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评价

2012-11-20贾娟娟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0期
关键词:专业课关怀人文

贾娟娟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部,安徽 合肥 230061)

护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评价

贾娟娟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部,安徽 合肥 230061)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整群抽样从二年级抽取8个班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按常规教学,末对人文关怀做系统的教育;试验组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进行改革,融入人文关怀教育。试验结束后应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护生对护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给予较高的评价。结论: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生人文关怀意识,增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人文关怀;专业课程;护理教育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认同医学是一门科学与人文高度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本质特点是人文关怀。护理人文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的护理理念,是护士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后,自觉的给予患者的情感付出[1]。护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培养出具有精湛专业技术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具备人文关怀能力的人[2]。由于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和实践远未到位,护理行业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关怀”的现状,为此加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护理临床工作和护理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课题组为改变目前教育中将护理与人文割裂开的局面,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将护理的本质是关怀这一理念渗透到每一门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期帮助护生提高人文关怀能力。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在某校专科护理二年级16个班中抽取8个班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个班。试验组(即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共264人,其中男生9人,占3.4%,女生255 人,占96.6%;平均19.3 岁。对照组(即在专业课教学中未对人文关怀做系统的教育的学生)共260名,其中男生12人,占4.6%,女生248人,占95.4%;平均19.5岁。两组护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教学内容 组织护理专业课教师以人文关怀理念为指导,在原治疗、护理、预防等理论知识内容基础上编写结合患者情感、心理反应、人性关爱、职业道德、健康教育等相关人文关怀内容的护理专业课案例,具体展现如何在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并汇编成册,形成校内自编讲义向实验组护生发放,供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使用。

1.2.2 教学方法 理论课教学方法上除了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外,教师结合人文关怀的案例,实施启发式教学。例如我们设计了一个未婚女大学生因到公共游泳池游泳患上滴虫性阴道炎的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护士应该做哪些解释打消患者顾虑,使其接受妇科检查?” “针对患者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护士应如何做好沟通?” “如何指导患者在宿舍中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传染给她人?”。教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剖析,鼓励学生争辩、讨论,让学生在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受到人文关怀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验课教学方法上教师通过案例创设操作项目情境,由同学扮演病人进行模拟情境练习,鼓励护生针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个体化的关怀性的护理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在平时的专业技能训练中注重进入职业角色,引导护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观察模仿、认识感悟、体验和实施关怀行为,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

1.2.3 考核方法 理论课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以讨论发言等形式评价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工作的能力,并按一定的百分比记入总分。实验课考核中将人文关怀融入考核标准,赋予分值,量化评价,同时教师创设多个模拟案例,由学生扮演不同年龄、性别、病情、心理状态的病人,从而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在护理技能操作中是否具备人文关怀理念及能力。

1.2.4 评价标准 在两组护生进临床实习后,选用黄弋冰所编制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3]向两组护生分别发放。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量表满分为180分,分值越高说明其人文关怀能力越好。量表Cronbachcs A系数为0.904, 分半信度为0.925,重测信度为0.824。实验组发放问卷264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有效回收率100%。对照组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60份,有效回收率100%。此外,为了解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的评价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实验组护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64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有效回收率100%。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两组护生干预后人文关怀能力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形成人道及利他价值观、协助满足基本需要、促进情感交流、帮助解决困难等6个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干预后两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问卷得分比较

2.2护生对护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评价

试验组264名护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的评价情况见表2。

3 讨 论

护理关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经验的积累才能逐步形成[2]。许多学者指出教育学生学习关怀行为和培养学生关怀能力是护理教师的道德使命和职责[4]。

3.1在护理专业课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我国护理人文教育起步晚,加之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本质是一种职业教育,因此护理教育的重心放在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训练等方面,导致了我国护理人文教育发展缓慢[5]。在我国医学院校中,人文课程的开设是有限的,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是专业课,只有把人文关怀贯穿于专业课中,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护理和人文关怀的融通。因此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依赖人文课程的教学,更要充分体现和发掘护理专业课教学内容中的关怀内涵,将“以爱为先,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渗透到专业课程传授中。通过教师言行、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和方法,使之可描述、可呈现、可感知、可体验;同时,创建具有人文关怀特征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人文关怀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体验人文关怀、感悟人文关怀[6]。因此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与护理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模式,即是对护生人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将以前学过的人文关怀的内容在护理专业课程中进行实践和运用,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人文关怀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解决了目前护理人文课程课时不足的问题。

表2 试验组护生对护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评价 人(%)

3.2在护理专业课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让人文关怀理念内化为学生的价值体系,然后外化为关怀行为,我们在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激发护生内在的关爱、同情等情感,培养对他人关怀需求的敏感性和同理心。例如在理论授课中加入人文关怀案例讨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思、自问、自答“诸如病人需要我做什么? 我会做什么? 我该如何去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为什么会更好?”从细微之处渗透人文关怀,激发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表明,54.2%的护生认为护理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对加深人文关怀内涵的理解很有帮助,超过90%的护生表示可以激发学习护理专业课的积极性。在护理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与考核中,通过情境式教学法创设临床情境,让护生相互扮演护士、病人的角色进行模拟情境练习,指导学生在完成护理操作的同时,针对不同的“病人”自己揣摩、组织出更体贴、更适用的关怀性用语,充分运用沟通技巧如倾听、安慰、鼓励等,适当地使用身体语言,将抽象的人文关怀落实到具体的护理环节中,使护生真正掌握如何在护理工作中运用人文关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60.2%的护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对锻炼交流沟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近90%的护生认为可增强个体化关怀护理能力。

3.3在护理专业课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可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在总分及多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在经过1年的人文关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后,试验组护生对人文关怀的实质得到深刻的认知,认识到人文护理的目标是为服务对象提供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每一项护理措施的实施都是为病人提供支持、帮助,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传递着对病人的关怀。因而在实习过程中较对照组更注重从精神和心理上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重视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关切的问候、亲切的称呼、和蔼的微笑、耐心的倾听等体现对病人的尊重;能够换位思考,积极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能够针对患者的病情、文化背景、理解能力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在操作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及时了解病人的感受。研究表明在护理专业课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可以帮助护生树立人文关怀服务意识,设身处地地体察患者的痛苦,理解、宽容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帮患者之所需,懂得哪些护理行为具有关怀性,哪些不属于关怀,哪些行为能有效提高病人满意度等[7],并体现在护理行为举止上,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之中。

3.4目前存在的困难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的优势,加强对护生开展人文关怀理念的教育,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精神[8]。这就要求医药院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文关怀能力。高等医学院校应重视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请有关专家来授课,选派教师参加专题学习班、外出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人文关怀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护生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是实现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良性接轨的必然要求,是护生角色向护士角色的顺利转换的有效保证,有利于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9]。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依赖人文课程的教学,更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将护理人文关怀建设成一本立体的教科书,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全程、系统、全面的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1]王亚文,刘红.人文关怀的思想在护理工作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 (27):2645-2646.

[2]孙钟,陈红.护理关怀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1):79-81.

[3]黄弋冰,许乐,姜小鹰.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3B):673-675.

[4]高学琴,何燕,赵振娟.教育环境对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14):14-16.

[5]赵艳,赵玲.我国护理教育人文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2):114-116.

[6]郭瑜洁,孟萌,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9A):1317-1319.

[7]黄弋冰,许乐.刍议当代护理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0-72.

[8]林静.对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的探讨[J].高教视窗,2010(9):187.

[9]苏爱华,高英丽,薛雅卓,等.关怀照护训练与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素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44-45.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0.031

2012-08-19

2010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0SQRL208)。

贾娟娟(1981-),女,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护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G641;R47

A

1673-1409(2012)10-R063-04

猜你喜欢

专业课关怀人文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