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应“五大变化”打造“四化工会”

2012-11-18中国工运研究所所长吕国泉

中国工人 2012年8期
关键词:工会组织职工群众工会工作

中国工运研究所所长 吕国泉

因应“五大变化”打造“四化工会”

中国工运研究所所长 吕国泉

随着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工会工作对象、范围、方式、环境和任务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机遇新挑战,迫切需要工会组织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把工会建设成适应时代发展、契合职工需要、充满生机活力的群众组织。

一、“五大变化”对工会组织提出新课题

1.工作对象的多元化

职工队伍规模日益扩大、内部结构多样,国有企业职工数量大大减少,在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大量增加。目前全国3.21亿职工中,企业职工为2.69亿人,非公企业职工为2.37亿人,非公企业职工占企业职工总数8 8.43%,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据全总统计,目前非公企业工会已占企业工会的8 0%多,工会会员占企业工会会员的70%多。2011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8亿人,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职工思想观念也出现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呈现“三增强”趋势,即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职业发展愿望增强、精神文化需求增强。职工队伍结构多层化、利益需求多样化、思想态度差异化,对工会整合不同层次职工需求、协调职工队伍内部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出了新课题。

2.工作范围的社会化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大部分职工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据有关方面统计,在城镇就业总人口中,“单位人”由过去占95%以上下降到现在占25%左右,灵活就业者、非正规就业者增多,使得工会工作领域从企事业单位向社区延伸,工会工作也越来越频繁地置于社会的聚光灯下,成为一个社会公共话题。随着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在过去10多年中保持在3%~10%的增长幅度,截至2011年底,全国登记社会组织有45.7万个,其中一些社会组织以职工为工作对象,使职工群众成为有关方面关注的“公共资源”,工会工作领域成为一些社会组织介入的“开放空间”。对于工会而言,如果不能增强对职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有可能出现一些职工疏远工会这一维权主渠道的窘境。

3.工作方式的信息化

截至2012年3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2亿人,手机网民3.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38%,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积极进行社会参与,“互动参与指数”达49.0,高于美国的45.8。据全总研究室调查显示,39.5%的企业职工经常上网,39.9%的职工偶尔上网,合计79.4%,越年轻、受教育水平越高的职工,上网人数的比例越大,上网时间越长,其中30岁以下职工上网的比例为90.8%;各类网站成为企业职工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之一,占到31.9%,仅次于电视广播(47.3%),还有11.6%的职工通过手机、微博、网聊获取新闻。这意味着,广大职工尤其是年轻职工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网络生活群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成为影响职工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的重要信息源,“网络维权”成为一些职工伸张权利、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一些工会组织积极适应职工和社会有关方面对工会的信息需求,通过开设法律援助微博为职工提供维权服务,建设“网络工会”、“数字工会”,努力提高工会干部“媒介素养”,在虚拟世界发出工会声音。

4.工作背景的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外贸依存度超过50%,被称为“世界工厂”,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运行不再限于中国,而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体及劳动者密切相关,经受国际经贸规则、国际劳工标准、国际工运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工会工作越来越置身于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国外一些工会组织和工会国际组织认为,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而劳工是本地化的,工会要扭转不利地位,需开展“工会跨国行动”,而这离不开中国工会的参与。我国吸引外资累计达1万多亿美元,外资企业吸纳就业人员2500多万人,一些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试图用所谓全球规则来规制企业劳动关系。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推行,外派劳务人员及中资企业聘用外籍员工增多,据商务部统计,到2011年底,我境外企业已超过1.8万家,资产总量超过1.5万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外就业人数达97万,其中外籍劳工43.8万;对外承包工程中我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6.9万,其中外籍员工59.4万,由此相应带来我国在外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保障及中资企业与外籍工人劳动关系处理等问题。

5.工作任务的复杂化

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正在逐步形成。但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企业转制力度进一步加大,加上劳动关系方面的法规制度还不健全完善,劳动监管服务力度不够,部分职工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劳动关系领域也出现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工资收入分配不合理,劳动条件差,缺少人文关怀,农民工、劳务派遣工权益受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易发多发。这些问题如果处置不当,就会损害职工的权益实现,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甚至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全国各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由2000年的13.5万件发展到2010年的60.1万件,10年增长了3.45倍。2012年一季度,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立案受理争议案件14.7万件,同比增长16.4%;涉及劳动者20.0万人,同比增长20.1%。劳动关系矛盾虽然过去也有,但从未如现在频率高、范围广、处理难度大。从争议内容看,过去主要涉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和追讨欠薪等权利争议,近年来涉及劳动条件、社会保险、增加工资、住房公积金等利益争议;从争议发生范围看,人事争议和劳务派遣争议有上升趋势;从争议影响看,职工与企业之间的个体性劳动纠纷仍是当前企业劳动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但集体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逐渐增多,呈现扩散效应和连锁反应。企业劳动关系矛盾问题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对工会组织能否有效履行职责提出了现实挑战,对工会干部的能力水平提出了严峻考验。

二、“四化工会”建设开拓工会工作新路径

应对工会工作面临的诸多变化与挑战,建设“四化工会”,增强自身对职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工会组织的一个重要选择。“四化”即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社会化,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群众化指工会组织的活动宗旨要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坚持为职工群众服务;民主化指工会组织的活动原则要体现民主,尊重职工群众和下一级工会组织的意愿;法制化指工会组织的活动方式要做到依法治会、依法维权,把工会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社会化则指工会组织的活动领域要面向社会,运用社会力量办工会,通过参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98 8年中国工会十一大首次提出“二化”,即实现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1993年中国工会十三大提出“三化”,即实现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适应和谐社会的建设,以改革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改进活动方式,需要推进工会工作社会化。

长期以来,工会承认自身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阶级性。2005年全总十四届六次主席团会议指出工会还有高度的政治性,具有“三性统一”的特征。有研究者进而提出,工会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性。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一般来说,工会组织具有群众性、阶级性,是针对其组成成员的性质与特点而言的,社会性是针对这一组织本身的性质与特点而言的,是指工会组织是一个被社会承认、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组织,有权依法参与社会活动,行使相应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过去由于我国社会本身发育不完整,工会的社会性展示不充分而容易被忽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格局下,工会有可能也有必要体现“四性统一”,而推进工会工作社会化正是其社会性的具体表现。

1.推进工会工作群众化

列宁说:“联系群众,也就是联系大多数工人以至全体劳动者,这是工会无论什么工作取得成绩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实现群众化不仅是对工会工作作风的基本要求,也是工会生存与发展之道。据全总研究室2011年调查,有17.9%的企业职工不知道本单位工会主席的姓名,19.4%的职工不知道工会主席的办公地点;在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中,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劳动争议案件得到工会的帮助,而在发生劳动争议时,职工倾向求助工会的比例仅占33.7%,57.4%的职工表示,工会没有主动提供帮助。这说明,工会干部与职工的联系还不密切,服务职工的效果还不明显。“交通工具发达了,下基层的时间少了;通讯工具进步了,与群众的交流少了”,“坐着车子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机关谈一谈”,群众中流传的这些顺口溜,在工会组织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要防止脱离职工群众的危险,工会必须把坚持把职工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工会工作建立在深厚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为进一步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全国总工会从2012年1月开始,在全国工会系统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组织工会干部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改变工作作风,做到下基层“接地气”、察民情办实事、抓基层打基础。从2012年3月开始,在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实施“工会组织亮牌子、工会主席亮身份”(“双亮”),做到2012年全国企业工会实施“双亮”的覆盖面达到50%以上,并通过两至三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应该说,这是工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是履行维护职工权益基本职责、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内在要求,是转变干部作风、树立工会良好形象的重要契机。事实证明,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职工,只有带着感情才能沟通职工,只有解决问题才能赢得职工。

2.推进工会工作民主化

邓小平同志说,“工会要为工人的民主权利奋斗,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它本身就必须是民主的模范”。工会要建立完善会务公开机制、职工评价机制,把工会工作的监督权和评价权赋予职工。企业工会工作的重点内容由职工根据企业情况和自身需要讨论决定,基层工会主席由职工依法民主选举,工会工作好坏由职工民主评议,自觉接受职工监督,有利于保障广大职工对工会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形成工会工作为职工、工会工作职工办的良性互动局面。

3.推进工会工作法制化

根据依法治国方略,实行依法治会、依法维权,把工会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职工权益,依法行使工会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是提高工会工作科学化水平、建设法治工会的重要保障。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级工会建立法律援助机构8 953个,有法律援助工作人员2.6万人,有工会法律援助志愿者3.4万人。2011年全国各级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受理职工法律援助案件6.4万件,为职工当事人提供代书、法律咨询等非诉讼法律服务10万多件。为进一步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和法律援助工作,全国总工会提出,力争到2013年底,50%以上基层工会建立劳动法律监督组织或配备劳动法律监督员,县级以上帮扶中心要设立法律援助窗口,到2014年底,对困难职工、农民工申请工会帮助的劳动侵权案件做到有求必应、应援尽援,3年内有条件的省(区、市)力争达到万名职工配有专兼职法律援助工作者和志愿者3~4人。

4.推进工会工作社会化

要从过去的“关门办会”、“自说自唱”向“开门办会”转变,从“被动社会化”向“主动社会化”转变,积极推动形成党政支持、社会配合、职工参与、工会运作的社会化工作格局。工会影响较大的送温暖工程、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等,无一不得益于社会化的工作理念与运作方式。浙江省义乌市工会创建社会化维权机制,从2000年到2010年底,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708起,调解成功率达93.6%,列入试点的近百家企业劳资纠纷下降40%。

工会工作社会化包括:其一是整合社会资源,运用社会力量办工会,拓展活动空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在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组成工会顾问队伍、智囊团和外脑库,弥补工会自身力量特别是专业水平的相对欠缺。目前广东等地方工会与律师界合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农民工维权,产生了积极效果。其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把工作纳入整个社会体系中去运作,不仅关心职工在企业等基层单位的权利实现,还要重视维护职工的社会权利,关心和帮助他们在社会层面权利的实现,使职工能够享受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与保障,体现社会地位,得到社会尊重等,对人口、教育、环境、安全等一些公共话题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主张,平衡劳动者与经营者、劳动者与建设者之间、工农之间利益差别,承担社会责任。其三是建立社会性评价指标体系,衡量工会工作水平,不仅看党政认可度、职工满意度,还要看社会有关方面的认同度。积极运用社会公共语言,利用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等载体宣传工人、宣传工厂和宣传工会,完善重大事件新闻发布制度,面对重大的劳资纠纷事件,及时发布有关信息,树立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团体形象。其四是培养造就职业化、社会化的工会工作者队伍。我国目前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0万人,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目标相比,到2015年缺口30万,到2020年缺口125万。截至2011年8月,全国已招聘职业化工会工作者2.36万人。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建立工会工作者人才库和资格证书制度,通过聘任“工会工作协理员”、“工会组织员”、“工会工作志愿者”等做法,逐步实行工会工作者职业化、社会化,扩大区域性和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职业化工会干部工资分级负担试点,建设一支具有社会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基本达到具有一定规模的基层工会联合会按需要聘用一名专职工会工作者的目标,为工会工作特别是企业工会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

猜你喜欢

工会组织职工群众工会工作
医院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与提升职工满意度
新时期油田工会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探究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七师医院巡回连队为群众送健康
立足新时代 奋斗新征程图解2019年辽宁工会工作任务
在推进工会改革中切实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
浅谈创新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
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
转作风强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浅议党员干部如何用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