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的湖

2012-11-21杨从彪摄影编辑

中国三峡 2012年6期
关键词:王妃西藏

文/杨从彪 摄影/李 铭 编辑/任 红

远古时期的西藏是浩瀚无边的特提斯大海。随着地壳变化,这片大海而今成为地球的高原,屹立着举世无双的珠穆朗玛峰。高原上物产丰富,湖泊众多,西藏湖泊总面积达23800平方公里,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30%左右,是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

纳木错。

比拉萨还高千米的纳木错

汽车沿青藏公路向西飞驰,左侧前方一道巨大的烟柱升上蓝空,那是温泉冒出来的热气,几处温泉从地下喷射而出,形成高达一两丈甚至更高的水柱。唐代《法苑珠林》云:“吐蕃西南有一涌泉,甚热,煮肉即熟,气上冲天,一老吐蕃云,十年前其水上激高十余丈,有一人乘马逐鹿直赴泉中,自此以来,不复高涌。”

在通向纳木错的念青唐古拉山雪线下,我们遇到一支牦牛驮队。牦牛体大膘肥,赶牛人粗壮剽悍,尽管寒风刺骨,他们仍袒胸露臂,有的光着上身,裸露在外的皮肤黝黑,他们从草原走向农区,用肉和奶酪换取粮食和生活用品。其中一位年轻的大眼睛牧女,脖子上挂着护身符,腰佩长刀,长袍边缘饰有白羊毛,胳膊外露,骑在牦牛背上,梳着无数条发辫,辫上系银币、贝壳和各种装饰品,叮当作响,她用掷石器俄尔朵掷出一块飞石,吆喝几声,散乱无序的牦牛便走到一起。

爬上念青唐古拉山口,我直喘粗气,这里海拔5800米。二战期间,德国著名登山运动员海因利希·哈雷与他的伙伴成功地逃出英国人监禁的印度战俘营,翻过喜马拉雅山,进入西藏,历尽艰险,就曾翻过这道山口。

过山不久,纳木错便跃入眼帘。蓝色缓缓波动,波涛拍岸,怪石嶙峋。西藏素有“棒打獐子瓢舀鱼”的说法,在藏东南,可以“棒打獐子”,而在藏北草原的纳木错,便可“瓢舀鱼”了。湖中无鳞鱼不计其数,据说还有鲨和鲸,有的长达数十米。有一年冬天,一条30来米长的鱼在冰上行走,站在寺庙里都能看见。岸边曾有被水冲上来的鱼骨架,可是我们一直没有见到。

我们来到扎西半岛,岛上有个扎西寺,香烟缭绕,信众甚多。附近山腰的甲多寺系孟加拉国王子加扎·格桑顿布所创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属于山南扎囊县敏竹林寺的分寺。初创时的建筑虽然在文革中毁坏,但主殿的壁画大部分保存下来了,内容除了释迦牟尼佛和小千佛外,还有宁玛派的各类护法神及其高僧等。半岛上有一个天然的溶洞,旁边是陡峭的山岩,岩上青草极少,荒凉而贫瘠。洞壁上绘制了很多岩画,相传是神仙所为。画面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内容有牦牛、鹿、马、人、太阳、月亮、鹰、树木等,题材有射猎、围猎、放牧、舞蹈等,作画的技法分为两种,一是线描,一是平涂。

纳木错。

拉鲁湿地生态保护区。

湖岛草丛中,有天鹅蛋,还有黄羊、狐狸、雪兔……它们一点也不怕人。太阳普照湖面,气温却陡然下降六七度,我们攀上一个避风向阳的洞口,发现里面有美丽奇特的石柱,还有天然石凳,早年有人住过。洞壁上有横插的木棍,木棍上悬吊着绳子,洞内比较干燥。突然扑拉拉一阵巨响,两只秃鹫掠过我们头顶飞到洞外去了。

洞里还有个尼姑在修行,她眼睛微闭,神态自若,我们来到她面前,她也旁若无人,悉心念经。她身边有一小钵,里边放着元币和角币,有的藏胞向她施舍糌粑和土豆。她日夜独坐在洞里,忍受着寒风和饥渴。我们几乎被这样的虔敬征服了。

坐在洞口晒太阳,远方念青唐古拉山连绵起伏,峰顶白雪皑皑,山下草原上黄羊在自由地奔跑。旺青在附近架个临时灶,点燃干牛粪,炖手抓羊肉,摆出青稞酒和酥油茶,一顿别有风致的午餐开始了。

饭后,旺青带我们去地狱洞,地狱洞在纳木错南岸第二道古湖岸线上面,洞口附近,玛尼堆上的石块刻着经文,石块是善男信女从藏区各地带来的,非常珍贵。我拣了一块,向导说上面的藏文是藏传佛教中的六字真言,玛尼堆上插着五颜六色的经幡,端端正正摆放着许多牦牛角,还有一串马的肩胛骨,劲风猛吹,白骨在阳光下叮当作响。

地狱洞进口在下,出口在上,洞身长三米左右,进口比身子稍宽,容易钻进去,但整个洞正好是一个人的身子那么大,扁圆形,洞身正中向上部位陡然一个一百多度大转弯,使的肥胖的人望而却步。传说如果钻过地狱洞,以前的罪孽就可以一笔勾销,今后也不会再有罪孽,百病皆消。受赎罪神话的诱惑,朝圣者无不全力以赴。

莲花生大师和格萨尔王到过的巴松错

巴松错是堰塞湖。一次山崩,堵截河流,积水成湖,由于这里交通闭塞,远离都市,这潭美丽的湖水长在深闺人未识,千百年来,静静地躺在偏僻的雪山与丛林之中。

从拉萨出发,沿川藏公路乘车东行320公里,沿尼洋河而下,两岸青山,河中清流,满目花草,一路馨香。约莫一个小时,汽车突然拐进险峻的额行昌峡谷,那里雪峰巍巍,激流啸天,雪浪溅雾,阴风呜咽。不远处的谷口山岩犹如张嘴仰望的老虎,俗称“老虎嘴”,两处相通的洞穴曾是佛教宁玛派甲村宁布大师修行之地。

峡谷蜿蜒盘旋,山回水转,奔腾咆哮,浪击两岸,喷珠溅玉。沿路独特的村落民居,郁郁葱葱的森林奇树,傲然耸立的古烽火台,清澈见底的山泉溪流……像层层叠叠的风景画倏忽闪过。冬季来临,工布地区的鹰鹫便来此泉饮水,这使它们胃如铁打,能吞下并消化人骨。

汽车开进湖畔,举目远望,山抱湖,湖绕山,碧水绵延,涟漪片片,鸥鸟低飞,白云飘逸,清风徐徐,水帘生珠,鹅黄垒秋,碎金堆山。我们下车,来到湖边,手拉钢绳,足蹬木筏,上了湖心岛,岛上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关于这座岛,相传是个痴情男子所化。据说有一位国王途径此处,被湖中悦耳的渔歌吸引,被把唱歌的渔女挟入宫中。姑娘无颜再见情郎,便投湖自尽。情郎也跳湖殉情。是时竟狂风大作,待风平浪静之时,湖水一天比一天蓝,湖中慢慢长出一座小岛,

巴松错岛上有寺,寺庙坐北朝南,原属拉萨色拉寺的分支,由堪钦达瓦桑布创建于公元14世纪,约200平方米。

据传当年大师在附近修行,一只乌鸦叼走他的法帽,飞到这里,把法帽从空中抛下。大师认为乌鸦是神的化身,帮他选择了意中圣地,于是在此建寺。先后经过11代大师扩建,鼎盛时期僧人达五百多,主殿供有未来佛,棕、白两色构成,至今保存较好。

8世纪中叶,莲花生大师应吐蕃王赤松德赞之邀入藏,骑一只雪白而又不带缰绳的老虎,从空中缓缓降落到山下草坪,草坪像绿色地毯铺在大地上,排列有序的高山松生长在它的四周。莲花生大师发现金刚在此修行,于是他也在这里修炼六年。

山岩犹如巨大铁桩,扎在大地上,高100米余,像堆积的紫色佛珠,气势磅礴,直插霄汉,云雾缭绕,鲜花盛开,覆盖着各种名贵草药和苍翠植被。它被誉为永恒不变的神岩,坐落在狮子山、卧象山、玛尼山等逶迤起伏的群山怀抱中。《拉巴岩石山海志》记载:此地是观世音菩萨在人间的道场。进入岩石体内须经13个门,有海螺门、水晶门、青白玛瑙门、绿松石门、珍珠门、黄金门、白银门等。

上:巴松措。

下:思金措(财神湖)。

莲花生大师来西藏将重要显密经伦翻译成藏文,为赤松德赞及王妃传授无上密金刚,创建业乘经院及密乘道场,发展出家和在家两种僧团,奠定了西藏旧派密乘之基。其后他在征服藏北群魔时,有个魔力无边的恶鬼逃往工布,他追杀到雪山前,发现一座冰川挡住去路,使符念咒,把三节藤杖抛向天空,天崩地裂,冰雪融化,发现观世音菩萨在神宫修行。

寺庙前有石阶,石阶两旁竖立着硕大的木雕男女生殖器,上面涂有颜色,根部钉有带毛的牦牛皮。将此物供置于寺庙门前,自有其神圣的含义。工布地区不少寺庙前都有这种摆设,这或许是一种对男女之根的自然崇尚。

这天寺庙举行隆重法会,四周布满帐篷,法会前,有白云降落。湖边有马头神洞穴,洞口形如马嘴张开,不时嘶鸣,马嘴里长着几种谷类秧苗,当地人根据秧苗长势断定来年庄稼好坏。

寺庙附近丛林一小溪边,只见一块巨石临溪而卧,这里便是求子洞。细细看去,石上有一小洞,船形,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洞中有一凸出的小石,圆形,再一细瞧,原来这是一个女性生殖器。这块磐石原是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地方,石洞曾得大师加持,凡求子者,须在湖心岛上寻找一块像男生殖器一样的圆柱形石块来敲击求子洞上方,敲击时,如果洞中的小圆石震动了,求子即可成功。

我们看了“莲花生大师修行洞”,在湖边山下,并列着两个岩洞,两个洞呈自然形状,无雕琢痕迹,高约4尺、深约5尺,宽约1丈,洞壁被烟熏得乌黑乌黑,是牧童避雨烧茶所致。莲花生大师在如此逼仄的环境中修行是何等的坚忍。巴松错西岸有“格萨尔王试箭处”,在湖边一堵石壁上,有一道两尺多长的箭痕,箭头、箭杆看得一清二楚,箭痕下边刻有经文,悬挂有经幡。每到藏历四月十五,湖中会出现一条很长很长的洁白的哈达,这是神送给格萨尔王的礼品。

易贡湖畔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西藏党校办在易贡,离拉萨700公里。我在易贡湖畔的西藏党校学习过半年时间,至今还记得,《列宁全集》1-24卷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我就是在美丽的易贡湖畔读完的。

易贡湖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一座名叫铁山的山下。它是藏东南著名的淡水湖之一,位于波密县境内的易贡乡,地处易贡藏布河中下游,这条河流发源于西藏嘉黎县,汇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据《西藏自治区地理》记载,易贡湖面积22平方公里,长16公里,宽2公里,深25米,海拔2150米。易贡湖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早上,山脉被细雨洗涤过一次,白雾从湖中升起。露珠挂在草尖,也挂在藏柏、香椿、红松、云杉、漆树和木瓜树上。

易贡湖清幽寂静。成群的大雁、海鸥、黑颈鹤、鸳鸯、赤麻鸭等在这里荡起曲曲弯弯的涟漪。铁山草木不生,照进蓝色的易贡湖,显得神秘莫测。湖畔林深草密,簇拥着一条似乎只有邮车偶尔出没的狭窄的公路,通向遥远的天边。

到了晚上,易贡湖便别有一番滋味。当地的青年男女,成双成对,在湖畔悠闲散步,倾诉衷肠。我为他们写诗:

“洗涤朦胧的月亮/溅一天星花芳香/湖波漾起坦荡的舒服/推动它的是爱的力量/桨儿梳理无尽的思绪/搅乱小鱼欢乐的梦乡/歌儿辐射初恋的月华/煮沸一湖静静的酒浆/雪峰录下这动人的夜曲/由山风向世界悄悄播放”

更令人难忘的是易贡湖两岸的老百姓。他们在湖畔春种秋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也并不清苦。一次,我们去央宗家做客。她家家什不多,房屋木质结构,穿栏破壁,四面透风,烟熏火烤,很是陈旧,但夏可遮雨,冬可防寒。

央宗打了新鲜酥油茶,把酥油茶碗擦得干干净净,给我们每人斟上一碗。在这里,能喝上酥油茶是不容易的。她儿子在上小学,她说她家里够吃够穿,没病没灾,一家人生活安定,别无奢求,日子过得还好。

我们走出她那低矮的家门,和风煦煦,宽阔的易贡湖迎面扑来,眼界顿开。

王妃湖与天鹅湖

曲水县俊巴村是一座三面临山,一面朝河的古老山村,山上一年四季都是光秃秃的,怪石嶙峋,峰峦峭拔。山下是一片大沙漠,沙荆丛生,绵延数里。在沙漠中间,镶嵌着三个湖。

我们兴致勃勃地朝湖泊走去。远远的,传来牧羊姑娘悦耳的歌声:“王妃湖畔放牧牛羊,牛羊长得膘肥体壮……”牧羊姑娘头包花围巾,红脸蛋,见到陌生人,不再唱歌,略显羞涩。羊群在沙荆中觅草,悠闲自得。她把我们带到三个湖泊中最大的一个湖边。这个湖约莫500平方米,水草丛生,叫王妃湖。相传洛桑王子和王妃曾到此游览,王妃在这个湖中沐浴,而王子则避嫌躲到水草之中。这个湖便得名王妃湖。

我们站在王妃湖畔。湖清见底,水波不兴,洛桑王子昔日藏身的水草还是那么茂密丰盛,湖里则鲤鱼成群。鲤鱼都是红色的。西藏本不产红鲤鱼,拉萨龙王潭从内地引进红鲤鱼,于是它们从水沟里游入拉萨河,又被俊巴渔民打回放生于王妃湖中。

跟王妃湖的人文色彩不同,天鹅湖——班公错是远离尘嚣的。班公错又称错木昂拉红波,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城西北12公里处,是中国与克什米尔交界的国际性湖泊,湖面海拔4241米,流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这里湖水特殊,东淡西咸,我国日土县境内的湖水是淡水,西部克什米尔一边是咸水。

班公错上有许多岛屿,是著名的鸟岛,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岛上岩石坚硬,坡度较缓,平地上绿草绒绒,湖畔密密麻麻地栖息着成千上万的鸥鸟。棕头鸥、斑头雁、赤麻鸭、红头潜鸭等,把几百平方米的小岛挤得水泄不通。我们登上鸟岛,无法随意走动,胆大的棕头鸥腾飞而起,遮天蔽日。它们很不友好地向我们头上、身上撒粪便,以示对其领土侵犯的抗议。

我们只好折返,隔湖相望,只见鸟儿们有的在地上争食,有的在附近房顶驻足歇息,有的互相追逐嬉戏。各种鸟儿在空中交织飞行,上下交叉,岛上有星罗棋布的鸟蛋,有的小如指头,有的大如拳头,有的淡灰,有的雪白,有的呈花色,色彩斑斓。成千上万的鸟蛋远离人类,无人前去采集,要是以人类为邻,这些奇异鸟蛋的去处就很难想象了。

曲水县俊巴村传说中的王妃湖。

羊卓雍措(羊湖)。

班公错除了鸟岛外,还有适宜于鼠、兔、蜥蜴等动物生存的鼠岛。别看鼠岛和鸟岛离得很近,鸟儿们从不到鼠岛上去。两岛相安无事。

三色湖和碧玉湖

西藏的三色湖即黑湖、白湖、黄湖,呈“品”字形排列在边坝县边坝乡,距县城5公里,由怒江峡谷断层下陷所形成,湖与湖之间由低山平台隔开,均系山谷低洼地带多年冰雪融化积水而成,其中黑湖最大,面积1万平方米。

黑湖呈“Z”字形,依山绕行,山影遮掩,湖风习习,黑色岩石山体直浸湖底,水深幽黑,湖水穿过山缝,经狭窄水道流入白湖,白湖地势平坦,湖面平静,相对开阔。白湖常年积砂淤积湖底,湖滩砂石呈白色,湖水流入怒江支流。黄湖是死水湖,独自成湖,面积最小,湖水浑浊,富含黄色矿物,故得名“黄湖”。黄湖与黑、白二湖景色迥异,三湖风光相辅相映,情趣盎然。三色湖生物资源丰富,水草茂密,水中细鳞鱼体大且数量极多。这里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湖区周围雪山环绕,山峦险峻,逶迤不绝,山坡植被由低到高依次变化,山巅积雪终年不化。

“羊卓雍错”意为“碧玉湖”,是藏南一带最大的淡水湖,与藏北的纳木错、阿里的玛旁雍错齐名,并称为西藏的“三大圣湖”。碧玉湖位于山南浪卡子县,湖面长74公里,最宽处33公里,形似蝎子,面积638平方公里。这里素有“西藏鱼库”之称。周围有数万公顷天然牧场,野生动物种类较多,其中野驴、黑颈鹤、豹等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藏雪鸡、獐、水獭、猞猁、灰鹤等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碧玉湖水清玉洁,碧蓝清澈,像西藏的蓝天一样深远。湖边成群结队的牛羊在草地上悠闲自得,远处的冰川雪峰晶莹挺拔。

碧玉湖西岸山上有西藏惟一一座由女活佛主持的寺庙——桑顶寺,西藏著名作家秦文玉长篇小说《女活佛》就取材于这座寺庙。

猜你喜欢

王妃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一脸青春甜美 活得潇洒强悍 摩纳哥最美王妃的外孙女也很亮眼
我们一起去西藏
王妃没卢氏墀嘉姆赞对吐蕃禅宗的历史贡献探讨
王妃是这样炼成的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凯特王妃用 Mulberry搭配经典手包出席慈善日活动
《决战王妃》系列中文版译者招募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