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的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探讨
2012-11-21周正国
周正国
基于项目的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探讨
周正国
为了改变目前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传统模式,对该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教学实践表明,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其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模式;程序设计类课程
高职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如C语言、VB等)是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高职学生的计算机编程基本技能,为学生拓展就业空间打下坚实基础,因而该类课程应注重理论知识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但是目前该课程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为此,笔者进行了基于项目的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改革探讨,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教学形式改革
在教学形式上,基于项目的课程学习包括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4个步骤,强调让学生在基于项目的反复学习和训练中提高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建立互动关系,使学生在基于项目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其实践能力[2]。
图1 传统学科体系和现有学科体系
以《VB.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为例,对该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即对教学内容不再按照章节进行划分,而是将知识点融入不同训练项目中(见图1)。这样,学生通过基于项目的反复学习和训练,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并了解相关知识在真实编程环境中的应用,而且能够初步掌握完整项目的开发流程。由于学生亲自参与项目的开发流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2 教学内容改革
以《VB.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为例,笔者将2个执教班级(以A、B班区分)分别按2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学科体系和现有学科体系教学内容对照表如表1所示。
A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按章节对VB.NET的数据类型和表达式、程序设计语句、数组、过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控件窗体与界面设计技术、文件和数据库等内容进行讲授。
B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把VB.NET内容分为2部分,第1部分通过5个简单实用项目(即创建开发环境、设计制作计算器、设计制作考试系统、制作文件管理器和设计制作个人信息管理系统)使学生掌握编写VB.NET Windows应用程序的基础知识。第2部分采用3个完整项目(即销售信息管理系统、销售信息管理系统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按照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从项目的需求分析、系统功能设计到数据库设计、各部分功能详细设计与代码编写,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完整项目的开发流程。因此,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在许多典型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中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表1 传统学科体系和现有学科体系教学内容对照表
3 评价体系的完善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因而在评价体系中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2部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主要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评价包括小组评价和自评,小组评价是每个项目后对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自评则是学生本人对自身完成相关项目的评价。具体操作内容如下:在每个项目完成后都进行1次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作为过程性材料,结合小组评价得分得出最终成绩,即最终成绩=项目平均得分×60%+小组评价×40%,其中项目平均得分=(项目1+项目2+项目3+项目4+项目5)/5×60%+(项目6+项目7+项目8)/5×40%,小组评价得分为8个项目小组评价和自评的平均得分。
4 实施效果
进行基于项目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过程性评价,发现B班比A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要好,尤其在毕业设计环节中B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更高。因此,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
[1]高英霞.高职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123-124.
[2]孔勇奇.高职教育中的项目教学法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7):130-132.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7.056
N4
A
1673-1409(2012)07-N165-02
2012-04-27
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2011年度规划课题(jzw590111052)。
周正国(1978-),男,2000年大学毕业,硕士,讲师,现主要从事程序设计及数据库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编辑] 李启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