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遭遇寒冬调策略

2012-11-17高静

陶瓷 2012年4期
关键词:门市陶瓷产品哈尔滨

■文/高静

哈尔滨:遭遇寒冬调策略

■文/高静

2011年,中小型陶瓷企业的发展进入“寒冬”。综合分析国内宏观经济现状和国际经济形势,业内权威人士指出,这个“寒冬”会持续一年半,复苏的时间可能会在2013年春天。在这长达一年半的“寒冬”之下,哈尔滨的陶瓷企业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和机遇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哈尔滨及周边陶瓷市场,寻求答案。

东北市场遭遇寒冬

由于气候和土质等因素决定,黑龙江不适合生产、制作陶瓷产品,哈尔滨也没有多少自主陶瓷品牌。本地陶瓷企业大多从事陶瓷产品代理和销售,既有生产厂家做靠山,又有众多分销商承担销售任务,本来不会受到市场行情的太大冲击,但是由于这场危机过于严重,加上持续时间较长,因此令不少哈尔滨陶企也陷入艰难境地。

在哈尔滨最大的陶瓷市场——禧龙陶瓷大市场,有一百多家经营陶瓷产品的商家,他们有的是某些品牌省级总代理,也有独立经营的门市;有不少来自福建、广东等陶瓷产地厂商代表来开拓本地市场,也有很多本地商家开设的公司和门市。豪华装潢的门面、大面积的场馆,显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不过,眼下的经营状况已经不再拥有往日的风光。

郭先生在禧龙陶瓷大市场经营陶瓷门市多年,他所代理的陶瓷品牌有知名一线品牌,也有价格低廉的三线产品。最近一年多,由于经营状况不好,使他产生了投资其它行业的想法。“顾客越来越少,商家越来越多;价格越卖越低,成本越来越高。”这是郭先生对哈尔滨陶瓷市场最深刻的感慨。不少其他陶瓷经销商也有类似的感受,这不仅是淡季旺季问题,更是受不景气的国内市场和国际环境影响的结果。

近年来,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国内陶瓷企业出口受到冲击。再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成本优势不再像以往那么明显。另外,由于国产陶瓷产品质量和价格在国际上多受诟病,甚至引发不少国家反倾销调查,导致不少原本以出口为主的企业转战国内市场,因而加剧了国内陶瓷市场竞争。再者,国家日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特别加大了对稀土资源的保护力度,而不少中小型陶瓷企业往往没有能力满足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只能在政策夹缝中求生存,经营状况堪忧。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燃油价格接连上涨,又必将抬高陶瓷产品生产和运输费用,成本再次面临新的压力,可谓是真正的“寒冬”来临。

调整策略寻发展良机

在造成这次行业“寒冬”的诸多因素中,最严重的一环就是市场需求方面。本来以我国庞大的地域和人口数量,目前绝大多数陶瓷企业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不用担心生存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房地产市场不健康发展,使国家不得不一再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在这段时间内,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了持币观望,等到房价下降再购房。房地产开发商也必将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等待市场趋稳再大规模开发,所以整个房地产市场便放慢了速度。作为房地产的下游行业,陶瓷市场因此受到了全面影响,短期内消费需求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因此无论什么类型的陶瓷企业,都要面临市场的重新“洗牌”。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陶瓷品牌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一些在管理和经营方面存在漏洞的企业,可能要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洗牌”是为了重新发牌,没有“洗牌”也就没有了新的牌局。所以,这场危机其实有两面性。当“寒冬”来临时,怯懦者看到了危险,坚强者却发现了机会。只有当市场淘汰部分不规范的“搅局者”,陶瓷市场才能更加规范。

高成本或许能提高陶瓷企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企业内耗;环保方面的高要求,能够促使陶瓷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迫使和国际市场更快地接轨;更激烈的竞争,能促使规模化的陶瓷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品位,彻底摆脱长期依靠低价取胜的做法,让中国的陶瓷产品堂堂正正地进入国际陶瓷市场,在世界陶瓷行业占有重要席位。

所以说,无论是陶瓷生产商还是经销商,遭遇这场“寒冬”并不一定是坏事。如果能够认真地面对形势,正确应对,不断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策略,在经受考验、浴火重生、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之后,回头再看时也许会庆幸不已。

猜你喜欢

门市陶瓷产品哈尔滨
数字媒体技术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VR技术在工业陶瓷产品展示中的应用*
浅谈模块化设计在陶瓷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最大门市
减负提质优化校本作业设计
室内环境中的陶瓷产品设计分析
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