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2-11-22赵宏军

剧影月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行政村村级规划

■赵宏军

仪征地处苏中沿江,经济与社会发展在全省处于中游水平。仪征地形地貌又是半山半圩,地理环境特殊。山区与圩区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沿江圩区经济较为发达,中后山区则多半属于欠发达地区。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构建在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农村文化,同样也存在着差异性。近几年来,我们按照上级要求,投入了大量的农村文化建设和服务资金,我镇地处仪征圩区,我镇所有行政村建设了文体活动室暨“农家书屋”,部分有条件的村建设了文化广场,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送戏下乡,上级文化部门年送戏不低于4场,部分行政村建立文化辅导员制度,帮助有条件的村组建各类业余文艺团队,努力在全镇农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是,由于各自发展的差异性,导致各村文化建设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我们虽然付出相同的努力,其效果大不一样。去年我们发现这一问题后,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针对当前仪征市青山镇当前实际,不断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政府主导,落实政策

村级文化属于公共文化,具有公益性质,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处于最薄弱位置,自身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村级文化建设的领导力度、政策扶持和指导协调工作。在人员安排上,应设立专(兼)职文化辅导员,聘请老教师、老干部、老职工和文艺爱好者,从事村级文化工作。在经费来源上,应以乡镇为单位,按照乡镇人口数量由财政安排资金。无论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其费用都应由各级政府和组织安排,不得增加农民负担。要动员社会力量,通过社会赞助、捐助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管理体制上,村级文化应更多地接受乡镇文体站的管理和指导。确保村级文化建设有稳定的人、财、物保障,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建立。

二.规划先行,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发展规划并不少,而文化的发展规划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规划不到位的问题。对此,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应重视制定村级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将文化建设纳入行政村整体发展规划之中,纳入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之中。规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本村的人口数量、村庄建设、文化需求等。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土地使用、阵地建设、资金安排、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管理服务等方面。做到同步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三.尊重规律,分类指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据我们初步调查,仪征中后山区除农忙、春节外,60岁以下的人绝大多数外出打工,其中常年在外打工的约占70%,在本乡打工的多半为妇女,本地常住人口多半为老人、留守儿童及部分妇女,一些地区人口出现“候鸟”现象,节日和农忙回家,结束后长期在外打工。还有很多农民致富后,为子女进城考虑,在城里或集镇购房,他们较少居住在农村,大多住进城镇,少数家庭成为“空挂户”,农村实际人口在一些地方呈逐年下降趋势。面对这一现实,应顺应形势变化,尊重客观事实,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分类指导。对常住人口逐年减少的农村,把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人口稠密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工业基础较好的行政村。我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农村村庄建设新路子,兴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后几年应在农民集中居住区逐步建设设施规范、农民喜爱的文化活动场所和项目,主要包括一个面积不低于9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可开展篮球、乒乓球比赛、广场健身跳舞、戏剧演出、电影放映、群众集会等,一间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的文体室,内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报刊阅览、棋牌等项目,逐步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成为“农村新型社区”。对人口相对稠密的圩区,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多在队伍建设和活动组织上下功夫。各村设立文化辅导员,并对其进行上岗前培训,确保此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和科学规范;开展村级业余文艺团队创建活动,使各村都能组建一支以上业余文艺团队,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而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应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山区更多地需要采取行政推动和经济手段组织,圩区则可以调动文艺爱好者、文娱骨干的积极性,在引导、协调、服务上多下功夫,做到事半功倍。

四.重在实效,切忌形式

村级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 “上面构思下面实施”的现象,往往与基层实际不符。农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不同的人群各自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往往重视了农民对文化需求的普遍性、一般性,忽视了地区间和不同人群的差异性、特殊性,其实际工作缺少针对性,效果并不理想。诚然,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推动,更需要大力扶持,尤其是村级文化建设需要有适度超前的引导性文化服务,但这里存在着提供何种文化服务的问题。农村是草根文化之所在,农民是草根文化的承载体,他们热爱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富有情感,而对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往往不接受,或在接受上尚需一个过程,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才能受到他们的欢迎。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农民究竟需要何种文化,不同人群对文化有何需求,根据他们的需要开展文化建设,多组织农民喜闻乐见的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自己喜爱的文化。否则就会好心办不了好事,办不到实事,成为一种形式。

猜你喜欢

行政村村级规划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陕西 行政村将实现光纤全覆盖
甘肃:贫困地区行政村幼儿园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