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散结片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50例疗效观察
2012-11-21郑焕珍吴彪
郑焕珍 吴彪
肠系膜淋巴结炎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lnann报道,故亦称为Brennelnann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可能因反复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引起肠系膜根部、回盲末端及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炎性病变。由于本病的病因并未完全阐明,故亦称之为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3~7岁的年龄段,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临床表现为右下腹或脐周疼痛,阵发性、痉挛性为其特点,急性发作期可伴见发热等症状。目前治疗方法多以抗细菌、病毒,解痉、止痛、止吐治疗为主。千里光对各种炎症性疾患及细菌性感染具有一定疗效,有相当于广谱抗菌的作用,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具有疗效比较稳定、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以及无明显毒性反应等特点,未见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报道[2]。
为探索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更好的治疗方法,我院从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随机选取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散结片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来自我院儿科住院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和腹部彩超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并排除外科急腹症、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和腹型癫痫。100例均有脐周或中上腹疼痛,其中呈持续性发作6例,阵发性发作94例;伴呕吐20例,食欲不振15例;发热35例。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2.5~11岁,平均6.8岁,病程3~20 d,平均5.5 d。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5~11岁,平均6.3岁,病程2~18 d,平均5.2 d。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褚福棠实用儿科学》[3]及《超声医学》[4]中有关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台湾泛生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医药产品注册证编号:H20100294,产品批号:1104114;利巴韦林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9187,产品批号:110501;静脉滴注,1 d1次)治疗,必要时给予解痉止痛(山莨菪碱或颠茄合剂)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散结片(河南明善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93285,产品批号:1101101)0.52,每次1粒,3次/d。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定为0.05。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5],治愈:治疗10 d内腹痛及兼症消失,体温正常,腹部B超复查肠系膜淋巴结恢复正常;有效:治疗10 d后腹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体温正常,腹部B超肠系膜淋巴结较前减少或缩小;无效:治疗10 d后腹痛症状改善不大,腹部B超复查肠系膜淋巴结无变化。
2.2 结果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腹痛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1 主要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比较见表1。
2.2.2 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000,P<0.01),加用清热散结片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主要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主要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比较(,d)
与对照组比较,▲ t值为3.879,P <0.01;▲▲t值7.137,P <0.01。
组别 例数 腹痛消失时间 肿大淋巴结消失时间治疗组 50 2.20±0.90▲ 6.10±0.91▲▲50 2.88±0.85 7.52±1.07对照组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安全性分析 治疗组有1例在用药出现轻度皮疹、腹泻,停药自行消失。对照组出现过敏反应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3 讨论
小儿肠管及肠系膜相对比成人长,且肠系膜淋巴结、肠壁血管丰富,但肌层薄弱,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容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导致肠道的分泌、吸收、蠕动功能紊乱。肠系膜林巴结主要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由于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大肠区及回盲瓣淋巴结非常多。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等沿血循环到达该区淋巴结,从而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其病理改变为淋巴结被膜水肿,白细胞浸润,淋巴髓内淋巴窦及生长中心漏出性出血,淋巴窦内可见白细胞与纤维素渗出及组织增生[6]。从而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以及腹痛症状。常见的感染病毒有埃可病毒1和4及柯萨奇病毒B1和B5。也可由细菌感染引起,细菌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沙门菌引起的胃肠炎也可引发本病[7]。
清热散结片主要成分为千里光,千里光为菊科,千里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有清热解毒、杀虫、明目、凉血、生肌、驱风除湿的功效。已有的研究表明,千里光的药理学作用集中体现在抗菌、抗钩端螺旋体、抗滴虫并具有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活性等方面[8]。千里光中的全草、酚酸类成分(氢醌和对羟基苯乙酸)、黄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淋球菌和耐药性肺炎链球菌等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脆弱类杆菌活性较低[2]。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疗效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无明显毒副作用。
笔者在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时采用在常规抗感染基础上加用清热散结片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结果显示腹痛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均快于对照组。说明清热散结片具有协同抗菌消炎作用,提高了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易于患儿及家属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甘璐,卫青.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甘肃中医,2008,21(12):22.
[2]孟凡君,张雪君,谢卫东.中草药千里光研究进展.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9):156-160.
[3]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62.
[4]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4版.北京:科学术文献出版社,2002:97-105.
[5]董继业,董幼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治疗.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1):816.
[6]陈玉才.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06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69-70.
[7]高德明,何显力.肠系膜炎性疾病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6):460.
[8]钱刚,敖弟书,段鹏敏,等.千里光抗菌作用的数量性状分析.武汉植物学研究,2010,28(1):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