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反弯点曲线预应力束张拉方式的研究及应用

2012-11-25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缩量孔道摩擦系数

刘 罡

(铜陵市建筑设计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一、引言

本文所述的预应力张拉方式,是指采用一端张拉与两端张拉。施工规范(JTJ041-2000)规定“对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等于25米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也常有人简单地认为两端张拉总是优于一端张拉。实际上,应采用一端张拉,还是两端张拉,取决于张拉锚固后预应力束的有效预应力大小及其分布特征,一般应使预应力损失小,有效预应力沿长度分布均匀。

采用一端张拉,施工简便,仅一端存在锚固回缩,总锚固损失小,但固定端张拉摩擦损失大。采用两端张拉,施工难度增大,两端均存在锚固回缩,总锚固损失大,但张拉摩擦损失小。

两种张拉方式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这些适用条件涉及预应力束的长度、曲线筋的曲率转角、锚具种类及预留孔道的成型方式等。其中预留孔道的成型方式与摩擦系数k、μ 的取值相关,尽管设计规范已给出了摩擦系数的取值,但由于摩擦系数的各种试验结果差异较大,所以对摩擦系数的取值仍存在争议。不同的摩擦系数取值将对设计和张拉方式产生影响。对于金属波纹管孔道与钢铰线,规范对摩擦系数取值为k=0.0015,μ=0.25。对于无粘结预应力束k=0.004,μ=0.12。

本文针对简支梁桥上部结构中的预应力混凝土30米跨T梁,通过锚具回缩量的施工实测,并根据锚固损失的理论计算,提出采用一端张拉优于两端张拉的施工建议。

二、预应力束布置

30米T形截面梁如图1。其中预应力束布置曲线有三种,本文以在梁端升起高度最大的预应力束为例,进行锚固损失的影响计算,该束曲线段的弯曲转角最大,θ=0.215rad,相应地摩擦损失最大,锚固损失的影响长度也最短。若该束计算应采用一端张拉,则其它束更应如此。该束两端曲线段的水平投影长度均为11.7m,中部水平直线段长6.54m。

图1. 梁预应力束布置

三、锚固回缩量实测

预应力张拉施工中要求进行锚具回缩量实测。回缩量大则预应力损失大,其值与锚具种类及张拉工艺有关,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新设计规范对各类锚具回缩量的取值范围在1-8mm。本文工程采用YM15-6、7型锚具,新规范的回缩量取值为6-8mm。根据本工程张拉锚固过程中的实测,穿心式千斤顶张拉力由最大降至零过程中,活塞内缩量的实测值在11-15mm不等,该实测值包括锚具回缩量,也包括工作锚与工具锚之间钢绞线的弹性恢复变形。工作锚与工具锚之间钢绞线的长度mm,则其弹性恢复变形可按下式计算。

则锚具回缩量α=δ-αe=5.3-9.3mm,下面取平均值进行计算,即取α=7.3mm。该实测值大于旧规范取值,与现行设计规范较吻合。

四、锚固损失的影响长度

锚固损失由锚具回缩引起。当无孔道摩擦时,锚固损失由预应力束全长均匀承担。实际上,由于孔道摩擦的存在,锚固损失在张拉端最大,然后沿束长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孔道摩擦使锚固损失的影响范围缩小。从张拉端至锚固损失消失的范围,称为锚固损失的影响长度,记为Lf。锚固损失的影响长度与孔道摩擦系数、曲线束转角、锚具回缩量相关。锚固损失的影响长度与张拉方式的关系如下:

锚固损失影响长度的计算原理,是根据锚具回缩量与其影响长度范围内钢绞线的总变形相协调,建立变形协调方程。即:

式中:ω—锚固损失的应力图形面积。

假设本文所述T梁钢绞线锚固损失消失于中部水平段,则预应力束锚固损失计算简图如图2。图中m1、m2分别表示曲线和直线段孔道摩擦损失的斜率,计算公式如下:

图2. 锚固损失计算简图

锚固损失的应力图形面积按下式计算:

对于金属波纹管孔道与钢铰线,将k=0.0015,μ=0.25,α=7.3×10-3m,L1=11.7m,θ=0.215rad,σcom=1395MPa等,均代入上式,计算得:Lf=16.4m。

对于无粘结预应力束,将k=0.04,μ=0.12,α=7.3×10-3m,L1=11.7m,θ=0.215rad,σcom=1395MPa等,均代入上式,计算得:Lf=13.5m。

显然,对于金属波纹管孔道的有粘结钢铰线,计算结果>=15m,即实际锚固损失影响范围已超过中部预应力束的水平段,进入远离张拉端的曲线段。如若采用两端张拉方式,则不仅增加施工难度,且跨中预应力束将受到来自两端锚固损失的共同影响,使跨中截面锚固损失增加一倍,其有效预应力进一步降低。所以,采用一端张拉方式优于两端张拉。

对于无粘结预应力束,Lf=13.5m,锚固损失的影响范围,对于30m的梁,接近跨中,也可采取一端张拉;对于25m的梁,已超过跨中,宜采取一端张拉。

上述计算分析是针对无反弯点的曲线预应力束,当于有反弯点的情况,θ 值增加,锚固损失的影响范围随之缩小,适合一端张拉的预应力束的长度也相应缩短。反之,对于直线束,适宜采用一端张拉的预应力束的长度将更长。

五、结论

从预应力锚固损失的影响范围,及合理减少张拉施工难度和工作量考虑,适宜采用一端张拉的预应力梁的长度可适当放宽,即对于30m长无反弯点的曲线预应力束,有粘结钢铰线宜采用一端张拉方式,无粘结钢铰线可采用一端张拉方式。

[1]JTJ023-8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Z].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Z].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杨宗放.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周安.双向无粘结预应力井式粱施工[J].建筑施工,1995,17(4).

[5]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Z].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缩量孔道摩擦系数
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微铣刨后摩擦系数衰减规律研究
正六边形和四边形孔道DPF性能的仿真试验研究
说说摩擦系数
基于ANSYS的液压集成块内部孔道受力分析
若涨停股次日低开该如何应对
基于FLUENT的预应力孔道压浆机理与缺陷分析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数
DPF孔道内流场及微粒沉积特性的数值模拟
化学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