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从文化大国到政治大国的发展路径
2012-11-21沈孝泉
■ 沈孝泉/文
法国从文化大国到政治大国的发展路径
■ 沈孝泉/文
法兰西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法兰西民族对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法国被公认是一个文化大国。法国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法国也被公认是一个政治大国。分析和研究法国从文化大国到政治大国的发展路径,其中不乏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植根于文化的国家软实力
判断一个国家的实力,既要看其硬实力,也要看其软实力。软实力是和这个国家的文化分不开的。法国的软实力首先就来源于它对人类近现代文明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上。
16世纪是法国文艺复兴的蓬勃发展时期,法国在文学、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众多领域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耀眼光辉。18世纪法国最重要的文化现象是思想启蒙运动,这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不仅在法兰西文化史上,且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启蒙运动所确立的自由、平等的概念超越了时空,成为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使得世界脱离封建王权的桎梏,进入思想大解放时期。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了哲学基础;狄德罗的“怀疑是向哲学迈出的第一步”和他编撰的《百科全书》成为刺向封建专制和教会的匕首;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提出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鼎立的思想,伏尔泰在《哲学辞典》等著作中体现了崇尚人类尊严和自由的人道主义;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忏悔录》中的平民情结,使“主权在民”思想成为世界资产阶级宪政的核心。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扩展到整个欧洲。
进入19世纪,法国的思想和社会运动继续深入。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并且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从而开创了人民革命,推翻君主统治,建立共和时代的先河。此后,拿破仑以武力粉碎了欧洲大陆的旧制度。
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运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实践,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运动,法国的傅立叶、圣西门等空想社会主义者为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和贡献。法国丰硕的思想文明成果在20世纪初叶吸引了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不远万里来到法国寻求革命和救国真理。
20个世纪70年代世界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时任法国总统蓬皮杜说过这样一句话:“法国不产石油,但法国产生思想。”法兰西民族独有的文化特性使得法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思想大国”,这正是法国文化软实力的渊源和基础。
崇尚自强独立的戴高乐主义
一个强大的国家是需要有一种精神的,这种精神是这个民族特性的集中体现。法国从二战之后至今不变的精神力量就是戴高乐主义。由于坚定不移地奉行了戴高乐主义,法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法国的国家利益得到维护,法国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彰显,法国因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独特的政治大国作用。
戴高乐将军是法国一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创始人和首任总统。他以继承法兰西民族昨天的遗产,维护今天的利益,展示明天的希望为己任,在长期治理国家和制定对外战略中形成了一整套治国理念和战略思想,并且成为后人始终遵循和奉行的基本原则,被称之为戴高乐主义。
戴高乐主义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其核心可以简单地用两个词来概括:自强和独立。
自强,也就是戴高乐所说的“伟大”,他在《战争回忆录》中有一句名言:“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他在《希望回忆录》中写道:“在任何时代,法国出于天性要完成‘上帝的伟业’,传播自由思想,做人类的旗手。” 戴高乐总统在其任期内注重经济发展,法国经历了高速增长的“光荣三十年”,跻身西方世界七大工业发达国家之一。戴高乐还坚持独立发展核武器、奉行核威慑方针,使法国成为“核大国俱乐部”中的一员。这些构成了法兰西民族实现强国梦想的物质基础。
独立,也就是为了维护法国利益而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或者他国的干涉,自主判断自主行事。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最具典型性的是法国同中国建交和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法国同中国并没有共同的意识形态,但是戴高乐从战略高度出发,不顾美国的反对,于1964年果断地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法国同美国虽然拥有共同的意识形态,但是1966年,戴高乐因不满美国的独断专行、不甘于在北约内充当美国的“小伙计”,最终做出了退出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并且把北约总部撵出了法国。这些充满独立色彩的外交行动震惊了世界,也给法国在美苏两霸之间赢得了回旋余地和活动空间,法国成为东西方“冷战”期间一支独特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70年戴高乐总统逝世,毛泽东主席在唁电中高度评价戴高乐,说他是“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与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不屈的战士”。
戴高乐去世后的法国历届政府,无论属于左翼还是属于右翼,都坚持奉行了具有戴高乐主义色彩的独立外交政策。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密特朗总统采取了与美国保持距离的政策,直到战争爆发的前夕依然做出寻求政治解决途径的努力。2003年,美国总统布什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希拉克总统对美国发动这场战争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法国成为反战的“老欧洲”的代表。2009年萨科齐总统宣布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表面上看,这改变了43年前戴高乐的决定,但是实质上萨科齐是在冷战结束的新形势下试图从内部对北约的转变职能施加影响,从而维护自身战略利益,因此这一行动依然是戴高乐主义的体现。
戴高乐主义诞生在20世纪50年代并非偶然现象,这是法兰西民族长期以来文化和思想积淀的结果。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把民族确立为集体认同,把公民权和民族主权确定为法兰西民族认同的基础。在整个19世纪,共和国派把民族国家的观念与共和国结合起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惨遭战火蹂躏,但是法兰西民族的观念与认同始终是鼓舞法国人生存和斗争的精神支柱。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后,戴高乐传承和发展了这种民族精神,并且以自己的实践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赞叹,最终形成了奉行至今的戴高乐主义。笔者认为,戴高乐主义就是法兰西民族文化思想在当今时代最核心的体现。
软实力推动欧洲一体化
20世纪40年代后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洗礼的欧洲渴望永远摆脱战争,实现持久和平。对于饱受法西斯战火蹂躏的法国来说,如何构建同德国的未来关系成为一道难题,这也是欧洲各国面临的严峻课题。1950年被称为“欧洲之父”的法国人让·莫内提出欧洲联合的设想,他提议把法国和德国的全部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权力机构管理之下,建立煤钢共同市场。法国当时的政府外交部长舒曼采纳了这一计划,后被称为“舒曼计划”。煤钢共同市场是西欧一体化的雏形。此后,煤钢联营逐步发展成欧洲六国共同市场、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欧洲一体化建设从贸易自由区逐步发展成拥有统一货币的货币联盟,此后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又主持制定了欧洲宪法条约草案,推动欧洲走向政治联合。这一宪法条约修改后形成的《里斯本条约》于2007年通过,标志着欧洲正朝向政治联盟迈进。欧洲一体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区域性合作的成功范例,此后很多地区都把欧洲当作样板,寻求地区性合作的道路,如今各类区域性合作组织和机构已经遍布全球。欧洲为世界的经济繁荣与和平稳定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从法德煤钢联营到当前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这一漫长过程中可以看到,法国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法国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始终遵循和坚持通过合作取代对抗、实现永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政治理念,始终坚持通过不断协商相互妥协最终达成一致的原则,使得欧洲联盟发展到今天的程度。当前,欧洲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化解债务危机、平息欧元动荡局面、寻求欧盟通过克服危机继续前进的道路,这成为摆在欧盟各国面前的重大课题。法国受到自身经济困难的局限,不可能像实力雄厚的德国那样向困难的希腊等国提供高额救助,但是这并不影响法国在推动欧洲深化改革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法国新总统奥朗德上任后,对德国主导化解债务危机的思路提出挑战。他认为必须重新谈判欧盟财政契约,因为欧盟当务之急是刺激经济增长,而不能局限于缩减开支。奥朗德的主张得到遭受债务危机冲击的广大国家的认可,欧盟在化解债务危机的思路上更加完善和全面。
由此可见,法国在推动和实现欧洲一体化中,虽然没有德国那样的雄厚财力来发挥硬实力,但是却可以借重自身的软实力来发挥不可替代的政治作用。这正是欧洲前进离不开法国的原因。
文化软实力的大国效应
戴高乐主义引导法国走上独立外交的道路,而法兰西的大国情结又把法国推向国际舞台的中心,在应对和处理国际热点问题中发挥独特作用。
近些年来,法国凭借欧盟轮值主席国、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二十国集团东道主等身份,就欧洲一体化问题、国际热点问题、世界经济问题以及最近国际金融风暴冲击和欧洲债务危机等问题与各有关国家领导人进行磋商,主持有关首脑会议,提出建设性倡议,推动这些国际组织和机构达成众多共识和协议。在国际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的国际会议上则力争充当非洲地区以及岛屿国家的代言人。在处理热点问题上,法国经常先发制人和主动行动,成为调停各种危机和地区冲突的直接参与方。比如,法国冲破美国的阻挠,以自身名义或者欧盟名义介入中东阿以冲突,得到阿拉伯国家的欢迎;20世纪90年代,法国作为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两主席之一,积极参与了柬埔寨问题的斡旋,最终达成协议,对印支地区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法国成功地斡旋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武装冲突。
法国在国际舞台上还具有很强的设置议题能力,很多时候都在争取游戏规则的制定权。针对冷战结束后出现的“一超独霸”局面,法国率先提出了构建多极化世界的理念,针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提出了多边主义的原则。法国强调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在解决冲突和争端中主张用对话来代替对抗、用谈判协商来代替诉诸武力。2008年萨科齐总统提出了“相对大国论”,对美国“一超独大”的地位提出质疑,主张正视新兴经济国家崛起的现实。进入21世纪,世界面临着众多新的挑战,法国也相应提出了对策和采取了行动。针对气候变暖问题,法国推动欧盟提出了量化的减排目标以及做出向发展中国家应对环保问题提供技术援助的承诺。法国在应对这些危机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金融危机爆发后,法国又对美元独大局面提出了挑战,指出现行国际金融体制的弊端,呼吁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主张改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新兴经济国家更大的发言权。
法国的参与对于推动解决国际重大热点问题和平衡美国的力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些具有独立色彩的外交主张无疑提升了法国的国际地位,使得法国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了榜样作用、引领作用和平衡作用,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国际舆论评论说,从国家实力上看,法国属于二流国家,但是它在世界舞台上却发挥着一流大国的政治作用。由此可见,法国的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大国效应。
法国很多外交理念都得到了国际认可,但毋庸讳言,也有一些理念受到广泛质疑。“不干涉内政”是《联合国宪章》提出的一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而这一理念是1793年法国宪法中最早提出的原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干涉内政成为一项国际法基本原则。同样还是法国,却在上世纪末抛弃了这一原则。法国政府1999年提出了“人道主义干涉权”,为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2011年,法国以联合国授权和推进民主化为借口参与了利比亚和科特迪瓦两场战争,“人道主义干涉权”现已成为西方实行新干涉主义,介入其他国家内政的借口。法国的这种“理论创新”理所当然地遭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谴责和拒绝。
注重文化外交提升国际影响力
法国的外交充满文化色彩,而文化是法国开展外交的重要领域。文化外交涉及多个方面,一个基本点是利用法兰西语言来传播法国价值观,提升法国国际声誉和地位。在这方面,法国构筑了三个平台。第一,组建由讲法语的国家参加的法语国际组织(即法语共同体)。这个组织成立于1970年,其宗旨是通过法语这种共同语言作为基础开展多边多领域合作。现在这个组织拥有遍布五大洲的55个成员国和13个观察员,占联合国成员国总数的三分之一,涵盖人口总数达8.3亿。法语国际组织每两年召开一次国家领导人的首脑会议。法国在这个组织内发挥主导作用。第二,海外文化中心。法国从事文化外交的队伍十分庞大,除了在各驻外大使馆内负责文化事务的文化处之外,还在海外设立了大量的文化中心,目前已在91个国家建立了151个文化中心。这些文化中心通过介绍法国的电影、图书等各种文艺作品及文化交流活动来促进各国民众对法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传播法国的价值观念。第三,海外教授法语的法语联盟。这个在海外推广法语教学的机构得到法国政府的资助。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有170多个国家的9000万人学习法语,而法语联盟的使命是促进和帮助法语的教学。目前法语联盟在138个国家建立了1098个分支机构,拥有近万名法语教师,30多万名学员。
法国开展文化外交最典型的成功之举是高举“文化例外”和“文化多样性”的旗帜抗衡美国的“文化霸权”,维护本民族文化特性和国家利益。20世纪90年代,法国乃至整个欧盟同美国之间在文化产品市场上的争斗集中体现在乌拉圭回合的贸易谈判桌上。在乌拉圭回合的有关谈判中,美国方面以产品贸易自由流动原则为由,要求欧洲取消市场准入限制、扩大进口份额。美国指责欧洲国家政府对本国文化产品的补贴过多,对美国产品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面对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咄咄逼人的攻势,以法国为首的欧洲代表则以“文化例外”的原则加以抵抗。“文化例外”的概念最早由法国政府提出,1993年10月召开的有40多个法语国家领导人参加的法语共同体首脑会议通过的一项决议阐述了“文化例外”的内涵。根据这项决议,文化产品不能等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所有属于精神文化的产品应当置于世界贸易谈判的范围之外。不久,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发表了一份旨在保护欧洲视听工业的《共同行动纲领》,回击美国方面的指责。《共同行动纲领》要求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把文化产品排除在“商品”和“服务”的范畴之外,使之享有“文化例外权”。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欧美之间展开了激烈争论,由于欧洲国家的坚持,美国最终做出了一定妥协。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法国总统希拉克正式提出了“文化多样性”的概念。他说,“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建立在确信每个民族可以在世界上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每个民族能够以其自身的魅力和真理充实人类的财富。”在法国的推动下,大会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宣言》。2003年法国与加拿大共同提案,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一份拥有约束力的《保护文化多样性国际公约》。法国认为,这一公约应当承认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特殊性,他们不同于其他商品,国家有权采取支持措施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显然,“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例外”的延伸和扩展。
“文化例外”和“文化多样性”作为法国文化外交的基本主张成为对抗美国“文化霸权”的有力武器,得到其他众多同样遭遇这种威胁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在国际范围内形成一个抵制美国文化入侵的广泛联盟,法国的影响力也再一次得到彰显。
从上文可以清晰地看到法国从一个文化大国发展成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政治大国的过程,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凭借法兰西民族悠久雄厚的文化思想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并且把这种软实力的大国效应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作者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徐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