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人物

2012-11-17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4期
关键词:出版商量子期刊

科技人物

逾万科学家联名抵制爱思唯尔其利润率超过苹果,让人们获得知识的代价过于高昂

最近5个多月来,在美国一个名为“知识的代价”(The Cost of Knowledge)网站上,已有全球12196位科学家签名(名单)抵制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商。有人用“学术之春”形容这场运动。

吹响号角的是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威廉·提摩西·高尔斯(William Timothy Gowers)。

今年1月21日,这位来自剑桥大学的菲尔兹奖得主发表了一篇博客文章,号召同行行动起来,抵制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商爱思唯尔集团。

读到这篇博文的泰勒!内伦(Tyler Neylon)——一位目前在硅谷开公司的数学博士当即给高尔斯教授留了言。第二天,他建立了一个网站,命名为“知识的代价”。

泰勒事后回忆,自己读到那篇博文,就意识到可以做点什么。在他看来,高尔斯是一位拥有号召力的“超级明星”。

迄今为止,1.2万多名科学家在泰勒的网站上签了名。他们发誓,不在爱思唯尔旗下的期刊发表论文,不做审稿人,或者不担任编辑。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爱思唯尔拥有《细胞》和《柳叶刀》在内的2000多家学术期刊。任何学术从业者都很难避开这些期刊。

以爱思唯尔为代表的出版巨头并非第一次受到科学家的批评。过去多年里,陆续有一些科学家拒绝向其投稿或担任编辑。

科学家们抵制出版巨头的原因很简单:它们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代价”过于高昂。

一直关注此事的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孙博阳认为,问题的实质是,通过传统的同行评议期刊进行学术交流和传播的模式,已经成为阻碍科学交流和发展的因素。

孙博阳说,学者是知识的创造者,但他们无偿地将研究论文转给了出版商,又有无数学者义务为期刊做论文评审。而学者要想看到论文,还要花大价钱将他们创造的知识买回来。出版商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另一方面,她认为,大部分情况下,知识是纳税人投资产生的,现在却只有付得起钱的大学图书馆、少数读者可以利用,这在道义上也是讲不通的。

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梅志平对此也表示:“我们投稿、审稿都是义务的。研究成果都是国家纳税人的钱,为什么到后来我们的研究成果成为他们的摇钱树了呢?”

期刊出版商不断涨价 哈佛大学图书馆称“防守不了”

事实上,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学也已承受不了学术期刊的高价了。今年4月17日,哈佛大学教授顾问委员会向全校教师公布的一份备忘录指出,哈佛大学图书馆遇上了“防守不了的形势”。

教授顾问委员会说,大的期刊出版商不断涨价,已经使得目前的学术交流环境在经济上“不可持续”,哈佛大学每年花在期刊上的钱达到了375万美元。

一些期刊每年订阅价格高达4万美元。在过去6年里,两家出版商的电子文献价格已经涨了145%。

该委员会向哈佛大学师生征集意见,如建议哈佛师生将自己的论文提交到“DASH”——哈佛自己的向所有读者提供免费访问的知识库;或者考虑向免费的“开放获取”期刊投稿。

如果教师担任期刊编辑,可推动该期刊成为“开放获取”期刊,如果不行的话,可以考虑辞职。

“开放获取”期刊,即免费向公众公布研究成果的期刊。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arXiv.org”,是世界著名的“开放获取”电子文库。俄罗斯数学家格里高利!佩雷尔曼证明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的论文,就是发表在这家网站上,而不是学术期刊上。

但在目前,学术界的主流仍是将论文发表在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上。孙博阳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我国的科技评价政策,鼓励科学家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已经成为SCI论文大国。“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有这个问题——好的文章都发到国外去了,再花钱买回来。少数富裕的图书馆才能买得到。”

国外科技期刊不断提高价格 国内教育科研机构不堪重负

2008 年以来,爱思唯尔等国际出版商提高了针对中国订户的价格。几乎每一次提价,都会引起图书馆界的争议。

当时,爱思唯尔中国区负责人对中国青年报表示,该公司在中国的定价,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7 年每篇论文下载价格为46美分,还不到同期全球均价的17%。但是,该公司将逐渐减少对中国的高折扣,最后与全球定价持平。

据悉,北京大学图书馆2008年购买爱思唯尔科技期刊电子数据库的费用为54万多美元,2009年涨到57万,2010年是61万。

一位学者曾对记者形容,出版巨头低价进入中国市场,培养了科学家的阅读习惯,使大家养成“外刊依赖”。现在欲罢不能,就像“吸毒上瘾”,要戒掉很难。

2010年9 月,在一次会议之后,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中国30多家图书馆的代表联名发表了分别致读者和出版商的两封公开信。

公开信透露,近年来,国外科技期刊及其全文数据库的价格不断提高,有的出版商全文数据库的价格连续多年以百分之十几的幅度上涨,个别出版商的全文数据库甚至出现年度涨幅20%~30%的情况,造成图书馆外文科技期刊订购费用迅速膨胀。

其中个别出版商利用自己的垄断性地位涨价,提出要在2020年把中国用户使用其全文数据库的论文篇均成本提高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

“持续大幅度的价格增长已经严重威胁到所有教育科研单位的科技文献资源的可持续保障。”这些图书馆表示,为了使我国教育科研机构不受国外出版商垄断价格的“胁迫”,将采取联合行动,共同抵制个别国际出版商的大幅度涨价做法。

他们呼吁担任国际出版商学术期刊编委、审稿专家、顾问的我国专家学者,积极向国际出版商“施加影响”。

他们警告“任何无视用户权益、不顾市场现实、肆意攫取暴利、破坏科技文献长期可持续保障的做法”,不仅会损害用户的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的长期稳定性,也必然会伤害个别出版商的自身利益。

从获利能力来看,国际出版商的确是令人羡慕的。国外有人根据苹果公司与爱思唯尔公司等企业的公开数据算了一笔账。

著名的苹果公司的利润率,在2011年为23.4%左右。而在过去的10年里,爱思唯尔的利润率从来没有低于过30%,2011年高达37.3%。

这位计算者认为,出版商不是不可以获利,而是要考虑市场的耐受程度。他提醒科学家说:“当你花37.95美元下载一份爱思唯尔的杂志,有13.56美元直接进了爱思唯尔股东的口袋里。”

“有时候,引起雪崩只需一块小石头。”有国外媒体这样评价今年的这场“学术之春”运动。

然而,“学术之春”能否真正为科学界争取到春天还很难说。这些年来,科学界与出版界,这两个文质彬彬的行业,总在“知识的代价”这个问题上唇枪舌剑。

号召科学家抵制的做法并不新鲜,2004年,斯坦福大学学术委员会就“强烈建议全体教员,尤其是高级教员,不要为漫天要价的出版商和期刊投稿、编辑或审稿”。

“学术之春”的发起人威廉!提摩西!高尔斯表示,对于这场运动,自己持有“谨慎的乐观态度”,相信不会虎头蛇尾。

特立独行束星北

他曾是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惠特克和达尔文共同的得意门生;驰名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一代大师玻尔对他青睐有加;他与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共同开创了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先河;他培养的弟子李政道、吴健雄等早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物理学巨匠;他被人誉为“天下第一才子”、“天才的物理学家”、“知识分子中的‘骑士’”、“科学界的‘陈寅恪’”。他就是著名物理学家束星北。

束星北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他一生特立独行、命途多舛。作为科学家,束星北有自己坚定而独立的信念,他从来不人云亦云,盲目接受前人观点。无论身处何时,他总是不忘科学家的质疑与批判。他这种鲜明而强烈的个性使得他就像一头“闯进了瓷器店里的猛牛”,动辄就与现实发生激烈地冲撞,因而显得“不合时宜”。

1952 年,山东大学邀请著名物理学家王竹溪先生来校作学术报告。王竹溪是我国著名的热力学家、教育家、文字学家。20世纪30年代初就在清华研究院跟周培源先生研究湍流理论。之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福勒。福勒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的老师。王竹溪在跟从福勒研究统计物理时,与狄拉克来往密切,成为好友。王竹溪1935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先后任教于国立西南联大、清华大学。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王竹溪作报告那天,山东大学大众礼堂座无虚席。物理系、数学系的专家、教授早早就到场了,学校领导也来了。王先生的报告内容广泛,涉及卡诺热机运行、平衡状态下的压缩气体、热的气体运动等高深专业知识。为通俗易懂起见,王先生在报告中时不时地穿插一些国际上有关热力学的最新动态和争论。他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写出一些重要的公式和概念。

报告进行到大约50分钟时,会议主持问:用不用休息一下?正在兴头上的王竹溪说不用。就在王竹溪正准备继续往下讲的时候,这时忽然从下面跳上来一个人。此人不作任何解释或开场白,二话不说直接走向讲台,夺过麦克风,双手往讲台上一撑,说:“我有必要打断一下,因为我认为王先生的报告错误百出,他没有搞懂热力学的本质。”说着话,他捏起一支粉笔,一边在王先生几乎写满黑板的公式和概念上打着叉,一边解释说错在哪里。人们瞠目结舌。最难受的是王竹溪,他呆呆地站在那里,眼看着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而自己此刻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一时间面红耳赤。会场主持人不知如何是好。会场一阵骚动。有人不时地发出唏嘘声:“束星北,束星北。”然而,束星北好像压根就没有看到这些情绪和反应似的,丝毫不在乎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仍然一味地在那里“正本清源”,一口气讲了40分钟。其间,王竹溪一直尴尬地站在一边,主持人几次示意他坐下,他都不肯。

王竹溪是周培源的大弟子。据说他回到北京后,曾当面到周培源面前哭诉。想想也是,兴冲冲地应邀去作报告,结果却被人当场打断,众目睽睽之下再一一予以纠正,这无异于当众羞辱。这事摊在谁身上谁都不好受。山东大学的领导也认为此事既有损王先生的面子也有损于山东大学的名声。于是专门找束星北谈话。谁知束星北却说:“有些东西他没从根本上讲通,我自然看不下去。过去的大学都是这么做的。”一句话堵得领导没话说。

刘嘉麒院士:科学传播是科学家的天职

试想,如果我们这个世界没有科学那会是什么样子?毫无疑问,那会是一团糟!

事实上,我们的世界不可能没有科学,科学无时无地不存在,人类就生存和笼罩在科学的世界中。但科学是客观的,只有被人们认识、发现和掌握,才能发挥科学的功能,为人所用。由此,对个人来说,要学习,要钻研;对社会来说,就要传播、普及和发展。

任何人都不可能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学的过程就是取之他人,来自社会,这就要靠科学传播,教育也是科学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科学传播是形式,是过程,科学普及和科学发展是结果,是目的;哪里的科学传播做得好,那里的科学普及和提高就会来得快,来得好。传播、普及和提高,相辅相成。

科学传播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推动力。二十几年前,我参与和负责筹办一个大型国际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当时不仅国际政治环境不太好,技术条件也相当落后,既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移动电话,1000多人的国际通信几乎全靠硬盘打字机敲,然后用手推的滚筒油墨机印(这些设备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连看都没看见过)。直到1991年开会前,我们才搞到一台“286”电脑和一台“大哥大”,后来“大哥大”还被公安部门没收了。那次会议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以及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开得非常成功,这就不用说了。我想说的是,曾几何时,“286”不见了,“大哥大”也进入博物馆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数以亿计的比铅笔还普及的电脑和手机,从老人到小孩,从城市到乡村,好像没有什么产业比手机、电脑和由它衍生的IT产业发展得更快,更普及,影响更广泛。这一方面说明IT技术传播得好,生动、形象、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用处广;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一旦为广大群众所掌握、所拥有,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生命力。科学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的进步,造福于人类。有些基础研究,不一定直接或者马上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总会在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果一个长期从事基础研究的工作者,连自己都说不清楚所做工作有什么意义,那就有点遗憾了。

科学传播的重要性老幼皆知,自不待言。但要实施起来却有一定难度。谁来实施?怎样实施?显然,科学传播者必须自己懂科学,要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和广博的科学知识。由是,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是科学传播的主力军。古往今来,许多大科学家也是科学传播的巨匠高手,从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到霍金的《时间简史》,从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到亨利!法布尔的《昆虫记》……他们的科普著作和他们的科学成就一样辉煌。

前苏联地球化学的先躯者和奠基人费尔斯曼,也是位出类拔萃的科普作家。他一生完成了《趣味矿物学》、《趣味地球化学》、《岩石回忆录》等语言通俗、妙趣横生的科普读物、专著、文章和论文近1500种。《趣味地球化学》是风靡全球、被人们公认的科普名著。这本书和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等都是家喻户晓的科普经典之作,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

重视科学传播与重视科学创新同样重要,钱学森先生曾提议,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提交毕业论文时,应同时递交本专业的科普文章。钱老这个提议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适度实行。不要以为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是件容易的事,有人作研究可能作得不错,但要让他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把他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广大群众,就有一定困难了。

科学传播是科学家的天职。科学普及有着净化社会的功能。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科学普及所放弃的空间,很快就会被伪科学占领。因此,每位有良知的科学家都应肩负起这份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在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潘建伟院士获2012年度国际量子通信奖

量子通信、测量与计算(QCMC)国际大会组委会近日宣布,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院士2012年度国际量子通信奖(International Quantum Communication Award),以表彰其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领域、特别是在量子通信实验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该奖项将于今年8月1日在第11届QCMC国际大会上正式颁发。QCMC国际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是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

自1996年起由QCMC国际大会设立的国际量子通信奖分为实验奖和理论奖两个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主要授予在量子通信、量子测量和量子计算研究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历届获此奖项的科学家包括:量子密钥分发以及量子隐形传态方案的提出者Charles Bennett,大数分解量子算法的提出者Peter Shor,函数奇偶校验量子算法的提出者David Deutsch,离子阱量子计算以及量子中继器实验方案的提出者Ignacio Cirac和Peter Zoller,离子阱量子计算的实验奠基者David Wineland,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实验奠基者Serge Haroche和Jeff Kimble,以及开辟量子通信实验研究领域的Anton Zeilinger等。

潘建伟院士是获得国际量子通信奖这一荣誉的首位华人物理学家。今年的理论奖则由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控制理论研究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麻省理工学院Keck极限量子信息理论中心主任Seth Lloyd教授获得。

高级氧化新技术及其防治环境污染应用

作 者:白敏! 等 著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12255

出版时间:2012-07-01

版 次:1

页 数:152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科学与自然 >环境科学

《高级氧化新技术及其防治环境污染应用》共分为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高级氧化技术及其研究新进展;气体电力放电法规模制备羟基自由基新技术;强电离放电电场构建;在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羟基自由基氧化脱硫技术;烟道中羟基自由基氧化脱除SO2、NOx并生成酸的方法;羟基自由基致死海洋外来入侵生物的技术;臭氧技术及其基础理论;电除尘器的基础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烟道高流场中微细粉尘荷电凝并粗化的实验研究。

《高级氧化新技术及其防治环境污染应用》可供环境工程、绿色化学、高级氧化技术、臭氧技术、气体电离放电及等离子体技术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采空区气体多场耦合理论及应用

作 者:车强 著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31874

出版时间:2012-07-01

版 次:1

页 数:158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科学与自然 >环境科学

与采空区有关的瓦斯灾害和火灾频发,是我国矿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采空区大量存在的遗煤易自燃,为瓦斯爆炸提供了长期存在的火源,致使灾害后果十分严重。《采空区气体多场耦合理论及应用》是关于采空区气体(主要是瓦斯)运动和相互转化规律的专著,对于防治煤矿自燃火灾、一般瓦斯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以某煤矿采空区实测数据为基础展开,详细分析和介绍了采空区瓦斯空气混合气体的组成、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对采空区瓦斯抽放、遗煤自燃以及继发性瓦斯爆炸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采空区气体多场耦合理论及应用》可供矿业工程领域的设计、研发人员阅读,也可供矿业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环境土壤学

作 者:贾建丽 等 著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33502

出版时间:2012-07-01

版 次:1

页 数:200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科学与自然 >环境科学

《环境土壤学》分为基础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基础理论部分系统论述环境土壤学的产生、发展和学科体系,土壤的基本构成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土壤污染的产生、危害与相关标准,土壤环境体系的典型污染物及其危害,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并对污染场地环境管理进行论述;实验部分则包括土壤基本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性质测定,土壤有机与无机污染物分析实验。

《环境土壤学》可供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作参考书,还可供相关领域环境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猜你喜欢

出版商量子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量子电子学报》征稿简则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期刊问答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各行各业
2006年国际消费类杂志调查
期待您的加入