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浪潮下对手机媒体的再审视

2012-11-21罗永雄卢晓华

声屏世界 2012年3期
关键词:客户端大众媒介

□罗永雄 卢晓华

栏目责编:邵满春

现在人们打开报刊,满眼都是短信服务的广告;打开广播、电视及互联网,满眼都是通过手机短信来参加活动或与节目互动的邀请。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方式已经从书信、电话渐渐地让位于手机信息。手机对媒体传播行为的介入使受众的积极性被更有效地调动起来,传受双方之间的界限进一步变得模糊。

起初,手机定位于通讯行业,缺乏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应该有的原创内容、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等,这使得它有关媒体业务所有的运作,包括新闻来源一度都是依附于传统媒体或者互联网。无论是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广播还是手机电视,其内容创制的依附性大大制约了其媒体功能的发挥,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短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作为媒体的功能不断增强,其通话之外的其他功能正在被有效地开发,微博的出现更是拓展和强化了手机的媒体功能。

微博的兴起与手机自媒体功能的加强

微博浪潮下,手机媒体自媒体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和广泛化特征更加明显。在微博中,传者与受者之间几乎没有界线,转发即是传播,关注就等于群发,这种传者与受者的互动关系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比拟的。

微博的主要发展运用平台应该是以手机用户为主,微博以电脑为服务器,以手机为平台,把每个手机用户用无线的手机连在一起。微博之所以要限定140 个字符,就是源于用手机发短信最多的字符就是140 个(微博进入中国后普遍默认为140 个汉字),可见微博从诞生之初就同手机应用密不可分。微博对互联网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建立手机和互联网应用的无缝连接,培养手机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习惯,增强手机端同互联网端的互动,从而使手机用户顺利过渡到无线互联网用户。

手机和微博的结合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短信和彩信传播。二是通过WAP 页面传播:各微博网站基本都有自己的WAP 版,用户可以通过登陆WAP 或通过安装客户端连接到WAP 版。这种形式只要手机能上网就能连接到微博,可以更新也可以浏览、回复和评论,所需费用就是浏览过程中用的流量费。三是通过手机客户端。手机客户端分两种:一种是微博网站开发的基于WAP 的快捷方式版,另一种是利用微博网站提供的API 开发的第三方客户端。相对于短彩信和WAP 形式,客户端的形式更符合无线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因其移动,手机比一般的大众媒体更有利于在第一时间传播信息。它方便互动的特性使传播更进一步消灭了单一中心,更方便使大众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中心,让传播机构与传播受众之间可以双向地进行以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方式的交流,同时又能充分兼顾到使用主体的个性要求。手机确实是把“大众”媒体的传播行为进一步细化到“小众”的一个得力工具。有着这么多的优点,手机自然就成为目前传统媒体最喜欢的嫁接平台,而真正能发挥手机媒体影响力的,却是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内容自制。微博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微博拥有非常强大的即时通讯功能,在有移动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就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一些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只要有手机在身上,利用通信网络在微博客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目前的所有媒体。

自媒体包括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媒介传播,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微博的未来就是大众媒体与个人媒体有机统一的“自媒体”,而这个自媒体的平台将主要依靠手机。

手机媒体的人性化传播趋向

从某种意义说,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是弥补之前媒介的不足。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的保罗·莱文森认为:数字时代的特征,是用视窗和浏览器选择信息而实现个人化,那么,在数字化以后的时代里,我们则期待与之类似的表现个人选择的载体。只不过将来的载体用法不同,目的不同,结果也不同而已。①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或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②从这个意义上讲,手机媒体将是互联网出现以后,即数字化以后的新的媒体克服前面媒体不足、实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它的传播介质将更加适用于信息传播,它具有自成一体的无线网络。比起有线网络的电脑,基于无线网络的手机媒体对信息的处理更加及时、迅速,互动性更强。它小巧玲珑的形体优势,使得它比笨重的电脑更易携带和装饰,从而更符合个体的需要。虽然它的受众群从时空上来讲也是广泛和分散的,但以手机号形式出现的受众比起以IP 地址出现的网民更加固定和容易确定,并且将受众与传者的隔离彻底抹掉。它拥有两个相对独立的话语空间,一个是点对点的私人空间,另一个是连接互联网形成的点对面的公共空间。“手机媒体”人性化传播特点代表未来新媒体的发展方向。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数字媒介的发展过程,就是已存在的一些媒介功能之间相互借用的过程。科技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自身无法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它的存在需要一些能为它注入内容的它物。任何一个媒介想进一步发展成为有体系、有影响的大众媒体,都需要有内容制造和供应的后盾。互联网的原创内容已经越来越多,手机由于主要用于通讯,因此至今只有极少数以短信写手、小游戏制作者等为主的创作群体,还未形成成规模的行业。移动通讯运营商在将网络扩展得越来越大后,迫切需要开展有实际意义的新业务。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大众传播媒体行业,手机需要有自己的采编系统,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当前必需的。因此,手机等数字媒介与媒体之间首先以出借平台的方式开展合作是其发展的必然。

作为其他媒体的传播平台并不是手机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过资本的积累和市场的磨练之后,未来的手机媒体必然建立起自己专业的内容制作队伍和服务机构,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媒体。

麦克卢汉曾经预言“媒介是人的延伸”,他认为技术的任何进步都会使人类更有效地生活和劳动,媒介具有有机体的性质。手机媒体的诞生真正实现了人和媒体在时空中的无缝链接,让人感觉拥有和控制媒体的能力:媒介既不是和人分离也不是主宰人,而是“人的延伸”。“手机”作为信息的终端,已经和我们的躯体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我们中的多数人基本上已是机不离身,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成为和五官一样重要的人体“第六官”。可以想见,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以传播者或大众群体为中心的传播圈内容构建不同,手机媒体将是一种完全以个体为中心构造传播的媒体,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信息圈中都是主角,可以从自己的信息传播和接收得到想要的满足。面向所有手机媒体用户,满足每一个个体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实现各取所需,这是手机媒体的最终传播归宿。

注释:

①[美] 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88—289 页。

②[美] 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序言第7 页。

猜你喜欢

客户端大众媒介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基于Vanconnect的智能家居瘦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