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2-11-22

护理研究 2012年9期
关键词:效能脑梗死病人

脑腔隙性梗死是目前观察到的病变范围最小、部位不一、症状不定的一组脑小血管梗死(或出血)[1],一般临床症状较轻,病理体征亦不明显,甚至完全没有症状。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主要护理干预目的是为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是个体感知到对某行为结果的效能期望或主观信心程度[2],强调效能期望与行为期望的因果关系,当个体对可能的行为结果预测的成功率越大时,能越好地做出效能决策,克服困难的自信程度越高[3,4]。本研究旨在探讨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及社区护理人员更科学有效地评估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从而增强病人自我效能感,提高病人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5月云南省某医院门诊随诊或例行体检的腔隙性脑梗死病人130例,其中男71例,女59例;年龄47岁~80岁(61.22岁±18.26岁)。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2009年《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丛书: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标准》[5];②经颅脑CT或 MRI首次确诊脑内腔隙有出血灶;③年龄≤80岁,意识清楚,能以文字或语言沟通;④自愿参加,同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障碍;②伴有心血管、血液、内分泌、肿瘤等其他严重性疾病;③存在感觉性失语、不能进行基本交流;④存在日常生活障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编制,包括病人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与疾病相关内容。②自我效能测量表,采用Lorig等[6]设计《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效能测量表》及其评分标准。③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该量表共20个条目,反映抑郁状态4组特异性症状[7]。

1.2.2 调查方法 由专人负责调查,使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详细介绍调查目的及填写方法等,获得知情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由调查者发放问卷。对于不能自行完成问卷者,由调查人员协助完成。填写完毕后,所有资料当场收回,立即检查完成情况,及时补漏和纠正错误,以确保资料的有效性。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30份,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病人一般资料调查结果

2.2 病人资料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表2 病人资料的相关性分析(r值)

2.3 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 本研究病人的自我效能得分最小值为1分,最大值为10分,平均为5.72分±2.53分,得分≥7分的病人有35例,即仅26.92%的病人处于高自我效能水平,有73.08%的病人自我效能水平较低。见表3。

表3 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s)

表3 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s)

得分自我效能总分变量5.25±2.51症状管理自我效能 5.87±2.66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 5.38±2.54控制疲劳的信心 6.02±2.59控制身体不适的信心 5.69±2.68控制情绪压抑的信心 6.14±2.57控制任何健康问题的信心 5.66±2.55保持健康行为以减少就医次数的信心 5.79±2.56坚持健康行为以减少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的信心5.68±2.14

2.4 病人抑郁自评量表得分 得分<40分的为无抑郁,共有83例(63.85%),≥40分的有47例(36.15%),其中40分~47分为轻度抑郁,有19例(14.61%),48分~55分为中度抑郁,有26例(20.00%),≥56分为重度抑郁,有2例(1.54%)。

3 讨论

3.1 针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健康教育措施 在调查中,病人知识的获得来源前5位的依次是医护人员、书籍刊物、电视广播网络、家属、病友,除病人本身是健康教育的对象外,家属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受用者,医护人员给予专业的指导,提供准确翔实的疾病相关知识,正确指导病人监测血压及服药,并且应鼓励病人家属积极参与到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同时,对不同职业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时应注意:对文化层次较高的人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时,注意用语规范、严谨,并积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参与到疾病监测中。对工人、农民等进行健康指导时,要注意讲解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同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示范、幻灯、图片等进行。

3.2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水平整体不高 本研究显示,仅26.92%病人表现为高水平自我效能,多数病人处于中等水平,由于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随身体的健康状况、情绪变化、不良事件的发生而变化,因此,应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自我效能理论认为,成败经验是个体在行为实践中获得的,多次失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会产生负性影响,使病人产生挫败、退缩等消极心理,影响病人应对困难的信心[8]。被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由于对疾病存在不确定性,突然的角色被改变,由原来的“健康人”“正常人”突然被贴上了“病人”的标签,从日常生活作息、服药、基础血压的监测等方面,体现了个体生活模式的改变,从而导致病人的自我效能状况不佳,亟待提高。这提示临床护士在病人管理过程中,告知其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及健康教育知识,循序渐进,帮助病人恢复自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模式,有利于增强其自我效能。

3.3 抑郁情绪显著影响病人的自我效能 本研究中病人抑郁情绪发生率为36.15%,远低于其他内科慢性疾病相关研究[9],可能与研究对象的疾病被确诊后,躯体症状不明显,不够引起重视,病人年龄较大有关。但是越是这样隐匿的、症状不够明显的疾病越需要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和健康教育人员的重视,告知病人虽然对疾病不需过分担忧,但保持良好的求医依从性,良好的遵医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无症状,一般人们早期治疗的机会很少,一旦发展严重,治疗已是一种被动的方法,同时需要严密监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目前公认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0]。提醒老年人在生活中应继续加强相关疾病的综合治疗和监测,注意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的变化指标维持在理想范围内,并定期行头颅CT、MRI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3.4 无症状脑梗死病人需要更多关怀与支持 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被诊断后其个体活动和生活行为被要求改变,这些特征决定了病人应需要接受环境及社交的改变,多数病人在体检到抑郁、紧张时,坚信自己与原来一样没有改变而拒绝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应注重提高家庭支持的主动性和质量,为病人提供主动的支持服务。有研究证实,提示应在病人患病期间,给予病人及家属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以更好地了解其需求[11]。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随访,做好相关疾病的早期干预,做好一级预防。组织各式各样的健康教育讲堂、经验分享等,以监督并强化病人的遵医嘱服药依从性,提升其自我管理和日常生活的信心。

4 结论

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自我效能与多种因素相关,而抑郁状态和社会支持尤为显著相关。提示临床护理人员要注重评估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及时提供支持与帮助;同时需要调动病人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为病人积极营造健康生活氛围,如定期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采用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家庭支持的情况,计划性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和帮助,强化病人的健康行为,从而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水平,最终达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1] Fisher CM,Minematsu K.Lacunar stroke:Diagnosis,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J].Heart Disease and Stroke,1992,1:353-356.

[2] 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2):191-215.

[3] 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259.

[4] Tsui AS,Ashford SJ,St Clair L,etal.Dealing with discrepant expectations:Response strategies and managerial effectivenes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6):1515-1543.

[5] 白水平.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丛书: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9:11.

[6] Lorig K,Bodenheimer T,Holman H,etal.Patien t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in primary care[J].JAMA,2002,288(19):2469-2475.

[7]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60-161.

[8] 王莹,张清,刘素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58-160.

[9] Solano JP,Gomes B,Higginson IJ.A comparison of symptom prevalence in far advanced cancer,AIDS,heart disease,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renal disease[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6,31(1):58-69.

[10] 周燕敏.复发性腔隙性脑梗塞100例病因分析[J].实用内科杂志,1995,15:434.

[11] Lox CL,Freehill AJ.Impact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n selfefficacy,quality of life,and exercise tolerance[J].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1999,44(2):208-221.

猜你喜欢

效能脑梗死病人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谁是病人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病人膏育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