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亥革命》:众语喧哗时代的平民化“交响乐”

2012-11-21王淑娅

声屏世界 2012年3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

□ 王淑娅

栏目责编:曾 鸣

《辛亥革命》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电影。本文以《辛亥革命》为例,来管窥我国目前主旋律电影的宏观意识形态和历史观点一直呈现出的进步态势。

意识形态——日趋淡化

用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理论来看,“每一部电影都是政治的”,而主旋律题材的电影对意识形态这一标签鲜明之极。我国主旋律题材的电影作品在意识形态的处理方式上,呈现出直接的教化的特点。若将此类电影以色彩分类,有人认为《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是赤红,《十月围城》是碧蓝,《辛亥革命》则是形态偏红而神韵偏蓝的混色之作。于是有人认为这是投资方对于市场利益的追求,也有人认为是创作者欠缺精益求精的素养,还有人觉得是两者对现时观影环境的妥协……如此等等,尽管有这样那样的质疑,我们依然不难看出,在《辛亥革命》一片中,导演在政治性、敏感性、历史性、真实性要求较高的题材处理中的努力。撇开商业性不谈,单从我们历来在这种题材的处理方式上,如果是“十七年”电影一定是以纯粹、完美的形式彻头彻尾地渗透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式去处理,从而营造出一个对电影中传统的受意识形态支配的、描写方法没有挑战的真实电影。而《辛亥革命》体现出的是那种乍看起来似乎牢牢地处于意识形态领域之内并完全在它的摆布之下,但结果却发现它们只是在直露的意识形态话语的缝隙里隐藏的民间表述和个人风格。

单从片名上来看,无疑是红色题材的范畴,但导演在处理人物的方式上却远远脱离了传统的 “高大全”的窠臼,也不再遵循好人好得一塌糊涂、坏人坏得一败涂地的创作原则。在此片中,伟人会有困难,伟人也有脾气,伟人也有无奈,同样,伟人也有爱情。同时,反派角色也不如历史课本里写的那样令人反感,有的还有几分滑稽可爱,让观众通过视听画面感受到的是活生生的人的感觉,而不是空洞的历史事件。例如孙淳扮演的袁世凯令人印象深刻。这个“袁世凯”虚伪但不令人讨厌,冷酷但不令人恐惧。他是一个政治人物,不是流氓无赖,政治头脑和市侩精神的完美整合成就了袁世凯。

移民管理机构与县级财政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保证扶持资金管理效率的重要条件。当两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达与交流出现阻滞时,将会导致移民资金的拨付受到不良影响,延长资金拨付的时间[2]。同时,移民管理机构属于行政管理事业单位,在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不能有效落实的情况下,出现挤占水库移民扶持资金的现象,将专项扶持资金用作机构的日常开支中,达不到移民扶持资金转款专用的目的。另外,在扶持资金管理工作中,资金管理不当,拨付效率较低,将会导致扶持项目的建设实施受到影响,项目进展速度缓慢,并且还会造成项目竣工后验收不及时的状况,进而导致移民扶持资金的利用效率低下。

《辛亥革命》中对西方列强的描写则显得更冷静更客观更全面。中学课本中,每每提及清末民初的历史,必定强调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只要涉及到西方使节等人物形象,铁定都是无礼的、野蛮的、甚至是无人性的。其实这是我们在有意识地妖魔化西方,就如同西方也在有意识地妖魔化中国一样。西方列强入侵瓜分中国,更多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利益的争夺,所有的一切罪恶都来自于利益的不同和文明的冲突。《辛亥革命》中对于西方列强势力代表人物的描写是冷静的、符合政治性的,没有偏激情绪的,如对美国自由人士荷马李的人物塑造。《辛亥革命》中这种较为开放的意识形态,不去一味地丑化任何一个敌对阵营是值得肯定的。

人物设置上,以一个可以统领全片并让观众有代入感的人物黄兴的命运作为情节线索,短小的片段、细腻的情节使得人物的情感表达连贯。可惜的是本来黄兴和徐宗汉之间有一条相对完整的感情线,这条感情线是有层次的,但由于内容删减的原因,表述略显残缺。

依据现实医院整体人员的分配情况,对科室医护人员合理分配,保证各科室医疗、护理的均衡,同时在护理期间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养、护理综合能力、新生儿护理理论认知等,特别在对于上岗人员的筛查工作中,应严格依据其专业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实施考核制度完成。定期给予“一对一”带教模式,即由高年资护理人员对低年资人员予以专科教学,促使低年资护士对日常工作中的护理技能提升,减轻其独立操作的风险与压力[3]。

叙事视角——以小见大

该片在处理各种势力派别的手法上剔除了以往太过严肃、刻板的模式,重新构建了自己的一套电影路数,增强了主旋律电影的可看性,并且在内容的处理上多了一份对待历史的清醒与淡然。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直接或间接地对船舶燃油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8月,中国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63条规定,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应当使用符合GB252标准的普通柴油(硫含量≤350ppm),禁止使用渣油和重油(船用燃料油)。第65条规定,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禁止向非道路移动机械、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销售渣油和重油。

《辛亥革命》的主题可以总结为信仰和牺牲,包括利益和生命的牺牲,在这个大主题之下塑造了在革命斗争中为理想和信念而倒下的众多志士仁人。该片在选材上没有过于求大,而是追求细节设置的出彩。

该片在叙事细节上的处理上可圈可点,片中有多处有趣的桥段,尤其在表现清皇室和袁世凯的段落中,常常会出现有趣的对话和动作。如表现袁世凯一个大屁股坐在盘子上时,将其性格以及对待革命的态度刻画得淋漓尽致;黎元洪意料之外的“出山仪式”则诙谐风趣。又如停战协商的情节上,影片利用袁世凯的丰盛飨宴和孙中山的粗茶淡饭作平行对比来拉开彼此的道德价值。而通过袁世凯手中把玩棕白二色核桃的三次特写,暗喻袁世凯将清政府与革命派玩弄于鼓掌之中,坐享渔翁之利。这种种带有趣味性的小桥段避免了主旋律电影一板一眼的正襟危坐,多了些活气。

2.1 出生后24 h细胞因子比较 从生后24 h临床监测动态指标来看,非BPD早产儿入院前外周血清IL-1β、IL-6、IL-8等细胞因子水平比BPD早产儿的整体水平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审美权重——多元均衡

在构成审美感受的诸多因素中,每一种因素的重要性是不同的,这就是审美的权重律。其含义是,审美因素的多元化、指标化和加权处理。多元化是指人的审美感受对对象的要求是多维度的。指标化是指每一个维度都有量化程度的指标,表示每一项目的重要程度。所谓加权,是指对对象的总体评价是经过综合均衡处理的结果。

另外,《辛亥革命》的拍摄和上映本身就体现了我国对主旋律电影在意识形态的立场角度趋向客观化和包容化。辛亥革命的主角无疑是国民党的创建者孙中山,该片所涉及的事件官方态度一向承认和自身历史具有承上启下的关系,但在中国现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中,能如此大张旗鼓地去拍摄、宣传、上映,可看作是对于电影意识形态的弱化。以前认为绝对不可能的,如今都可以搬上大银幕,所以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之所以看得开心,也许正在于“美妙产生于禁忌”这一点。

主公和忠臣是清王朝的当权者及宦官,反贼是同盟会的孙文黄兴等人,内奸则是袁世凯。电影将正义立场给予革命派,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代表腐朽落后的清王朝。在传统的正义与邪恶的绝对二元化设置常规中,导演意外地设置了袁世凯这样一个既圆滑世故又不可恨的角色,使得影片风格避免了传统主旋律电影呈现出的刻板一面,达到了一种三足鼎立的均衡模式。

本片中对于各种势力的处理方式就体现了审美权重律。传统的主旋律电影在审美权重这个领域往往是失衡的,正义的一派永远做什么都是对的,做什么都是好的,做什么都是值得推崇的;邪恶的一派永远都不能抬起头做人,似乎因为立场的不同,就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了。但这样的情况在《辛亥革命》中是不存在的。下面笔者列举几个该片在审美权重角度的均衡化处理。

1)实验组和对照组总体情况比较。实验组实际参与测试的人数为33名;对照组实际参与测试的人数为29名(病假四名)。测试题目有问答题目、听力测试、认读卡片、背诵儿歌,共100分。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听说训练等方面的均分均高于测试组。

同样具有悲剧意味的是清皇室,苦命的隆裕太后脚底下是一大帮子老老小小的皇室余孽,还有个整天就知道玩玩闹闹的溥仪小皇帝,倒也着实不容易。在对代表腐朽势力的清王朝的表现上,影片构造了模式化的二元对立,即大清是腐败的,是坏的;革命者是鲜活的,积极的,向上的。这样的表现在增强冲突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这样的对立中,该片又设置了一个喜感极强的桥段:起义成功,清廷派海军镇压,此时刚刚被强推为都督的黎元洪发挥他过硬的军事能力和心理战术谋略,于翻手间将清海军吓得逃之夭夭。这一正一反、一英雄一草包的表现方式给影片平添了些许趣味性,此又一审美权重。

革命领袖胸怀家国,但他们并非是无所不能的孤胆英雄。他们的威望和成就是由无数的同盟会成员鼎力相助,甚至是用热血和生命换取的,于是出现了林觉民等一干革命烈士,由此也形成了全剧的一个煽情点。这样的处理方式更加客观地再现了历史,使得革命领袖的形象笼罩了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种悲剧性的设置,与伟人塑造构成对比,构成了该片又一种审美权重。

对于近代历史事件题材,我国电影基本上是正史正谈,历来呈现给观众的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电影的着重点就在历史事件本身。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皆采用大视角来结构电影,目的在于普及历史,因为创作者更期待观影者深刻了解历史本身。《辛亥革命》则一改这种叙事方式,导演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用貌似不够宏大的视角,叙述了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

总之,真正的艺术不是迎合,而是引导。尤其是一直以来有着宣教职责的主旋律电影,应该站在较高的视点去引导观众的欣赏品味和价值取向,影响人们感受生活的方式。田壮壮说过“我的电影是给21世纪的人看的”,这应该是我们共有的追求。

早期佛教绘画与武氏祠画像石叙事性绘画构图形式比较…………………………………………………………聂 涛(3.58)

参考书目:

1.王志敏:《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2.刘书亮主编:《电影艺术与技术》,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3.姜敏:《怎样欣赏电影——电影审美系列讲座》,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1990。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辛亥革命的法国认知
研教结合——以辛亥革命结局表述探源为例
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专栏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内外大征联揭晓
辛亥革命在军事上的成功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