病患,至盛唐时期,政通人和、国富民强,文化艺术空前繁荣。音乐、舞蹈日臻极境,唐代歌舞正是盛唐文化鼎盛的象征。
饺子宴打破了一般只用猪、牛、羊肉和蔬菜做馅的传统材料,把鸡、鸭、鱼肉、蛋、海味、山珍、鲜蔬、干菜、果品等好吃而又富含营养的食材都用来做馅,花样有上百种。边吃边看仿唐歌舞,只觉气势磅礴,场面壮观,集诗词歌赋予吹奏弹唱;融钟鼓琴瑟于轻歌曼舞。乐曲高亢悠扬悦耳,动作舒展温柔流畅,花团锦簇眩艳夺目,千手观音载歌载舞,堪称此生所见歌舞之最!“一席饺子宴,吃尽天下鲜;观赏唐歌舞,快乐似神仙”。这是在台湾看不到的,让我们觉得不虚此行,可见得祖国大陆将历史、文化、古迹组合在一起,发展观光事业的用心!
4月6日上午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因为时间有限,只能走马看花,看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了解了我们的五千年文化之渊源,印证了我们所读的历史、地理都是有其根据而非凭空杜撰的,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