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发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若干问题探讨

2012-11-22刘志飞刘性峰

声屏世界 2012年1期
关键词:有线公共服务卫星

□刘志飞 刘性峰

(接上期)

直播卫星对广电其他业态的影响

在鑫诺2号直播卫星发生技术故障后,中星9号成为了我国的第一颗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号是由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广播卫星业务(BSS)AP30和AP30A文件要求设计并采用最先进的大型空间客车4000型(SB4000)商用卫星平台建造的一颗大功率、高可靠、长寿命的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号设计寿命为l5年,发射总功率达到11Kw,共携带有28个Ku波段转发器,其中运行22个(包括4个54MHz和l8个36MHz带宽的转发器),备份6个,满载荷工作时可以播出超过200套的高、标清电视节目和数百套的广播节目,同时还可以传送大量的数据业务,其信号可覆盖中国全部国土(包括南中国海地区)。中星9号采用了更加方便对星和调试的双圆极化方式,使用35cm以上直径的卫星接收天线就可以良好地接收其转发的节目。作为一种新的广播电视覆盖方式,低成本、大容量、广覆盖的中星9号势必会给有线电视和地面数字电视等现有广电业态带来重要影响。

一、直播卫星业务发展对有线电视网络的影响。近年来,广电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有线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也刚刚起步。这个时候发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如果纯粹从技术和经济成本上看势必会对现有的有线网络产生冲击。为了保证有线网络平稳发展,中央最初将中星9号直播卫星定位成为“广播电视村村通”服务,采用4个36MHz的转发器免费传送47套标清电视节目及47套广播节目。然而由于节目较多且免费收看,并且未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保证,直播卫星接收设施只能够在规定的农牧区使用,使得直播卫星地下市场火爆,“山寨锅”泛滥,对有线电视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避免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对有线电视产生过大的冲击,也为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中央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推进过程中采取了新的政策和标准。

(一)将卫星直播“户户通”政策定位于“在有线网络未通达农村地区”,政策上规定直播卫星的服务区域只针对农村和边远地区,不向有线覆盖区域发展。

(二)采取对卫星直播平台升级和加密,在机顶盒内加入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定位模块,通过移动基站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等技术措施,使得只有正规授权用户在规定的服务区之内才可以接受卫星直播业务。

(三)对直播卫星提供公共服务的节目进行相应的调整,由原来可以全部免费接收47套电视及47套广播节目调整为可免费接收25套电视和17套广播。调整后电视节目包括中央电视台第1至16套节目、中国教育电视台第1套节目、7套少数民族语言卫视节目(西藏藏语、青海安多藏语、四川康巴藏语、新疆维语、新疆哈语、内蒙古蒙语、吉林延边朝鲜语)和1套本省卫视节目。广播节目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1至13套节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3套节目和本省广播电台第1套节目。

(四)实际操作中,广电总局卫星直播管理中心授权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作为直播卫星地方服务机构,参与本辖区直播卫星服务区域的划分工作,并负责管理本辖区内直播卫星接收设施的销售和安装服务。

中央在发展直播卫星业务上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可谓用心良苦,既打击了“山寨锅”,保护了直播卫星业务的正常发展,又避免了直播卫星快速发展对有线网络的影响和冲击。如此一来,理想状态下直播卫星与有线将不构成竞争。有线网络若能很好地把握政策,还可以给自己卸掉许多包袱,比如很多投资大收益低甚至明显无法实现盈亏平衡但又不得不做的公益性“村村通”项目,完全可以交给更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的直播卫星去做,一举两得。但是中央制定的这些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恐怕难以完全达到设想的目的。比如前些年有线网络按照政府要求在部分农村地区进行的“村村通”工程,有线网络在这些地区收取适当的费用弥补投资,但现在有了免费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很多农村就有可能弃有线不用,要求开通卫星直播节目。该如何处理?凭什么其他乡村可以享受免费卫星直播节目,他们却要缴费呢?公平性如何保证呢?还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省、各地有线网络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一是对现有政策和机制的长效性没有把握,二是不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从中能够获得的益处。这种“与虎谋皮”式的政策和机制最终会是一个什么结果,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从全世界直播电视行业格局来看,有线未来与直播卫星的正面交锋在所难免,而在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之下,有序的竞争也有利于打破垄断、提高运营商的服务水平。目前直播卫星定位在公共服务层面,这是中央基于现阶段各种因素的综合考量作出的决策,但长远来看,直播卫星商业化运营也是必须推进的。目前中星9号的22个可用转发器只使用了4个,使用率还不到满载荷的20%,其余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极大的国家资源浪费,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质疑。中星9号的设计寿命只有15年,从发射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数年,其他转发器如何有效利用,留给决策者的时间已经不多,这也就意味着留给有线做好应对更大冲击的准备时间不多。如何应对直播卫星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有线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显然,抵制和消极等待不是积极的应对方式。有线必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尽快完成自身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加大各地网络兼并整合的力度,扩大规模,提高服务水平,像应对IPTV的冲击一样积极应对来自直播卫星的竞争和挑战,而不能靠政策偏袒和消极抵制,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对手短兵相接时立于不败之地。

二、直播卫星业务发展对地面数字电视的影响。自2006年8月,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正式颁布以来,我国正在逐步推进地面无线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改造,由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全国地面数字电视一期工程也已经基本完工。目前已经在全国除珠海、玉树之外的地级以上城市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下一阶段将在全国2700多个县继续推进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工程,并且将随着2015年我国模拟地面电视的逐步关停不断增加播出频点和节目。届时我国将建立一个覆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体系。而部分由地方广电部门主导、带商业运营性质的地面数字电视项目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部分地区甚至开通了多个频点播出了数十套电视节目。

按照现行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政策,直播卫星的服务区域是“在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而这也是地面数字电视的主要服务群体。那么直播卫星业务的发展会给刚刚起步的地面数字电视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笔者认为,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将是一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现阶段二者的合作应该远大于竞争,这一点跟有线的关系不一样。从目前来看,国家主导的地面数字电视和直播卫星同样定位成公益性免费服务,不存在竞争。并且地面数字电视和直播卫星各具优势,可以互为补充。直播卫星是面向全国的大面积广播,覆盖范围广、节目多、内容丰富,能够满足受众对上星节目的需求,但老百姓关注和喜爱的许多本地电视节目却无法全部通过卫星进行直播到户,这是直播卫星的一个短板。而这一点正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优势,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采用地面波传播,是面向区域性的覆盖。地方节目可以通过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来进行覆盖。如果采用卫星-地面双模机顶盒,既可以收看卫星直播的中央、省市上星卫视和专业节目,又可以收看通过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发送的本地广播电视节目,可以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目前在宁夏、内蒙古以及河北部分乡村和牧区进行的试点就是采用这种模式。这对刚刚起步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当然,长远来看,随着覆盖的深入和完善,地面数字电视也可能进行商业运营,到那时,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和有线将给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商业运营地区的用户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直播卫星业务发展对产业链的影响

按照中央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广电总局制定了实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整体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各阶段的用户发展目标。即2011年完成1000万户、2012年达到5000万户、2013年达到1亿户、2014年达到1.5亿户、2015年实现全部2亿农户的直播卫星全覆盖,做到户户通。根据这一发展目标,直播卫星的业务发展势必会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带动的产业规模或将达数千亿元,这对引导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直播卫星业务的产业链主要涉及卫星制造商、直播平台运营商、终端制造商(机顶盒厂商、电视机厂商)、内容提供商以及芯片厂商等。仅机顶盒这一项,将直接带动相关厂商如芯片厂商、天线厂商、集成厂商的发展,预计将带给制造行业1000亿左右的产业机遇。而随着直播卫星业务开展的深入,新增电视机用户和老旧电视机的更新也将给电视机厂商带来巨大的商机。内容产业方面,由于直播卫星还有大量的闲置资源有待利用,需要大量针对农村的公益类和个性化增值类广播电视节目和数据服务内容,这也正是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容。

另外,由于直播卫星“户户通”机顶盒,采用了“地面-卫星”的双模机顶盒,并且具备了电话接入等功能,因此,直播卫星业务的发展对地面数字电视和电信行业相关产业链也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现阶段发展直播卫星业务的工作重点

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部署和推广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现阶段应该把握如下几个工作重点:

一、尽快建立长效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机制。我国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涉及到农村最基层的千家万户,影响巨大,为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贯穿中央、省、地市、县、乡镇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尽快建立健全直播卫星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卫星直播管理中心是为推进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新成立的一个正厅级事业单位,负责全国直播卫星平台的管理和运行,承担着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重要任务,责任重大。目前,中心刚刚成立,主要领导也刚公示任命,需尽快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着重队伍建设,理顺工作思路,明确责任分工才能高效地推进直播卫星公共服务。

三、加紧前端直播卫星平台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有明确的时间进度表,必须抓紧时间对前端直播卫星平台进行技术升级和扩容改造,建立与用户发展目标相适用的用户管理系统、运营支撑系统和加密系统等。

四、加快全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区域的划定工作。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区域的划定是“在有线网络未通达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服务区域未划定,其他各项工作均无法往下开展,因此这项工作非常紧迫。根据广电总局相关文件要求,直播卫星服务区域的划定须在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该工作由各省广电局主导,地方有线网络公司配合进行。目前区域划片工作进展比较顺利,截至10月底,已经有24个省的4997个乡镇、57132个行政村划定了直播卫星服务区域,涉及1400多万农户。另外,有18个省的地方网络公司已经拿到了总局同意设立为“直播卫星地方服务机构”的授权。目前,直播卫星服务区域划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五、继续总结宁夏、河北、内蒙古部分乡村和牧区卫星直播试点工作的经验和教训。2011年4月以来,广电总局在宁夏、内蒙古、河北三省区选择部分比较典型的乡镇进行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宁夏重点选取山区、川区和移民搬迁区等作为试点地区,具体为石嘴山市平罗县黄渠桥镇、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内蒙古选取用户分散的草原牧区作为试点,具体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河北重点选择山区和用户分散地区作为试点,具体为石家庄市鹿泉市白鹿泉乡、邢台市邢台县北小庄乡。试点由各地有线网络公司组织实施,采用了具有电话功能的“地面—直播星”的双模机顶盒。试点地区广电部门积极争取财政补贴,落实配套措施,并与电信部门、设备生产企业等探索了多种合作模式,降低了直播卫星信号接收成本,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现阶段应该继续总结试点地区的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因地制宜地推进直播卫星公共服务项目的开展。

六、积极推动国务院129号令的修订工作。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129号令——《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在法律意义上关闭了针对家庭用户的直播卫星市场。采用直播卫星实现农村地区“户户通”,在形式上必将对国务院129号令有所突破。目前尽管采取了由政府主导统一招标的方式来规避法律风险,但这不利于直播卫星业务的市场发展,因此必须积极推动国务院129号令的修订工作,因势利导地修订相关的管理条例和规定,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政策以确保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总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全会要求加快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正是中央为达成这一目标作出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体现了中央对农村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

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建设和推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精心组织、团结协作,统筹好建设、管理和运营服务,责任明确、有序推进。作为一项新的技术体制,直播卫星必然会给现有的业态、市场以及机制体制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各级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各广电企业以及设备供应商要以积极的心态,不断适应新科技、新业态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创新服务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积极调整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理顺各方面的工作关系,着眼长远,顾全大局,推动广播影视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全文完)

猜你喜欢

有线公共服务卫星
公共服务
miniSAR遥感卫星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静止卫星派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分析
东方有线点播排行榜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