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之为诗,其心多伤—读李松璋散文诗集《羽毛飞过青铜》

2012-11-24齐乙霁

散文诗世界 2012年1期
关键词:散文诗现实诗人

齐乙霁

松璋先生又一部散文诗集《羽毛飞过青铜》出版了,本书给了我一个相当愉悦而复杂的阅读体验,也让我想到散文诗的许多“症状”。比如,散文诗到底应该怎样写?发展到今天,它应该有怎样的进步?为什么许多人还在用套话和空泛、做作的感情入诗?为什么有些作者一辈子离不开无聊的歌颂体?为什么还有的作者长久地陷入自己哼哼唧唧的小天地不能自拔,甚至自以为是?这些或许是散文诗的积弊,随着这个文学品种产生的那一天起,它骨子里就自带着这些缺陷。还让我想起宋词,如果没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人,有宋一代的词界也许会在极度婉约中死去,我们也就很难领略到大江东去的豪放气象了。

严格说来,松璋的作品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散文诗。他尽量弃除积弊,割剪病态,以昂然的姿态,在极尽短小的篇章中注入外延广阔的思想,开阡陌,废窠臼,升发出新的境界来。他的作品大都可以推开轩窗,放眼天下,以善意关注现实,并对那些恶意施以针刺、规劝、谩讽,或者采取移情再造法,指出一条通往桃花源的路径。有时让我误以为退回到诗经时代,有时又让我吃惊地以为遇到了晋代之陶子乎。可以确定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散文诗高手。

这个世界似曾相识却又无比陌生。松璋的散文诗由现实生发,又远远离开了这个现实。他用精短的文字营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境界,让我想起了《哈利·波特》和《魔界》,或者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那些美好的童话和寓言,或者卡尔维诺的小说。有时候,我们猜测不到诗人由着笔要走向哪里,走向怎样的世界,走向怎样的归宿。我从字里行间体会出诗人有一颗无处安放的心,他要用自己这枝笔营造一个理想的地方,让心灵在那里获得宁静和解放。我们沿着松璋笔下简约的文字和丰富的意象看过去,是一种深切的伤怀之感,是一种虚空无极的缈远,一片巨大的令人不安的空白。高超的诗歌和技巧熟练的诗人,从来不给我们提供最具体的指向,他坚定而又含蓄地将我们的寻找一手指向虚空之境。让性灵的天空升起晚霞般自然、殷红的诗意。

松璋笔下的诗思,不是一个以名利为目的的写作者或炫技者浅薄、无聊的那么一点点灵光乍现。我在读他的作品时,总是读出一个从古代悠远的文化氛围中走出来的感觉。那感觉里似有中国古典的诗词歌赋和深沉朴茂的山水绘画,这些笔墨淋漓、忧思深广的意境,都渗透在他诗句的字里行间,会被我们的阅读拧出大滴大滴的琼浆来。松璋的微博叫做“醒来的虫子”,这只醒来的虫子,不知在古今中外的文化里休眠了多少年,浸润了多少年,才使得这些散文诗作品具有了一种带着我们回环往复、上下颠簸而不致晕眩的承载能力,让我们感知、感觉、伤逝、伤怀,虽从不使用任何空泛的大道理,却比时下一些所谓的道理更有力量。

诗人的眼睛里,本来传达的是神的善意,大自然的福祉,是人类的柔情,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些弄权人在这个世界上耍弄的手段,说出的大话,干出的蠢事,伤的尽是天理人伦!松璋懒得用宝贵的文字去与他们探讨、规劝,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叹与揭示。也许,一章散文诗在强大的恶意面前,显得能量太小了。诗人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多用的是挽歌式的笔调,他关注的大多是在为恶的世界里颤抖的困顿者之身影、无奈者之呻吟、柔弱者之哀求,或者是为恶者造成的破败凋零之世界一角的风景。他确实抓住了散文诗特有的功效,并动用所有的激情和智慧去发挥,让散文诗这种短小轻灵的文体有了以弱胜强、以小见大、以短敌长的能量。从这个意义上,我理解什么是“羽毛飞过青铜”。

松璋的散文诗是思想的产物,是深沉甚至痛苦思考后结出的具有金属质地的果实,是对现实不断发出的质疑和警报,是对人性发出的令人战栗的质问。当他发现,有时候冷漠的现实不理采他的善意,不再拿他的善意当作教益的时候,他也会拿出板斧来挥舞,不是为了吓唬谁,而是正告这个世界以善意的力量。他有大量作品以旁白者的口吻,尖锐地叮咬那些邪恶的嘴脸,撕扯那些邪恶的心机,鞭挞那些恶势力造成的恶果。松璋有一双诗人的悲天悯人的慧眼。他识破了那些“家伙”的手腕,并毫不犹豫地用一个智者的低语,告诉人们正面现实,要看到那些为恶者对这个世界所犯下的罪过。有时候,在揭露这些人间不幸的时候,他更像一个记录者。这其实特别符合文学的功能,作家、诗人、艺术家首先就应该是一个记录者,这是文学的本能决定的。文学会在历史之外,记录下更多、更令人难忘的真实细节,成为未来审判的证词!

猜你喜欢

散文诗现实诗人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散文诗八骏
漫画:现实背后(下)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有一种守望等待你来陪伴(散文诗两章)
诗人与花
散文诗漫议
当代散文诗的“突兀”艺术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